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门胆管癌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外科科室收治的45例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疗法,对三种类型的门胆管癌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2例患者的左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6例患者的右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0例患者的左三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7例患者的联合尾状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在45例患者的手术中,所有患者均切除动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依据癌化程度和细胞特性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癌症,其中高分化癌症占23例,中分化癌症占13例,低分化癌症占9例。这45例患者均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总治疗病例的26.67%。结论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门胆管癌具有较高的根治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切除 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门部胆管癌10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10例均接受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的门部胆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实施左半联合尾状叶切除4例(Ⅲb型),右半联合尾状叶切除3例(Ⅲa型),尾状叶切除2例(Ⅱ型),切除门部胆管及部分左内叶、右前叶及尾状叶1例(Ⅳ型);接受动脉切除重建6例,固有动脉切除重建4例;R0切除率为80.0%,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术后胆瘘、消化道出血、动脉血栓继发胆道感染各1例(10.0%),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术后随访9~24个月,3例患者分别因肿瘤复发、动脉血栓、脓肿而死亡,术后24个月的生存率为70.0%(7/10)。结论给予门部胆管癌患者联合切除术结合动脉重建治疗可提高R0切除率,改善肝功能,且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术后生存率高。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切除术 肝动脉重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动脉切除重建在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自2017年8月-2018年2月接诊100例门部胆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基础上增加动脉切除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动脉切除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动脉切除(HAR)治疗门部胆管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系统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集联合HAR与未联合HAR治疗门部胆管癌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文献14篇,总计2 374例门部胆管癌患者被纳入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AR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于对照组(OR= 1.70, 95%CI= 0.02~2.90, P=0.05),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 1.28, 95%CI= 0.93~1.76, P=0.13),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两组肝功能衰竭(OR= 1.15, 95%CI= 0.73~1.82, P=0.54)、胆瘘(OR= 1.20, 95%CI= 0.78~1.84, P=0.40)、腹腔感染发生率(OR= 0.98, 95%CI= 0.53~1.83, P=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组的R0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 1.08, 95%CI= 0.66~1.75, P=0.77)。HAR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OR= 2.48, 95%CI= 1.05~5.84, P=0.04),1年(OR=0.48, 95%CI= 0.32~0.72, P=0.000 5)、3年(OR=0.51, 95%CI= 0.36~0.72, P=0.000 1)和5年(OR=0.50, 95%CI= 0.35~0.70, P<0.000 1)生存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给予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的HAR 组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OR= 7.33, P=0.02)。结论联合HAR治疗门部胆管癌安全性可以接受,但术后生存差,可能与联合HAR的门部胆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因此开展该术式仍需谨慎。若术后联合辅助化疗可能提高生存期。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动脉切除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辅助性动脉泵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转移切除术后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局限于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行切除时置入动脉化疗泵,术后经动脉泵注入氟尿脱氧核苷(FUDR)250mg,每周注射2次,术后第1年内注射24次,第2年再重复24次,总共注射48次.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6例完成了整个疗程(48次),1例在FUDR注射15次后因出现较重的毒性反应终止化疗.切除术后2年内共有3例发生转移灶复发,14例(83%)2年内无瘤存活.结论结直肠癌转移切除术后应用动脉泵化疗,可能是一种减少内复发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肝动脉泵化疗 结直肠癌 辅助性 术后肝内复发 肝动脉化疗泵 氟尿脱氧核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切除术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45例晚期HCC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93例,采取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2例,采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1.35%,对照组为88.46%,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60%,略高于对照组的26.92%,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d、术后90d死亡率分别为1.50%和6.74%,对照组为1.92%和7.69%,两组术后30d、术后90d死亡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切除术与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临床疗效相当,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略有优势,这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治疗动脉受侵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动脉受侵HCCA患者98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HCCA根治术+切除动脉切除重建术)51例和姑息组(姑息性胆管肿瘤切除术/内引流减黄手术)47例。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姑息组,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姑息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9%,与姑息组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1月,联合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4.3%、66.7%、43.1%,,明显高于姑息组的17.0%、10.6%、4.3%(P<0.05)。结论联合叶及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术用于治疗动脉受侵HCCA,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血管切除 肝动脉 血管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变异动脉(AHA)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极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类型,若术中未能准确地辨识和处理,即可增加术中出血风险以及胰瘘、胆瘘、肝功能障碍和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AHA的分类、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段、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中对AHA的辨识以及处置方式进行综述,以深入阐述AHA对PD的影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变异肝动脉 动脉优先入路
  • 简介: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取代开腹胆囊切除术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术式。但是,它带来了比开腹胆囊切除术相对较高的胆管损伤率。有研究资料显示,LC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是开腹手术的2倍。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肝胆外科永久的议题目,它一旦发生,会带来比原发病严重得多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脉损伤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动脉变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动脉变异情况,分析其变异类型以及术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术前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及术中对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100例患者发现16例动脉变异。14例(14%)患者出现替动脉,其中10例为替动脉(10%),8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4%)为替动脉,3例发自胃左动脉,1例发自动脉。14例变异血管直径0.3—0.6cm,平均0.47cm,术中均予以保留。1例(1%)于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伴行门静脉出可触及变异动脉进入肝脏,血管直径0.4cm,术中予以保留。1例(1%)变异动脉发自胰头方向进入右,血管直径0.2cm,动脉夹闭1h后离断该血管。结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发现的动脉变异,必须根据血管直径、阻断变异血管时肝脏变化及血管科建议,判断是否保留变异血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 变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严重挫伤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采取切除术,其中死亡2例(10%),其余1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脓肿的发生;18例采取其它手术方式的患者,死亡1例(5.56%),继发性出血3例(16.67%),胆瘘及脓肿分别为4例(22.22%),2例(11.11%)。结论切除可用于严重的挫伤,能有效预防继发性出血,胆瘘及脓肿,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在手术中要注意掌握手术指佂。

  • 标签: 肝切除 肝挫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动脉热灌注化疗药联合超液化碘油栓塞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液化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肿瘤灶数目、大小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肿瘤变小、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 标签: 肝动脉 热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肝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侧内结石患者分别予以左半切除左外叶切除治疗,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左侧内结石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其中14例患者采用左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A组,12例患者采用左外叶切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及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1%和0.0%,B组患者分别为33.3%和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左侧内结石的患者,左半切除术的疗效显著高于左外叶切除术,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左半肝 肝左叶 肝内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切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70例肝胆疾病且接受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进行精准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的损害以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肝脏功能恢复情况上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胆疾病患者接受精准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较好,且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今后在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对精准切除这种治疗方式进行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精准 肝切除 肝外科 临床应用 推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化疗栓塞(TACE)预防肝细胞性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EN等数据库,截止日期到2011年1月。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切除术后TACE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40例患者。HCC切除术后使用抗肿瘤抗生素或者铂类联合其他化疗药的TACE治疗,能降低术后1年复发率,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0.52(0.35~0.77)和0.76(0.61~0.93);同时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RR及95%CI分别为0.36(0.13~0.97)和0.44(0.27~0.71)。发热、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是术后TACE最多见的不良反应。结论HCC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降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肿瘤直径大于5cm、多发结节、肿瘤侵犯门脉或静脉)HCC患者术后复发率,同时提高短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少。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尚需更多设计严格、随访时间足够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碘油 栓塞化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解剖性切除的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0±3.7)岁。2例为右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右叶切除联合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1例为右前叶肿瘤,肿瘤侵犯门静脉右前支腹侧段,采取右前叶切除术;1例为左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左叶切除联合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4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实施了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指导解剖性切除,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合适的肝癌病例可以采用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法的解剖性切除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 解剖性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依据病例编号单偶数,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B组患者采用经动脉化疗灌注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复发率为10.00%,B组患者复发率为24.00%,即2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较差于A组,2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共实施介入治疗220次,A组106次、B组114次。治疗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区疼痛等症状,68例患者体温升高,且波动范围在37.2~41.0℃,持续时间为1~7天。经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在1周内得以缓解。结论无论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还是采用经动脉化疗灌注术,均可对患者肝癌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期予以控制,但前者治疗效果相对较优,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转移瘤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胃癌转移瘤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单一组的患者给予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联合组采取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肿瘤直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50%、72.50%和42.50%高于单一组,其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62.5 0%、50.00%和25.00%, P<0.05。联合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肿瘤直径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82.50%高于单一组60.00%,,P<0.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转移瘤效果确切,优于单纯动脉灌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情和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胃癌肝转移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