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min,1g/100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g/50mL,术后6h,1g/100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 标签: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全髋关节置换术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注射氨甲环酸(TX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在扩髓前静脉滴注TX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开髓后髓内注射TXA。比较两组手术中的输血量、输血率;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术后24 h引流量。结果两组均随访2~6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24 h引流量、隐性、显性及围术期总失血量[(0.31±0.09)U、11.11%、(198±101)ml、(528±157)ml、(375±103)ml、(892±232)ml]均少于对照组[(0.49±0.13)U、29.63%、(495±123)ml、(843±237)ml、(469±144)ml、(1 309±372)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5 d 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APTT水平[(32.64±5.96)s]低于对照组[(37.52±6.17)s](P<0.05);术后5 d对照组的PT水平[(12.87±2.32)s]较术前升高[(15.49±2.82)s],且观察组[(12.87±2.32)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股骨注射TXA可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 标签: 髋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股骨髓腔注射
  • 简介:PhilipsCitiscapeFoldieSHL5505性价比很突出,时尚的外型与优异的音色,都是它的亮点,如果你需要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耳机,那么选它是不会错的。

  • 标签: 耳机 音色 音质 品牌
  • 简介:目的:研究和评价骨髓输液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救时无法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液治疗的创伤危重成人患者36例,对其进行骨髓输液,通过通道建立时间、测量血压、判断周围静脉充盈度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快速输液后血压回升,外周静脉充盈度良好。结论:骨髓输液对危重创伤患者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达到快速补液、用药的目的,在创伤急救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危重创伤 现场急救
  • 简介:文章综述了骨髓输液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并从骨髓输液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器具及优势方面阐述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的应用现状进行展望.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静脉通路 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并测量退行性关节炎(O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及骨质疏松症(OP)并发股骨颈骨折(FNF)三种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端股骨开放指数(CFI),并找出其外型差异的原因。方法从1993年至1999年,本研究共收集了369例上述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其中69例为OA患者,199例为ON患者,101例为OP并发FNF患者,均对其测量近端股骨的形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03例)对比后发现,FNF组的CFI较其他三组小;OA组也比正常组小。在控制了四组年龄分布的差异后,仅剩FNF组及正常对照组有差异。结论年龄才是造成各组间近端股骨CFI不同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髓腔外型
  • 简介:目的应用髁交锁逆行股骨内钉(condyleretrogradefemurintramedullanail,CRFIN)治疗股骨髁间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应用CRFIN治疗股骨髁间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5岁~48岁,平均35.2岁.AO分型B2型2例,C1型7例,C2型3例,其中3例合并髌骨骨折,3例合并股骨中段骨折.采取切开复位CRFIN内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2分钟.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2月~24月,平均16月.患者愈合平均时间15.2周(11周~23周),完全负重时间16.5周.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无感染、固定松动、断钉及失败病例.术后一年HSS评分平均88.3分(58分~97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2%.结论CRFIN为治疗股骨远端髁间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是股骨髁间骨折发病率不高,还需要一定的病例和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 标签: 股骨远端 髓内钉治疗 股骨髁间骨折 治疗方法 病例 手术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复位技术在股骨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内利用不同复位技术辅助股骨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总计100例,将患者平均为分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复位技术采用牵引床复位,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复位技术采用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进行牵引复位,分别对两组患者跟踪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牵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月发现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牵引床复位 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 股骨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浓缩骨髓结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此方法治疗的30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方法根据Harris评分系统。结果30例病人中,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者,平均2年3月,1例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改为全髋置换,其余全部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变形、坏死,总有效率97%(29人/30人)。Harris评分90分以上10人,80~89分15人,70~79分4人,70分以下1人。结论浓缩骨髓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一种比较确切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骨髓
  • 简介: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ONFH)是一种骨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其病因病机尚不清楚,且致残率高,现已成为骨科疑难病种之一。在MRI出现之前,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以X线片、CT及ECT为主,这些诊断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近年来,MRI因其对骨髓病变的高度敏感性,已公认为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其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9%。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髓水肿
  • 简介:总结了18例股骨慢性创伤性骨髓炎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抗菌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认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股骨 骨髓炎 骨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MRI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断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MRI诊断模式,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MRI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早期病变程度能够更充分的体现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MRI研究
  • 作者: 段续东 王坤正 李树锋 孙华强 石志伟 顾言阁 殷鲁旭 张业勇 杨佩 周建生 闫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外科专业2018级,济南 25001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骨外科学 山东省风湿免疫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 71000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骨外科学 山东省风湿免疫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外科专业2018级,济南 25001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蚌埠 233004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髋关节的数字解剖特点研发一种带刻度股骨锉和相应股骨柄假体及测量方法,探讨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中控制下肢长度的效果,并对影响其使用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20年7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300例。其中,男154例、女146例,年龄27~86(59.5±11.3)岁。按照术中控制下肢长度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134例,采用带刻度髓锉控制下肢长度;对照组166例,采用徒手方法控制下肢长度。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身高、术前下肢不等长(LLD)、手术侧别等基线资料。(2)测量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LLD的差异,以及LLD的分布情况。(3)比较2组LLD>10 mm患者的占比,分析导致患者术后LLD>10 mm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1)2组患者性别、身高、术前LLD、手术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LLD为4.76(2.98,7.18)mm,对照组为5.85(3.78,8.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P=0.004);观察组患者术后LLD的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02)。(3)观察组中有8例(5.97%,8/134)患者术后LLD>10 mm,对照组有24例(14.46%,24/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18);术后LLD>10 mm原因分析:与假体和患者不匹配有关(观察组3例、对照组4例);与髋臼下缘骨赘增生明显导致克氏针定位偏下有关(观察组5例、对照组3例)。结论在行单侧THA时,使用带刻度股骨锉相比徒手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术后LLD。而假体不匹配以及术中对髋臼下缘及大转子顶点探查不够准确是影响该方法有效控制LLD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下肢不等长 带刻度股骨髓腔锉 旋转中心 股骨大转子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输液在急诊抢救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危重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建立外周静脉通路,观察组通建立骨髓通路。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和输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髓腔输液 急诊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股骨骨髓炎患者21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5例,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病程为6-36月,均为单侧慢性股骨骨髓炎,手术采用彻底清创,载药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髓,一期缝合的方法,术后常规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口服中药治疗。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并在随访期间行X线检查观察抗生素硫酸钙吸收情况。结果17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感染未复发,4例患者术后有淡黄色渗出液渗出,经伤口换药及服用中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8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期间X线检查均显示抗生素硫酸钙吸收良好,无感染再复发。结论载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症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与骨髓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三维重建。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与髓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与髓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直接接触率为90.8%,与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与骨髓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与猪股骨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定制假体 髓腔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