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患者入院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8月到2020年4月,对所有患者通过双盲法随机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脑脊液恢复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还能够加快患者的脑脊液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置换 鞘内注射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一例脑脊液耳漏合并鼻咽部脑膜脑膨出病例。男性患儿,头部外伤后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脑膜炎,经颞骨CT及MRI检查诊断为脑脊液耳漏,手术修补后1年之内脑膜炎再次反复发作,颅脑MRI水成像检查发现鼻咽部脑膜脑膨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术后随访9年,未见复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脊液细胞学是对脑脊液中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分类和性质判断的检查方法。中国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主要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与自然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免疫性疾病、肿瘤、脑膜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脑脊液细胞学技术操作与诊断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发表相关规范与专家共识。

  • 标签: 脑脊液 细胞学 诊断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脊液标志物,尤其是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对Creutzfeldt-Jakob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按2009年Brain标准及2018年Neurology改良版标准选取2018—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研究队列中的散发性CJD(sporadic CJD,sCJD)患者。按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AD)协会标准选择年龄、性别相对匹配的AD患者以及认知功能正常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应用其脑脊液标本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共收集了12例sCJD患者入组,同时收集49例AD患者以及14名认知正常者入对照组。所有脑脊液标本均为腰椎穿刺时直接滴落收集,-80 ℃保存,由专门实验室及指定实验员进行T-tau蛋白、P-tau蛋白测定。同时收集sCJD患者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并按规定将sCJD病例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14-3-3蛋白及相关的基因。结果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3组人群脑脊液tau蛋白含量,结果显示sCJD组T-tau水平达1 211(448,2 227)pg/ml,AD组T-tau水平达549(314,1 07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79,192)pg/ml,U=20、73,P<0.01]。sCJD组的T-tau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显著高于AD患者(U=178,P=0.034 9)。在AD患者中,P-tau水平达72(58,109)pg/ml,较对照组[27(15,42)pg/ml]显著升高(U=82,P<0.01),但在sCJD患者[32(24,47)pg/ml]无明显升高。sCJD患者的T-tau/P-tau比值[29.77(20.01,54.53)]高于AD[7.45(4.79,10.43);U=87,P<0.01)。12例sCJD头颅MRI均存在"花边征",5例存在脑电图三相波改变。9例sCJD患者被上报至中国疾病防治中心,其中4例14-3-3蛋白阳性;9例朊蛋白PRNP基因均无突变,129位密码子均为M/M型,219位密码子均为E/E型。结论sCJ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T-tau/P-tau显著增高,对于sCJD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克-亚综合征 痴呆 生物学标记 神经变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纳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66例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33例实施动脉瘤栓塞术,观察组 33例实施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96.97%)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6.0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栓塞 脑脊液置换术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的检验结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选取 2018年 11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 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情分为 A组和 B组,各 30例。 A组为轻症组, B组为重症组,均对其进行脑脊液检查,探究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白细胞计数阳性、脑压、蛋白、糖等指标的比较中, A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阳性、脑压、蛋白、糖等指标均低于 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脑脊液检验,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判断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后续临床医生用药治疗干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检验结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ult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in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for clinical refere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8 to March 2020, 60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ir condition, 30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mild group, group B was severe group.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examination results. Results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 can see that in the comparison of WBC count positive, brain pressure, protein, sugar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group a childre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test for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can judge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to a certain extent, so as to guide the follow-up clinicians' medication intervention. It can stabilize the condition of childre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案与预防措施,并总结其疗效结果。方法:研究以我院在 2010年 2月至 2020年 5月期 间内脊柱外科内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群体中抽选观察对象,总计18例,在 excel表格应用中结合 mod函数将 1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 9例 、一组为特殊组9例 ,两组分别以常规治疗方案以及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预防结果,并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治疗结果显示,特殊组患者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之中,各项治疗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且组间对比间的差异十分明显,由于P值小于 0.05,故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备成立条件。结论:脑脊液漏患者需要规范治疗与采取预防措施,而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预防严重并发症中具备良好的预防价值,所以经本文研究,该治疗方案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治疗 预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内参基因U6和Cel-miR-39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微小核糖核酸(miRNA)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初步用于脑脊液miRNA定量检测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常规脑脊液检测后保存的标本,根据最终诊断依据纳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4例。提取其脑脊液标本miRNA,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miRNA的表达水平。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内参基因miRNA的稳定性,采用2-ΔCt方法计算靶标miRNA的相对表达量。标本重复检测的一致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靶标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0份脑脊液标本中,U6检测的循环阈值(Ct)为(30.40±3.30)个循环,表达丰度较低,Cel-miR-39检测的Ct值为(21.49±0.70)个循环,表达丰度适中。内参和靶标基因miRNA在重复样本检测中一致性均较好(r>0.931, P<0.001)。根据3种软件分析结果,Cel-miR-39在70份脑脊液标本中表达稳定性更高,更适合作为脑脊液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以Cel-miR-39为内参,靶标基因miR-126-3p(1.13±0.41比3.34±0.82, t=2.452, P=0.016)、miR-130a-3p(0.56±0.10比2.59±0.70, t=2.960, P=0.004)和miR-151a-3p(0.64±0.25比2.11±0.33, t=3.536, P=0.001)在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Cel-miR-39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miRNA定量检测的标准内参,脑脊液中miR-126-3p、miR-130a-3p和miR-151a-3p的相对表达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微RNAs 参考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接受临床护理的要点。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 于 我 院收治并护理的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 患者 30 例, 通过 完全双盲法 将其分为 常规 、 实验 两组, 各 15 例。常规 组 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护理; 实验 组实施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抑郁、焦虑评分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价值 P > 0.05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降低,且 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价值( P < 0.05 ) 。结论 : 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度较高,降低了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辅助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推荐使用 。

  • 标签: 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 临床护理 抑郁 焦虑评分
  • 简介:摘要肺癌目前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2018年报道,全球新发肺癌患者为209万3 876例,死亡176万1 007例,两者仍位居所有癌症首位。肺癌脑膜转移被认为是肺癌的终末表现,预后差,未经治疗者生存期4~6周。因脑膜转移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I特点隐匿[1],导致诊断困难。目前主要依据ESMO-RANO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MRI及脑脊液等检查进行分型诊断,而脑脊液中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仍然是脑膜转移癌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新技术的发展,靶向、免疫等新药应用以及通过脑室内给药等途径显著改善了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结合我院脑转移诊治中心的体会及文献复习,拟分析脑脊液检测及相关治疗在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中的应用和前景。

  • 标签: 脑膜转移,肺肿瘤 诊断,脑脊液 治疗,靶向 治疗,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CSF)等辅助检查结果,为临床识别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及其病原学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发热伴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CSF常规和/或生化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44/64例,69%)和异常组(20/64例,31%),对2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SF结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将20例CSF结果异常的患儿,根据CSF糖水平分为糖正常组(12/20例,60%)和糖降低组(8/20例,40%),比较2组间发热时间、血炎症指标及CSF常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状态改变(OR=435.99,P=0.010)、异常神经系统体征(OR=65.25,P=0.023)及呕吐(OR=20.56,P=0.048)为CSF结果异常的高危因素;CSF检查结果异常患儿中,平均发热持续时间:糖降低组为12.50(7.75~16.75) d,糖正常组为4.00 (3.00~5.75) d;CSF中蛋白:糖降低组为3 000 (1 745~3 000) mg/L,糖正常组为648 (469~1 734) mg/L;红细胞沉降率:糖降低组为71.50 (56.00~97.50) mm/1 h,糖正常组为20.50 (12.00~26.00) mm/1 h;血降钙素原:糖降低组为2.76 (0.90~20.72) g/L,糖正常组为0.23 (0.03~1.00) g/L;血C反应蛋白水平:糖降低组为123.00 (33.00~177.75) mg/L,糖正常组为12.50 (4.25~57.75) mg/L,2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发热伴惊厥患儿中,若同时伴随精神状态改变、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和/或呕吐,提示可能存在CNS感染,需要尽早进行CSF等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再如CSF检查结果异常者,CSF中糖水平的降低则高度提示细菌性CNS感染的可能性,需要及时开展其他病原学检查以证实,并尽早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 标签: 发热 惊厥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 腰椎穿刺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方法 通过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原理的阐述,结合血浆置换在临床治疗中的用途以及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大众了解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结果 人们对血浆置换及其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深入了解。结论 血浆置换并不是广大群众印象中那么简单的一种治疗手段,血浆置换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对血浆置换以及血浆置换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广泛的科普。

  • 标签: 血浆置换 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初诊、未经治疗的HIV阴性梅毒患者共163例。入组患者跟根据诊断结果分为隐性梅毒组(39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组(43例)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81例)。应用等电聚焦电泳联合免疫固定法检测入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OB,并判定脑脊液OB阳性结果。比较隐性梅毒和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的差异,同时分析OB阳性和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生化、常规指标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评估脑脊液OB诊断神经梅毒的效能。结果入组163例梅毒患者中97例脑脊液OB阳性。隐性梅毒组、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和有症状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分别为12.8%(5/39)、65.1%(28/43)和79.0%(64/81)。有症状[64(79.0%)]及无症状神经梅毒[28(65.1%)]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高于隐性梅毒患者[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 < 0.0167)。有症状神经梅毒亚型的OB阳性率分别为脊髓痨93.3%(14/15),麻痹性痴呆89.5%(34/38),脑膜血管型81.8%(9/11)和眼梅毒41.2%(7/17)。以眼梅毒OB阳性率最低,且与麻痹性痴呆、脊髓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P < 0.008)。晚期神经梅毒患者OB阳性率(90.6%、48/53)显著高于早期神经梅毒(68.5%、37/5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6、P = 0.005)。OB阳性神经梅毒患者IgG指数及脑脊液白细胞、IgG、IgG合成率、总蛋白较OB阴性患者显著升高。脑脊液OB阳性诊断神经梅毒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7.2%和74.2%,与本研究采用的神经梅毒诊断"金标准"一致率为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结论与隐性梅毒相比,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OB阳性率显著升高,提示脑脊液OB可能对神经梅毒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脑脊液OB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为脑脊液OB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标签: 梅毒 神经梅毒 寡克隆区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前准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 76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观察组进行综合术前准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较大( P<0.05)。结论: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综合术前准备,能有效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