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阻滞(quadratuslumborumblock,QLB)是一种新型的躯干神经阻滞技术,目前主要被用于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QLB在临床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腰方肌 周围神经阻滞 超声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阻滞与腹横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横平面阻滞,试验组接受阻滞,观察阻滞后30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的舒适度(BCS)评分情况、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T0-T5,两组的B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老年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阻滞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应用技术,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疾病等引起的腰背疼痛。本文将简要概述超声引导下阻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书面参考。

  • 标签: 超声 腰方肌 周围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阻滞与腹横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院内腹腔镜子宫手术者,样本量保持在68例,有34例行阻滞麻醉,有34例行腹横平面阻滞麻醉,前者为实践组,后者为一般组,手术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观察镇痛效果,评估恢复情况。结果:轻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2.94%)比一般组(29.41%)高,重度疼痛率在实践组(5.88%)比一般组(26.47%)低,P

  • 标签: 腹横肌平面阻滞 快速康复 运用价值 腰方肌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及竖脊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不做神经阻滞的常规静脉镇痛组为R组,QL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阻滞,ESPB组侧卧位下行双侧竖脊阻滞, QLB组和ESPB组双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3组产妇各30例。记录术后4h、8h、12h、24h的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NRS);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R 组相比较, QLB组和ESPB组术后24 h总舒芬太尼累积使用量和使用镇痛泵的有效次数均显著减少(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竖脊肌阻滞 超声引导 手术后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复合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QLB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QL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于术侧行QLB,给予0.375%罗哌卡因25 ml后行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0、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各时间段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LB组患者术后0、2、6、12、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6~12 h、12~24 h、24~48 h舒芬太尼用量,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0~24 h内PCIA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发生率等,QL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仅在术后应用PCIA,QLB可显著缓解肾移植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肾移植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对肾移植受体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受体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0例,男女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45~80 kg, ASA分级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QLB组和常规镇痛对照组(C组)。QLB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手术侧QLB,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 C组不行QLB。两组术后均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维持术后48 h内静息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6、12、24、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QLB组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QLB组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降低、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两组补救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时点静息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未见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可以减少肾移植受体手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腰方肌 神经传导阻滞 肾移植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下单侧THA治疗的3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加用阻滞分为两组(n=18):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为(60.5±9.4)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阻滞组男7例,女11例;年龄为(53.6±12.7)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阻滞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阻滞组患者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0.3±0.5)、(0.8±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1±0.7)、(2.7±0.5)分],术后24 h IL-6水平[40.9(30.5,56.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65.0(82.5,276.5)pg/mL],术中舒芬太尼总量[6(6,7)μg]、术中瑞芬太尼总量[1 370(1 200,1 485)μg]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35(30,40)、1 910(1 805,2 000)μg],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7.8%(5/1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7.8%(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阻滞能有效缓解THA后患者的急性疼痛,可抑制应激相关炎症因子,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腰肌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超声检查 镇痛 病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和QLB组(N组)。全身麻醉诱导前N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在每侧之间的筋膜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15 ml。C组不做QLB,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记录患者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即刻(T1)、手术开始前(T2)、手术结束时即刻(T3)、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4)时点的MAP、心率、SpO2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术者对松满意度评分;记录患者T4、术后4 h(T5)、术后8 h(T6)、术后12 h(T7)、术后24 h(T8)和术后48 h(T9)时静态VAS评分,T7~T9时动态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总按压次数、需额外使用静脉镇痛药补救镇痛的例数;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C组(P< 0.05);N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用量比C组降低(P<0.05);N组术后镇痛补救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手术医师对N组的松满意度高于C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QLB用于腰椎手术患者的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降低术后VAS评分,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椎手术 麻醉,全身 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平面(TAP)神经阻滞+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

  • 标签: []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腰方肌阻滞 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60例剖宫产患者,结合镇痛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为对照组,阻滞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剖宫产产妇治疗后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阻滞用于剖宫产临床镇痛效果确切,优于蛛网膜下腔阻滞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患者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与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TAPB组和QLB组。术后患者清醒并拔除气管导管后分别行TAPB和QLB,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观察两组冷感觉消失的平面;记录术后0~6 h、6~12 h、12~24 h及24~48 h 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瑞芬太尼消耗量及使用阿托品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10~L1 ,QLB组多数患者冷感觉消失的平面在T7~L1;与TAPB组比较,QLB组患者术后0~6 h、6~12 h和12~24 h时段PCIA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眩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与TAPB相比,QLB可以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治疗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腰方肌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周),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TAPB组。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术毕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QLB, TAPB组行双侧TAPB,两组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 )。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累积用量、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排气、普通饮食、坐起、站立、下床行走的首次时间和初乳时间。结果QLB组术后24、48 h静息及术后8、12、24、48 h运动状态NRS评分明显低于TAPB组(P<0.05)。QLB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TAPB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累积用量明显少于TAPB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TAPB组(P均<0.05)。QLB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及初乳时间明显短于TAPB组(P<0.05)。两组在镇痛补救率、术后24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普通饮食时间、首次坐起时间、首次站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QLB作为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比TAPB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是否比TAPB更有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快速康复外科 多模式镇痛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阻滞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阻滞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石率、排石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不良反应及对镇痛效果满意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石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90以及120 min,观察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1/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98.18%(54/55)]高于对照组[88.68%(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阻滞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利于患者的术后排石,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超声检查 腰方肌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阻滞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进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40例,年龄40~55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为罗哌卡因组;对照组为0.9%氯化钠溶液组。手术后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阻滞。术后患者均携带经静脉自控止痛泵(PCIA)。比较两组于术后2h、12h、24h、48h静止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病房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及剂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2h、12h、24h的静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h、12h、24h、48h的动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h、12h、24h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痛泵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h、12h、24h的病房加用止痛药的次数和剂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在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疲乏、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阻滞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缓解术后疼痛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