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调节受损(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 IGR), 又称为糖尿病前期,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也可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同时出现。调节受损人群中大部分人会发展为糖尿病,所以在该时期加以中医手段进行干预,可有效减低糖尿病发病率。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调节受损的药物治疗指南,并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不建议该期进行药物干预。调节受损的干预与中医之“治未病”理论相契合,现采用中医疗法干预治疗调节受损医家众多,收效显著,因此考虑对调节受损患者进行中医干预治疗。具体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中医传统运动,中药汤剂的应用,针灸疗法等方法。本文阐述了调节受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调节受损乃至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积极可行的中医治疗理论依据 ,将中医优势在调节受损的预防治疗中充分发挥。同时延缓或阻断调节受损向糖尿病的进展过程,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治起到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糖调节受损 中医干预治疗 脾瘅
  • 简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了“葡萄调节受损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1FG)两种高血糖状态,亦称之为“高血糖中间状态”或“糖尿病(DM)前期”。IGR不仅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心血管疾病连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葡萄糖调节受损 干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社区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浓度。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调节受损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其有利于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血糖浓度的有效下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糖尿病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流行病,全球患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据估计,2003年全球已有1.89亿糖尿病患者,至2025年预计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3.24亿。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估计有三四千万,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危害 非药物和药物干预
  • 简介:将60例IGR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教育,饮食及运动及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首杞胶囊,日3次,次6粒,连续12周。观察前后身高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体重、WHR、肾功、肝功无变化;BMI、FBG、2hBG、FINS、2hINS、HbA1c、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首杞胶囊干预IGR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 标签: 中药 糖调节受损(IGR) 干预效果
  • 简介:调节受损人群是指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的人群。如果对调节受损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能大大延缓其调节受损程度的进展,推迟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对调节受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几个环节(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分析、制定管理指标、随访),来探讨调节受损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调节受损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治疗调节受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对比两组调节受损患者的血糖指数对照组30例,空腹血糖5.73±1.04(mmol/L)、餐后血糖9.12±1.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数6.9±0.65(%)、治疗有效率18(60.00%),观察组30例,空腹血糖5.53±1.43mmol/L,餐后血糖9.03±1.92(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数6.85±0.85(%)治疗有效率27(90.00%).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调节受损患者治疗后其血糖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调节受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糖调节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健康教育对调节受损病人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及社区体检查出的调节受损病人216例,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病人130例,糖耐量受损病人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三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四次,观察病人病情转归情况,分析总结早期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108例调节受损病人血糖升高演变为糖尿病病人12人,血糖恢复正常68人,仍存在调节受损28人;对照组108例调节受损病人血糖升高演变为糖尿病病人54人,血糖恢复正常20人,仍存在调节受损34人。结论早期健康教育能减少调节受损病人血糖进一步升高,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糖尿病发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健康教育 糖调节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调节受损患者进行抑郁症的筛查,以了解调节受损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及时予以干预,以有利于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阻止和延缓向糖尿病的进展。对象和方法所选病例均为我院建立电子档案的调节受损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调节受损标准,思维清楚、表达正常者,无精神疾病史,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表示能够如实表达心理状态,共400人,其中男238例,女162例。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自我抑郁评分,要求病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评定的时间范围应强调是“现在或过去1周”,每次评定一般可在10分钟内完成。结果40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抑郁症者70例,患病率为17.5%,抑郁症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数量、文化水平、BMI、糖尿病家族史、血脂、血压、合并症等均高于非抑郁症组,年龄、收入状况低于非抑郁症(P<0.05),而职业对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筛查发现调节受损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7.5%;(2)女性患者、高文化水平、BMI升高、糖尿病家族史、血压、血脂、合并症数量多、发病年龄小、家庭月收入低等因素与抑郁症有关。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SDS评分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26例老年人血尿酸检测探讨其与老年人调节受损IGR)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体检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年龄(71±7)岁,性别(男142人,女84人),根据入选者血尿酸水平的不同将检查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血尿酸组两组,再比较两组老人的各项体重指数、血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与正常尿酸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相关性比较,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成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相关性不明显(P>0.1)。结论尿酸与调节受损是老年人常见的代谢紊乱,两者有密切相关性,重视对调节受损或高尿酸的干预可能有利于相互减少两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尿酸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其对社区调节受损IGR)人群的影响。方法对66例IGR人群采用治未病方(运动、营养、药膳、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比较干预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干预前后比较IGR人群的FBG、2HPG、TC、TG、BMI、SP、DP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值<0.01,<0.05),糖尿病的发病率仅为3.03%。结论治未病干预可改善IGR状态,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 标签: IGR 治未病 干预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合并调节受损社区人群进行干预,使患者改变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为中老年慢性病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沙园街的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筛查出高血压合并调节受损患者。按11配对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人。针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调节受损人群综合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管理模式,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糖调节受损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员主要对对中医偏颇体质和糖尿病、调节受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工作人员主要对糖尿病以及调节受损患者的体制进行分类分析,然后对其在偏颇体质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在所选择的糖尿病患者和调节受损患者在偏颇体质上的差异相对较大。两种类型的患者主要以三种体质为主,分别为阴虚质、阳虚质和痰湿质。其中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阴虚质为主,调节受损患者以痰湿质为主。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等都比阴虚质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具体的调查和研究中可以看出,阴虚质、阳虚质以及痰湿质等偏颇体质和糖尿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升糖尿病的防控效果,医学人员应该从集中不同的偏颇体质入手,并且辅之以科学的生活方式。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偏颇体质 糖调节受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术饮对脾虚痰湿偏盛型调节受损(IGR)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芪术饮,共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对IGR患者血糖、血脂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治疗组30例IGR患者有20例转为NGT,10例仍维持在IGR状态;对照组30例IGR患者有13例转为NGT,16例维持在IGR状态,1例转为DM。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术饮对IGR向2型糖尿病(T2DM)转化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可有效地扭转和截断IGR向糖尿病发展。

  • 标签: 芪术饮 糖调节受损 预后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调节受损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11月在镇江市3个社区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调节受损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实施微信个案管理并随访6个月,评估人组时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效果、代谢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研究对象健康责任、营养、运动、人际问影响和自我实现等健康行为明显改善(P〈0.01或P〈0.05),压力应对与人组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腰臀比等代谢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与人组时相比改善明显(P〈0.01),而干预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回升(P〈0.05)。结论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调节受损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省力、省时、经济、有效的新型个案管理方式,对于糖尿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调节受损 个案管理 微信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调节受损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和普通患者,在排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严重疾病等影响因素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调节受损时期,血糖异常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就已经存在,因此,早期、及时的干预对调节受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极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调节受损 认知障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