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致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护理配合方式及效果。方法:择本科室 2015年 9月到 2017年 9月间 6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行研究观察,根据患者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 n=30)和配合组( n=30),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配合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配合,分析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配合组患者护理后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常规组明显升高( P<0.05)配合组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护理配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预防心脏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06例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方式进行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实施放疗护理后,绝大部分患者对放疗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恐惧和焦虑水平下降、心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持续时间明显减少,除了4例患者由于其它并发症不能坚持治疗外,其它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整个放疗过程。结论有效准确的护理配合可以改善胸部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减少心脏损伤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是保障患者安全及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护理 心脏损伤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预防心脏损伤的护理配合。方法 以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64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胸部肿瘤 放疗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9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整体化护理服务组用整体化护理服务。比较效果。结果整体化护理服务组满意程度、不良的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好转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呼吸衰竭等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服务效果确切。

  • 标签: 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 致放射性肺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放射性肺炎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胸部肿瘤患者中选择90名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本次实验分组的标准以患者自愿为主,只要一组人数达到45名,则剩余人数主动归于另一组。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接受综合性护理内容,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性护理内容,统计两组患者实验过后的数据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相比较而言,研究组患者在综合性护理的干预下,其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过程和效果也十分满意;而对照组在常规性护理下,其整体治疗效果与研究组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组之间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心电图的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份至2015年11份我院收治的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结束时分别作心电图检查,对不同胸部恶性肿瘤类型、不同心脏照射野和放射剂量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左下肺癌心电图与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相比、常规放疗与大面积照射野相比以及放射剂量大于等于55Gy与小于55Gy的患者相比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疾病的类型、心脏受照体积以及放射剂量等均有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胸部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心电图 放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5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将其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针对患者胸腔内肺部的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其中6例在放射治疗后第37~40天发病,9例在放射治疗后第41~50天发病,1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第51~90天发病。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对患者胸部肿瘤而接受放射治疗产生的放射性肺炎进行CT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的肺炎处于急性期时,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或不清晰,属于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而处于慢性期时,其病灶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条状阴影和网格影,肺气肿症状明显,横膈上移,纵隔平移,肺部轮廓可见塌陷。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为相关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其确定患者病情。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放射治疗过程中给予益气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为83.33%稍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和CD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以及CD4+/CD8+显著低于观察组治疗后的相关免疫功能指标(P<0.05)。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同时使用益气活血方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得细胞免疫功得到一定的改善。

  • 标签: 胸部肿瘤 益气活血方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的放射性肺炎与护理措施。方法将医院2010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行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的放射性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发热、胸闷、喘息、周身乏力、咳嗽咳痰等为主,患者因疾病作用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病情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针对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肿瘤 CT诊断在放射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年 2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51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CT技术进行诊断,并利用 CT诊断辅助放射治疗。结果: CT诊断确诊 13例食管癌、 24例肺癌、 9例淋巴癌及 5例其他胸肿瘤,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 51例胸部肿瘤共实施 119次 CBCT扫描,其中 87次为重复摆位扫描。需校正摆位误差的胸部肿瘤患者经 CBCT扫描校正后,各方向摆位误差较校正前明显缩小( P< 0.05)。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 CT诊断可缩小摆位误差,保障放疗效果。

  • 标签: 胸部肿瘤 CT诊断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四维CT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对于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有很好的的诊断和发现作用。胸部肿瘤因为其结构的独特和复杂性,并且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时常常因为这些因素影响而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开展四维CT技术来对胸部肿瘤进行全面检查和辅助治疗,本文从四维CT的实际使用场景以及其现状与重要性出发,探讨其对胸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方案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束CT图像引导应用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放射治疗胸部肿瘤患者60例,为保证研究科学且合理,采用抛硬币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实施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图像引导,观察组实施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对两组患者的摆位偏差和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观察组头脚方向、左右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锥形束CT图像引导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对其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3例胸部肿瘤患者纳入本次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放疗时患者双手的摆放位置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时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而观察组患者则双手抱肘置于额头上,对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测量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左右方向的摆放误差为(2.32±1.21)mm,上下方向的摆放误差为(2.54±0.98)mm,前后方向为(2.10±0.51)mm,而对照组患者的对应误差分别为(3.68±1.43)mm、(3.55±1.01)mm、(2.11±0.46)mm,两组患者在左右(LR)及上下(SI)方向的摆放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摆放误差比观察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在前后(AP)方向的摆位误差却较为一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左右、上下以及前后方向的校准频率分别为23.0%、21.2%以及26.4%,而对照组患者的校准频率分别为31.3%、28.0%、33.7%,观察组患者在左右(LR)、上下(SI)及前后(AP)方向的校准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采取双手上举的方式进行体位固定,可有效减少平行方向的摆位误差,降低其放疗校准频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体位固定
  • 作者: 巫小龙樊锐太(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常规组病患使用电子射野的影像仪图像进行引导分析,而实验组病患则使用锥形束CT图像进行引导分析。对两组病患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以及头脚的摆位的偏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病患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以及头脚摆位的误差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的摆位误差;而实验组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使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胸部放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头脚以及左右前后摆位的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其安全性比较高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肿瘤CT诊断在放射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患者30例,30例患者均在放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扫描,均实现优维显增强扫描,进行肿瘤放疗适形定位CT扫描,将照射野的放射线模拟集中到肿瘤靶区,根据肿瘤特点采用单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析CT诊断结果和定位精确程度。结果胸部肿瘤病灶76个,确诊分析显示60个(78%)的病灶通过CT图像明确显示,26.3%(19个)明确为转移性淋巴结,17.4%(14个)明确为恶性肿瘤治疗前复查CT显示横断面误差小于纵轴方向,横断面平均误差为4.5mm,纵轴平均误差为7.3mm。横断面误差与纵轴方向误差比较显示,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够有效提高胸部肿瘤的诊断水平,缩小定位精确误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肿瘤照射对周围器官和组织的损害,提高对靶区的照射总量。

  • 标签: 胸部肿瘤 CT诊断 放射治疗 地位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