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畸形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最为常见,软组织平衡、骨缺损重建、正确截骨与安置假体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总结各种方法及术后得失对于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至关重要。方法:2008年3月-2011年7月,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关节外科对658例患者合并有畸形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结果:畸形通过软组织松解矫正者445例,

  • 标签: 膝内翻畸形 手术治疗 TKA 膝关节置换手术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带有冠状面外弓(FLB)的患者与直形股骨(SFS)健康志愿者股骨轴线,探寻FLB患者的术前固有力线(CA),指导全膝关节置换(TKA)时股骨远端外翻纠正角(VCA)的选取。方法2018年1至12月于新桥医院测量45例(90例)FLB及患者的股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MPFA)及远端解剖轴外侧角(a-LDFA),并与25名(50)SFS健康志愿者的数据进行比较。测量患者基于股骨远端机械轴(DMA)的VCA—DMA和股骨远端解剖轴(DAA)形成的夹角,并与志愿者基于中立位机械轴(NMA)的VCA进行比较。测量FLB患者的股骨外弓角(α)度数,并与患者基于NMA的VCA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平均股骨外弓角α为7.8°±2.7°。FLB患者MPFA和a-LDFA与SFS志愿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4.9°±3.7°比85.6°±1.8°和81.7°±1.7°比81.2°±1.6°, t=1.26、1.70,均P>0.05)。SFS志愿者基于NMA的VCA为5.5°±0.6°(4.5°~7.4°),FLB患者组DAA-DMA角为5.3°±0.7°(4.3°~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FLB患者组基于NMA的VCA为8.4°±1.5°(5°~10°),与股骨外弓角α呈强正相关(R=0.607,P<0.01)。结论FLB患者不仅股骨远近端不存在显著畸形,而且股骨外翻截骨角(DMA-DAA)不随外弓程度发生变化,TKA时基于DMA行股骨远端截骨,可保留股骨外弓,恢复患者下肢力线至术前的固有状态。

  • 标签: 冠状面股骨外弓 膝内翻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固有内翻力线 股骨远端机械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性关节炎作为机体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一种,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鉴于医药技术的优化,国内外学者纷纷加入骨性关节炎治疗研究中,以治疗观念的改进为前提,为其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对此,笔者着重思考骨性关节炎合并治疗研究进展,以供借鉴。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畸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3个月~6年的随访,手术的假体均使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5%,忠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产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周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性,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软组织平衡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术式治疗外伤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患者分为内侧组(内侧张开式楔形植骨矫形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及外侧组(外侧闭合式楔形截骨矫形接骨板固定术治疗)各2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内侧组优良率为96%、外侧组优良率为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X射线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的治疗工作中两种术式均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临床可视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 标签: 外伤性膝内翻 膝关节功能 X射线指标
  • 简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形态等方面的可塑性很强,但由于各种生理性发育因素和过早的参与专业化训练等原因,会引起下肢力线排列紊乱造成的畸形。该文通过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发生的理论依据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了导致发生的原因和各种风险因素后,最终提供了相关的运动训练建议,以通过科学地运动训练,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尽量避免和改善膝关节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上的发生。

  • 标签: 膝内翻 青少年足球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胫骨高位截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72例做回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术式,将全部72例患者分成37例患者的内侧手术组和35例患者的外侧手术组;内侧手术组采用内侧张开式楔形植骨术式给予治疗;外侧手术组患者采用外侧闭合式楔形截骨术给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式治疗一年后的膝关节HSS评分,以及膝关节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HSS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彼此之间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手术1年后,所有患者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且内侧组与外侧组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外侧组患者的胫骨后倾角、髌骨高度的降幅显著大于外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在治疗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翻 不同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120例骨性关节炎伴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随访(10.85±6.56)个月,患者术后下肢髋膝踝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均改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提高(P均<0.05)。术后,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伴畸形患者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可改善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膝内翻 膝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住我科的共8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其中优58例,占70.73%;良22例,占26.83%;尚可2例,占2.44%;优良率占97.56%。且术前HSS评分与术后随访时评分,术前患者的关节平均活动度与术后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畸形的有效治疗措施,且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内翻畸形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伴胫骨骨缺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1年4月共有98例严重(≥20°)伴胫骨骨缺损患者(112)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松解,对不同程度的胫骨骨缺损采取增加胫骨截骨、螺钉栽桩骨水泥填充、自体骨植骨、金属垫块、加延长杆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KS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估。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骨缺损 膝内翻 临床疗效 软组织松解 骨水泥填充
  • 简介: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4例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处理关节病变。取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经编织处理后以ACL瞄准器于胫骨结节旁内侧皮质f位于截骨线下方,距截骨线不小于1cm)钻骨道,常规方法重建ACL,股骨端以钮扣钛板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钉固定。同时于胫骨结节上缘截骨,指向近端胫腓关节上部,矢状面平行于关节面的后倾,外侧骨皮质不完全截断,行胫骨高位截骨,填充同种异体骨后以胫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钛板固定,矫正。结果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患者截骨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满意,无关节不稳症状。HSS评分:术前(50.25±4.82)分,术后(80.12±3.41)分;Lysholm评分:术前(47.07±5.25)分,术后(78.0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有效治疗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韧带 关节 膝内翻 关节镜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关节炎伴轻度的疗效及术前因素在判断其愈后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40例骨关节炎伴轻度的患者接受了腓骨截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并获得1~3年的随访,平均1.5年。根据Kellgren&Lawrencne(K&L)分级标准将患者分组三组,检验各变量的组间差异,分析术前各因素与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术后的股胫角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股胫角及术后股胫角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病程、术前HSS评分、术后HSS评分、改善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善率的73.0%可由年龄、性别、病程、术前股胫角、K&L分级、术前HSS评分解释。结论腓骨截断术加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关节炎伴轻度效果明显。年龄小、K&L分级低,症状体征轻,胫骨角小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则提示愈后相对欠佳。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膝内翻 关节镜 腓骨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d打印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畸形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16例畸形患者,均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未出现有并发症情况,术后股胫角以及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下肢负重线比率明显高于手术前,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畸形患者而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辅助以3d打印导板技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3d打印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内翻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治疗严重骨关节炎并胫骨Anderson骨科研究所(Andersonorthopaedicresearchinstitute,AORI)骨缺损分型Ⅱa型骨缺损的手术技巧及短期疗效。方法8例(10)严重骨关节炎并胫骨AORIⅡa型骨缺损患者,男2例(3),女6例(7);年龄61~79岁,平均(68.8±6.7)岁。均采用后稳定型假体,术中应用骨赘清理、胫骨平台外移截骨、内侧软组织松解等技术矫正畸形,所有病例均采用胫骨内侧矩形金属垫块复合胫骨托延长杆,2例(2)联合应用自体骨移植重建胫骨缺损,定期复查X线片,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4~50个月,平均2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25.16±5.04)分,术后末次随访(85.4±1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86.1±11.4)°显著优于术前(61.37±10.2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赘清理、胫骨平台外移截骨、内侧软组织松解等技术,并采用金属垫块联合延长杆重建胫骨AORIⅡa型骨缺损,能矫正畸形,为胫骨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随访膝关节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膝内翻畸形 软组织松解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患者105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而观察组采取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VAS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膝关节VAS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优良率94.55%(52/50)高于对照组82.0%(41/50),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膝关节功能,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患者52例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统计术前术后的胫骨角度,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HSS膝关节评分优良度显示37例优,11例良,3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2.31%。对比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与胫骨角角度,术后患者的VAS评分与胫骨角角度均显著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行胫骨高位截骨Tomofix钢板固定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并且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促进骨性愈合,帮助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到正常,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Tomofix钢板内固定 疗效 骨性愈合
  • 简介:背景:骨关节炎是慢性骨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半月板和软骨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镜技术配合胫骨高位截骨手术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骨折固定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尚无其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矫形中作为固定物的临床报道。目的:探讨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手术技巧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30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6.3±8.9)岁,均为单侧病变。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股骨胫骨角(FTA)变化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切口长71-92mm,平均(81.6±6.1)mm;手术时间50-75min,平均(65.2±7.5)min。无血管及神经损伤、髌骨轨迹异常等并发症,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3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5±1.4)个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异位骨化,未出现固定物排异、移位及断裂。FTA由术前的185.0°±2.5°恢复至术后的172.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由术前(69.0±3.6)分提高到术后1年的(86.1±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桥接组合式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型骨关节炎的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