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特点发现:从1期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 标签: 黄斑前膜 组织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淋巴结(LN)大小、分布、转移及微转移规律。方法对全直肠系膜切除的直肠癌标本用LN显示液处理,切取的LN以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本组31例548枚LN,27例(87.1%)153枚(27.9%)NL发现转移.其中,直径小于.05cmLN366枚(66.8%),转移91枚(59.5%).转移病例中,后壁直肠癌19例,78枚LN转移,75枚沿直肠上动脉分布.侧壁直肠癌12例,75枚LN转移,同侧直肠上动脉分支、直肠中动脉旁转移37和8枚,对侧分别为9和0枚。结论直肠癌大部分转移LN直径小于0.5cm,主要分布于直肠上动脉旁.LN转移与肿瘤方位有关,后壁癌可同时沿肿瘤两侧系膜扩散,侧壁癌以同侧LN受累为主。

  • 标签: 直肠癌 解剖病理学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11月13例儿童ASPS病例存档切片行HE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包括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PAS(D-PAS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FE3、INI1、CD68等的表达,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易位情况。结果13例ASPS中,男童4例,女童9例,年龄1岁2个月至13岁8个月,平均7.8岁,5岁以下4例。组织学上,11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巢状排列,2例肿瘤细胞呈实性、弥漫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的空泡现象,核多形性,核仁突出,核分裂象罕见,3例可见血管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FE3弥漫核阳性,INI1、CD68、波形蛋白阳性,MyoD1、Myogenin、细胞角蛋白、S-100蛋白等均阴性。7例PAS及D-PAS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质内均可见紫红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9例行FISH检测,均显示TFE3基因断裂易位。结论ASPS为儿童少见软组织肿瘤,肿瘤多位于深部肌肉内,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巢状,同时TFE3基因位点发生断裂易位,确定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CC)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存档的12例乳腺AdCC标本,其中经典型腺样囊性癌(C-AdCC)8例,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SB-AdCC)4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查示,C-AdCC呈梁-管状、筛状生长,并见特征性的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SB-AdCC呈巢团状、实性生长,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8例C-AdCC明显表达CK7、CK5/6、p63、S-100,4例SB-AdCC弥漫表达CD117、CD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3例C-AdCC具有MYB基因断裂;二代测序检测示2例SB-AdCC具有NOTCH1基因突变。8例C-AdCC患者术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4例SB-AdCC中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AdCC组织细胞形态以梁-管状、筛状生长为主,细胞轻度异型性,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有MYB-NFIB融合基因改变;SB-AdCC以巢团状、实性生长为主,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的核分裂象(>5/10个高倍镜视野),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有NOTCH1基因突变。

  • 标签: 乳腺肿瘤 癌,腺样囊性 生物学标记 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5月尸检的30例心源性猝死死亡案例进行法医组织病理诊断,回顾分析诊断实际情况。结果:冠心病和心肌病为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原因,心源性猝死死者中男性较多,30岁到59岁较多,11月份例数较多,主要发生在监管场所,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地方。14例冠心病猝死中I级1(7.14%)例,II级3(21.43%)例,III级4(28.57%)例,IV级6(42.86%)例。镜检能够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和陈旧性瘢痕形成。结论:通过法医组织病理诊断能够明确死亡原因,减少医疗纠纷,死亡猜忌,同时还能及时排除家族病例,值得重视和采纳。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法医组织病理学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素细胞痣的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部位和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北京医院皮肤科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 011例黑素细胞痣患者就诊年龄为(40.90 ± 19.19)岁,男289例,女722例。皮损发生及取材部位:躯干402例(39.8%),面颈部268例(26.5%),四肢138例(13.6%),手足133例(13.2%),头皮53例(5.2%),外阴17例(1.7%)。病理亚型:皮内痣580例(57.4%),混合痣333例(32.9%),交界痣98例(9.7%)。特殊组织病理特征:172例(17.0%)有神经化、155例(15.3%)有脂肪增生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年长患者多于年轻患者、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均P < 0.05);313例(31.0%)有血管增生表现,头皮部位多于其他部位(P < 0.05);502例(49.7%)可见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面颈部多于其他部位(P < 0.05);203例(20.1%)有痣细胞松解、384例(38.0%)有裂隙表现;以上特征皮内痣多于混合痣(均P < 0.05)。20例(2.0%)有痣细胞沿血管分布的表现,四肢多于躯干、手足(P < 0.05),混合痣多于皮内痣(P < 0.05)。结论黑素细胞痣的多种特殊组织病理特征如神经化、脂肪增生、血管增生、痣细胞沿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发生部位和病理亚型有关。

  • 标签: 痣,色素 发病年龄 黑素细胞痣 组织病理学特征 病理亚型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衔接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的桥梁。由于该学科包含大量微观形态,内容抽象难懂,加大学习难度,降低学习兴趣。因此,需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本文从口腔组织病理教学存在问题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存在问题 改革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肿瘤(OFM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OF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6~64岁;肿瘤最大径1.5~4.0 cm。大体检查肿块境界清楚,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3例OFMT有纤维性假包膜及不连续骨壳,肿瘤实质呈分叶状,细胞密度不均,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腻,灶区可见小核仁,排列呈巢状、短条束状、镶嵌状,基质呈纤维黏液样及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3例均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1例局灶性表达CD10。结论OFMT相对少见,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多发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布、T/M分期、胸膜侵袭、淋巴/血管浸润等情况。结果:多原发肺腺癌(MPLA)组和肺内转移组(IM)病人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膜侵袭、淋巴/血管浸润等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M分期方面,肺内转移组T3分期的病人数量高于其他分期(P<0.05)。结论:相关病人在T/M分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28例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8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46.5岁。10例为常规体检发现,15例出现下腹不适或疼痛,3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超声检查均提示附件区不均匀包块,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肿瘤直径8~32 cm,平均16.5 cm。单侧卵巢肿瘤26例,双侧卵巢肿瘤2例。以囊实性、多房为主,囊内为黏稠液体或胶冻样物,伴实性乳头状突起或实性质硬结节。镜下肿瘤均衬覆胃肠型上皮,18例以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为主,局灶示融合性浸润癌;10例以融合性浸润癌为主,其中2例局灶出现侵袭性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CK)7、CK20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DX)2阳性率分别为100.0%(28/28)、71.4%(20/28)和53.6%(15/28);配对盒基因(PAX)8和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SATB)2阳性率分别为14.3%(4/28)和10.7%(3/28)。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卵巢癌分期标准,Ⅰ期21例,Ⅱ期4例,Ⅲ期2例,Ⅳ期1例。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55个月,1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FIGO Ⅰ期16例,Ⅱ期1例);5例2年内复发(FIGO 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其中4例5年内死亡(FIGO 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1例);6例失访(FIGO Ⅰ期5例,Ⅱ期1例)。结论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少见,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以融合性浸润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K7均为阳性,CK20、CDX2不同程度表达,SATB2和PAX-8多为阴性。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FIGO Ⅰ期预后良好,Ⅲ和Ⅳ期预后差,应注意与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鉴别。

  • 标签: 卵巢肿瘤 腺癌,黏液 肿瘤转移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3例)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例)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年龄26~64岁,2例最大径分别为3.0 cm和4.5 cm,大体检查肿瘤位于睾丸门部,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镜下观察4例睾丸网腺癌具有多样的组织结构,包括梁索状(4/4),腺管状、巢状、肉瘤样(3/4),实性(2/4)以及乳头状、筛状、裂隙样(1/4)。腺癌细胞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立方-柱状(4/4)、多边形(4/4)及梭形(2/4)。胞质透明及嗜酸性,胞核具有中-重度异型性及多形性,核分裂象多少不等。4例均可见到睾丸网上皮由良性-异型增生-癌转变过程。1例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球。免疫组织化学示广谱细胞角蛋白(4/4)、上皮细胞膜抗原(4/4)、Ber-EP4(3/3)、碳酸酐酶Ⅸ(2/2)弥漫强阳性,细胞角蛋白7(4/4)、波形蛋白(4/4)、CD10(4/4)、PAX8(3/3)、PAX2(3/3)局灶阳性,Ki-67阳性指数>50%(4/4)。该病预后差,3例随访患者中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睾丸网腺癌少见,组织学结构多样,镜下观察到睾丸网上皮由良性-异型增生-癌转变过程是重要的诊断线索,而详细的临床病史、肿瘤的生长部位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睾丸网 睾丸肿瘤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性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搜集2013—2020年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IH确诊病例52例,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及PIK3CA、GNAQ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2例IH女患儿37例,男患儿15例,发病部位有四肢、躯体和头颈部。病变外观均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形态学上,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生长,增殖期血管内皮细胞密集成片,呈卵圆形或上皮样形态,血管腔不明显,可见细胞凋亡;消退期血管内皮细胞较稀疏,呈纤细梭形或扁平状,血管腔可见,多量脂肪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葡萄糖转运蛋白1、CD15及其他内皮相关标志物;PIK3CA、GNAQ基因均未见突变。结论IH是发生于婴幼儿较常见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形态学以分叶状结构生长,伴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微血管腔形成为主,增殖期需与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先天性血管瘤等鉴别,消退期需与脉管畸形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也称为迷走胰腺,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1727年由Schultz首次报道,在1859年由Klob经病理证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常易发生误诊。本文以我院于1991年8月一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和市医院曾收治的3例胃异位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解剖、病理特征进行总结描述,结果如下。

  • 标签: 异位胰腺组织 临床解剖 病理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确定溺死者出现的有关颞骨组织病理变化,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颞骨研究实验室罗宾斯塞克哈和西维尔斯对5名溺死受害者的颞骨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在所有案例中,骨膜上皮均增厚,尤其是在耳囊外科顶区的骨膜更为明显。5例中4例中耳腔内出血。1例观察到胆脂瘤和破裂的鼓膜。但无出血迹象。这

  • 标签: 组织病理学观察 中耳腔 胆脂瘤 组织病理学变化 前庭膜 听小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节病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节病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胸部CT等。结果共纳入9例(18眼)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结节病葡萄膜炎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52.6±9.0)岁。结节病临床分期:Ⅱ期7例,Ⅰ期2例。6例患者因眼部症状就诊,从发病到确诊为结节病葡萄膜炎时间为9.0(2.6,20.3)个月。3例既往有结节病病史。2例有发热,3例有乏力,3例有体重减轻,5例有呼吸系统症状。均为双眼发病。其中,全葡萄膜炎10眼,后葡萄膜炎4眼,前葡萄膜炎4眼。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KP)10眼,颗粒状或无明显KP 8眼。虹膜后粘连9眼,白内障8眼,玻璃体炎性混浊8眼,黄斑水肿7眼,黄斑前膜6眼,视网膜血管炎2眼,青光眼2眼、视盘肉芽肿2眼。可查到周边眼底的13眼中,5眼可见周边多发脉络膜视网膜炎性病灶。结论老年、女性、双眼发病及伴有发热、体重减轻和呼吸系统症状的葡萄膜炎患者应及时检查胸部CT,以排除结节病葡萄膜炎。结节病葡萄膜炎可表现为颗粒状KP或无明显KP,眼后节是其主要受累部位。

  • 标签: 结节病 葡萄膜炎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 Kikuchi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类似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淋巴结以灶性坏死,富含组织细胞与核碎片为特征的自限性淋巴结病。该病于1972年有日本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告。有认为坏死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凋亡所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学习,结合HN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个总结,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