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肛门结肠根治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肛门结肠根治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肛门先天性结肠根治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先天性结肠根治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先天性结肠实施肛门根治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无并发症发生,排便控制良好;对照组20例,污粪2例,便秘2例,观察组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先天性结肠根治实施整体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根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I期先天性结肠根治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已证实为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结肠患儿行经肛门I期先天性结肠根治。年龄3月至5岁,平均1.8岁。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半年,术后有1例出现轻度排便困难,保守治疗痊愈。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污粪,3-6月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肛门I期结肠根治适用于患短段型或普通型先天性结肠症的婴幼儿,手术创伤小,不需开腹,合并症少、手术时间短,效果满意。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经肛门I期巨结肠根治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142例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患儿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2例中127例行经肛门根治,15例行腹腔镜协助肛门根治。术后随访1~5年112例,出现远期并发症4例,其中污粪2例,便秘复发1例,小肠结肠炎1例。对术后恢复时间达2年以上的85例患儿进行排便功能评分,评分为正常55例,好29例,欠佳1例,差0例,小肠结肠炎1例。结论肛门改良Soave结肠根治术后长期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术后并发症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结肠肛门根治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3月-2020年03月收治的47例,行经肛门根治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6%),护理满意度(95.74%),说明对行经肛门根治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的患者,实施围期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结肠肛门结肠根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78例先天性结肠肛门结肠根治患儿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各组3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减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保证患儿手术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术后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 精细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肛门拖出患儿的护理方法及进展。方法对16例先天性结肠患者肛门拖出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采用肛门拖出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正确有效的护理是促使患儿恢复健康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肛门拖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结肠根治和单纯肛门(soave)结肠根治疗效。方法经肛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结肠根治在齿状线上前2cm、后0.5cm处呈前高后低状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约2cm,切开直肠环肌,于环肌及纵肌间分离约2cm,切开纵肌至全层,分离全层直肠至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进入盆腔,沿着直肠壁腹膜返折扩大游离,直至将直肠全游离,逐渐向上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系膜血管,逐渐拖出正常结肠,在齿状线上约0.5cm处,直肠后壁倒“V”切除一小块组织,将近端正常结肠与齿状线上的创面吻合。单纯肛门(soave)结肠根治在齿状线上前1cm处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于粘膜下向近端游离直肠,到达腹膜反折处水平,横断直肠肌鞘,进入盘腔,游离直肠结肠系膜,将正常结肠拖下经直肠肌鞘内拖出,在齿状线上1cm处与肛门吻合。结果本组82例全部肛门一期吻合,其中逐层梯度分离组43例,单纯肛门(soave)组39例,对两种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便秘、污粪以及结肠小肠炎的发生率情况进行了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和30.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病例无伤口感染,无大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肛门直肠采用粘膜、环肌、纵肌梯度级分离推进I期结肠根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单纯肛门(soave)结肠根治

  • 标签: 经肛门 soave 梯度级分离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融入肛门Soave先天性结肠(HSCR)根治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HSCR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ERAS组(ERAS理念护理)各60例。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儿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前10天、术后10天、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患儿家属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均降低(P<0.05)。结论对肛门Soave HSCR根治患儿在围期进行ERAS理念护理可以加速术后患儿的康复进程,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经肛门Soave先天性巨结肠 焦虑
  • 简介:目的总结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结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肛门一期根治先天性结肠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一期完成肛门根治婴幼儿先天性结肠,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出血量15~30ml,切除肠管12-25cm。术后大便4~6次/d,住院6~8d。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无吻合口狭窄、排便困难及污粪现象。结论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适合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结肠的治疗。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儿童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改良Soave腹手术治疗先天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7年作者收治年龄〉3岁的先天性结肠患儿41例,其中28例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24例腹手术,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肛门改良Soave明显少于腹手术,先天性结肠相关性肠炎(Himchsprung’sassociated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率低于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便控制能力以及大便形态方面比较,肛门改良Soave优于腹手术。结论肛门改良Soave治疗先天性结肠安全可行,疗效优于腹手术,但术后仍有诸多并发症,特别在排便控制方面,需要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评估。

  • 标签: Hirschspnmg病 肛门 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先天性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1。男性稍多于女性,有遗传倾向。结肠94%生后排便延迟、便秘、呕吐及腹胀2,我院采取经肛先天性结肠根治,术后腹部无切口,患儿恢复迅速。手术的改进对护理亦提出新的要求,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并发症的预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经肛 先天性巨结肠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量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肛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结肠根治术后继发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肛门根治的同时进行直肠肌鞘切除的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只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了肠炎,发病率为2.5%,相比较手术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结肠根治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手术后明显减低(P<0.05),术后6个月内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结肠根治术后肠炎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肛门直肠肌鞘 部分切除 预防 巨肠根治 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治疗小儿先天性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7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例。观察组给予患儿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肛门结肠一期根治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肛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肛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 标签: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动力 肛门括约肌 儿童
  • 简介:摘要 : 先天性结肠又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导致儿童便秘及低位不完全肠梗阻的常见外科疾病,发病率为 1/2 000~5 000[1]。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一期结肠根治获得痊愈,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深入应用,经典直肠内拖出手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促成了如肛门结肠根治,或腹腔镜辅助肛门结肠根治等的应用[ 2]。本文对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结肠根治患儿围手术期护理做一综述,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