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技术三维示踪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探讨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结构以及这些纤维束的起止和走行径路。方法对30名健康成人(男女各15名,年龄19-29岁)行头颅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并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技术三维重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结果成功地显示了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纤维束的立体形态、空间走行及来源与终止。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可以清楚地显示胼胝体膝部和嘴部的纤维束,该技术是研究大脑神经纤维束的可行方法。

  • 标签: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嘴部 纤维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良恶性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按良恶性分成两组,恶性肿瘤组17例,良性肿瘤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学检查,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病灶常规磁共振成像(MRI)T1WI、T2WI序列信号强度及DTI序列信号强度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两组患者病灶T1WI、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两组患者病灶DTI序列上信号强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14.74,P<0.05),统计学有意义。良性肿瘤以低信号、等信号为主,恶性肿瘤以高低混杂信号多见。良性肿瘤组患者的ADC值明显大于恶性肿瘤组(t=3.54,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检查时强度无明显差异,缺乏特异性,但DTI检查时恶性肿瘤高低混杂信号增多,ADC值小于良性肿瘤诊断界限,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DTI) 磁共振成像(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纤维束成(DTT)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胶质瘤患者为对象。接受DTI及DTT检查,分析其诊断胶质瘤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FA值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12例低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的整体形态多数较为完整,白质纤维束表现为受压、偏移8例,部分中断4例。18例高级别胶质瘤中白质纤维束明显破坏。结论  磁共振DTT及DTI有助于评价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可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

  • 标签: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胶质瘤分级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示踪(DTT)技术定量分析颞叶癫痫患者双侧颢叶内侧结构弥散参数值及局部纤维束变化特点,评价DTI技术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16例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双侧颞叶杏仁体、海马及颞叶皮质的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表观弥散系数(ADC)等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应用DTT技术观察癫痫患者局部纤维束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者双侧颞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伊〉0.05)。颞叶癫痫患侧、对侧与正常对照者颞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值呈颞叶癫痫患侧〉颞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以海马尾部变化最为显著;而FA、RA值呈颞叶癫痫患侧〈颞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并且杏仁体、海马体部变化较海马尾部更显著。结论DTI技术能充分了解癫痫患者颞叶内侧结构的弥散参数值及纤维束变化特点,有助于癫痫病灶定位的准确诊断,同时加深对颞叶内侧结构整体变化的了解亦有助于术前的整体评估及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颞叶癫痫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 海马硬化
  • 简介:目的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观察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与其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30例发病2周以内的基底节或丘脑出血患者进行磁共振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性,发病后6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1)评价其功能恢复.比较各组B1评分以及分析锥体束完整性与B1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7例资料不完整被剔除外,23例患者资料纳入统计.锥体束完整性不同的各组问B1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9.693,P<0.01).急性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所显示的锥体束完整性与发病6月后B1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r=0.733,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用DTT评价锥体束的完整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预测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扩散张量成像 锥体束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波束成声纳整机的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方案中各分系统的具体电路实现,以Xilinx公司的FPGA芯片作为核心器件,根据干端PC下发的控制指令实现对180个基元的发射接收电路的控制,完成数字波束形成,并将波束数据通过千兆网上传至干端PC进行显示。系统电路设计简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文中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架构,论证了多波束成声纳系统接收前端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硬件设计方案。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清晰地对水底地形特征进行实时成像,具有15帧/s的刷新率。

  • 标签: 多波束成像声纳 发射接收电路 波束形成器 千兆网传输 控制指令 FPGA
  • 简介:摘要许多慢性肾脏病是由于组织间纤维化或肾小球内组织纤维化的逐渐发展而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这种纤维化通常是由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在活化细胞时释放的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反复发作的情况下转化所致。临床上检测肾脏纤维化方法有很多,但是目前缺乏一种非侵入性动态监测肾脏纤维化的可靠手段。功能性MRI成像在检测肾功能、评估肾纤维化程度方面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肾脏纤维化 炎症 功能性MRI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碳纤维构件的涡流热成像损伤检测方法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研究的内容、特色与创新之处等,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无损检测 碳纤维 构件 涡流热成像
  • 简介:对直升机旋翼前缘的镍-玻璃纤维复合层进行超声检测方法研究。分析镍-玻璃纤维复合层缺陷特征及缺陷识别方法;针对薄壁曲面构件的检测需求,采用便携式超声特征扫描成像方法和接触式聚焦方法,完成曲面旋翼前缘的扫描成像检测;利用超声特征扫描成像系统对检测信号进行全波列采集,并用幅值特征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复合层脱粘缺陷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高精度的缺陷显示和评价。

  • 标签: 镍-玻璃纤维复合层 脱粘缺陷 接触式聚焦 超声特征扫描成像
  • 简介:从市场约束、中央政府约束、地方民众约束、规则约束四个层面分析了造成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成因,认为只有进行配套的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改善地方政府借贷面临的软约束环境,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预算约束 预算软约束
  • 简介:肝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局限性;而多种血清纤维化检验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检测手段,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肝脏弹性指标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阐述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叙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瞬时超声弹性成像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特点以及三者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并介绍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肝纤维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纤维瞬时成像诊断脂肪肝与BMI的关系。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弹性成像(MRE)与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兔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11月间选取20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和肝纤维化组(160只)。将四氯化碳(CCl4)与橄榄油体积比为1∶1配成50%的CCl4油溶液,肝纤维化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第1~3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1 ml/kg;第4~6周每周注射1次,剂量为0.2 ml/kg;第7~16周每周注射2次,剂量为0.1 ml/kg。对照组实验兔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肝纤维化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16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40、10只进行MRE和SWE检查,分别获得肝脏弹性硬度值(LS),记为LSMRE、LSSWE。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Scheuer纤维化分期,分为F0~F4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的差异;LS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LSMRE、LSSW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共162只实验兔纳入研究,其中F0期38只、F1期33只、F2期35只、F3期31只、F4期25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LSMRE、LSSW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5.29、102.40,P均<0.001)。LSMRE、LSSWE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3、0.81,P均<0.001)。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F3、≥F4期的AUC分别为0.955、0.967、0.996、0.980,LSSWE的AUC分别为0.856、0.880、0.974、0.953。LSMRE诊断肝纤维化分期≥F1、≥F2的AUC高于LSSWE(Z=2.93、3.29,P=0.003、0.001),诊断≥F3、≥F4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1.68,P=0.115、0.093)。结论MRE及SWE技术均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兔肝纤维化分期,MRE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SWE。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分子以及这些分子构成在微观上和宏观上的结构.组织弹性的变化与异常的病理状态相关,不同的组织以及同一组织的不同病理状态之间弹性或硬度存在差异.传统的触诊是判断组织硬度直接简易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对目标施加压力,用手指感受来自组织的响应,从而主观粗略地判断组织的弹性.

  • 标签: 声弹性 肝脏纤维化 成像技术 组织弹性 应用 估测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医疗手段不断进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便是低水平HBV DNA仍会促进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进展。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超1/3的肝硬化病例是由CHB引起的。肝纤维化被认为是影响CHB患者疾病进展及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是相当重要的,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由于肝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少数病例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等风险。近年来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超声弹性成像(UE)已成为肝纤维化评估的研究热点。UE为一种测量组织硬度的成像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评估肝纤维化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评估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跟踪技术显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状态下脑内纤维结构的变化.方法患者,男,9岁,头痛1周.采用SIEMENSTrio2003T完成全脑MRI和DTI数据收集和后处理.结果常规MRI显示胼胝体体中部以后缺如,半球间蛛网膜囊肿,右侧向上延伸.纤维跟踪技术显示左侧弓状纤维束、下纵行纤维束、扣带束、海马及外囊等主要的连合、联合纤维走行方向与正常发育不同,有左右侧相互支援的趋势.结论DTI纤维跟踪技术能精确、直观显示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脑内白质纤维束,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 标签: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 发育畸形 先天性 胼胝体发育不良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瞬时弹性成像(TE)在评估慢性肝病儿童肝纤维化程度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时进行TE和经皮肝穿刺以进行Scheuer评分的慢性肝病患儿。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肝纤维化分级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E对肝纤维化分级的最佳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38例患儿,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7.4岁(1.1~16.0岁),检测成功率为8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仅肝硬度值与肝纤维化分级相关(β=0.055,P<0.001)。TE能有效区分肝纤维化[<S2比≥S2(6.6±4.0) kPa比(21.2±18.6) kPa,P=0.001]、显著肝纤维化[<S3比≥S3(7.4±4.0) kPa比(34.8±19.0) kPa,P=0.000 1]及肝硬化[<S4比S4(10.6±12.3) kPa比(35.8±15.1) kPa,P=0.002]。肝硬度截断值6.89 kPa、14.39 kPa分别预测肝纤维化分级≥S2及≥S3的AUC分别为0.81(P=0.001)、0.94(P<0.001)。结论TE是评估慢性肝病儿童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有效及可靠的方法。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