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前期(PreDM)人群血尿酸水平对新发糖尿的影响。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1年7至12月在大连地区基线诊断为PreDM并完成3年随访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性别,以及其基线及3年后的年龄、体重、腰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计算患者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依据完成3年随访时研究对象血糖水平将其分为糖尿组与非糖尿组。根据研究对象基线血尿酸水平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组,第一分位(S1)组:血尿酸≤287 μmol/L,第二分位(S2)组:287 μmol/L<血尿酸≤342 μmol/L,第三分位(S3)组:血尿酸>342 μmol/L。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组间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尿酸水平与糖尿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对象1 349例。其中,男性338例,女性1 011例;糖尿组153例,非糖尿组1 196例。与非糖尿组相比,糖尿组研究对象基线血尿酸水平升高(t=-3.83,P<0.001)。S1、S2、S3组3年后糖尿累计发病率分别为7.7%(35/454)、11.8%(53/448)和14.5%(65/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腰围、HDL-C、FPG、2hPG及HOMA-IR混杂因素后,与S1组相比,S2与S3组糖尿发病风险分别增加至其1.472倍(95%CI 0.928~2.377)和1.698倍(95%CI 1.047~2.752)。结论随着基线血尿酸水平增高,PreDM人群3年后糖尿的累计发病率增高,血尿酸水平增高可增加其糖尿发病风险。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血尿酸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尿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及病情评估影响。方法:以1:1比例纳入本院确诊新发糖尿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共100例,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期间行对比性临床研究。两组均接受实验室血清检验。统计血清检验结果组间、组内差异,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并发症相关性影响。结果:(1)超敏C反应蛋白:新发糖尿患者(无并发症、合并并发症)血清hs-CRP检验数据均高于健康者,且合并并发症新发糖尿者血清hs-CRP检验数据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2)血脂:三组血脂检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以血清hs-CRP(>10mg/L)为因变量,糖尿并发症为预测变量,可知血清hs-CRP水平可负向预测糖尿并发症,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于糖尿新发患者临床早期筛查及糖尿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新发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体会。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74例糖尿新发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4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下的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个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高(P<0.05)。结论:新发糖尿患者检验中使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很好反应血糖情况,值得在疾病检查中使用。

  • 标签: 糖尿病新发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体会
  • 简介:葡萄糖是腹膜透析液中最常见的渗透成分,同时也是腹膜透析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来源之一,大约占每日所需总能量的五分之一。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葡萄糖顺着浓度梯度吸收入血,进而对机体血糖稳态产生影响。吸收量取决于腹透液的浓度、透析时间、腹膜溶质转运率、每日所需腹透液总量。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糖尿病 透析后 腹膜溶质转运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新发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患者 46例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 62例,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空腹时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超敏 C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糖尿患者体内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超敏 C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健康人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员,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糖尿患者中存在糖尿并发症的患者血清超敏 C蛋白含量为 4.87±1.32mg/L,未发生并发症患者血清超敏 C蛋白含量为 3.06±1.15mg/L,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可以有效预测心血管疾病,且对糖尿并发症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DM)新发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探讨其在DM诊断和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DM新发患者(n=50)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n=50)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的血清样本,并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CRP、TC、TG、HDL-C、L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果显示,hs-CRP与TC、TG、LDL-C呈正相关(<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DM新发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这提示hs-CRP可能对DM的诊断和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新发患者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为了比较高效他汀类药物与低效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糖尿发生率,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加拿大6个省和英国以及美国的两个国际数据库的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40岁,纳入了于1997~2011年间因主要心血管事件或手术入院治疗并开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36966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主要心血管事件 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北京市京煤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发2型糖尿(T2DM)合并肥胖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过程。患者为43岁男性,主因“口干、多饮、多尿,发现血糖升高2个月”就诊。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体重指数33.9 kg/m2,糖化血红蛋白12.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均阴性,糖尿分型诊断为T2DM。入院后予胰岛素泵治疗,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并予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逐渐减少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维持在7~8 mmol/L。加用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出院,门诊随诊。出院8周患者复查,司美格鲁肽1.0 mg(1次/周),联合二甲双胍0.5 g(3次/d)治疗。糖化血红蛋白7.5%,体重减少6 kg。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新发患者72例作为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实施体检的健康人员72名作为对照组,为两组人员均采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s-CRP指标、TC指标、TG指标、LDL-C指标以及HDL-C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用P〈0.05表示。分析影响糖尿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BIM、FPG、TG、HDL-C,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则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是诊断糖尿的关键依据,也是糖尿早期诊断的重要评估指标,提高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准确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和病情评估,有利于尽快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对促进患者预后也有重要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新发患者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西充县太平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63722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2-0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对于饮食的控制力度便小了,很多人都很难抵抗高糖分美食的诱惑,从而导致了血糖的反复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患有糖尿病的比例,这对我国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成人患有糖尿病的比率正在逐渐增高,已经达到11%左右,而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多,在成人比例中大约占有52%左右,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成人当中,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患有与糖尿病有关的病症,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那时候想要对其进行彻底根治就存在了很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综述:1糖尿病前期如何界定?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言,其有多种表现,但是这些表现都较为细微,很难被患者及时发现。现阶段,我们所谓的糖尿病前期其实就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是有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群人。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如果是单纯的空腹血糖高,则将其判定为空腹血糖受损。而对于单纯餐后血糖高者,将其称之为糖耐量降低。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言,其与糖尿病患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1]。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不存在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因此,仅仅是从一般的体检上很难对患者的糖尿病前期情况进行确诊。因此,对于年纪在45岁以上的人群而言,应该定期进行全身体检,通常应该选择每年体检一次,不能只是单纯的查空腹血糖,还应该进行餐后的检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般会选择在餐后两小时之后进行血糖含量的测试。对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人群来说,其在进行血糖检查的时候,往往只是进行单一的空腹血糖检查,这种检查方式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如果只是进行空腹检查,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病情出现漏检的情况,这对今后患者的治疗工作展开有很大的负面影响[2]。2您知道为什么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防预工作吗?虽然对于糖尿病前期来说,尚且还算不上糖尿病,往往也没有什么较为明显的症状,但是绝对不能对其坐视不理,一旦发展成为糖尿病之后,对其今后治疗工作的展开会有很大的影响。9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糖尿者采用监控血糖变化,控制饮食调整,对足部皮肤科学换药并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25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1例未愈。结论对糖尿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全面综合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 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压对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开滦研究中参加2006年至2007年健康体检且后续进行了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完成2006年至2007年健康体检时间点作为随访起点,以新发糖尿作为终点事件,2016年至2017年体检时间为末次随访时间。按脉压四分位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Q1组、Q2组、Q3组和Q4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脉压组新发糖尿的累积发生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脉压对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的影响。结果研究最终纳入32 917位研究对象,随访(8.17±2.99)年,随访期间新发糖尿6 617例(19.31%),研究人群中Q1组7 995例[脉压<41 mmHg(1 mmHg=0.133kPa)]、Q2组8 196例(脉压41~<51 mmHg)、Q3组8 270例(脉压51~<61 mmHg)、Q4组8 456例(脉压≥61 mmHg),各组人群新发糖尿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94%、19.61%、21.07%、22.33%,发病密度分别为20.27、23.20、24.92、26.10/千人年,新发糖尿的累积发病率随着脉压的升高而上升(χ2=50.3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Q3组和Q4组高血压患者新发糖尿风险分别是Q1组的1.13(95%CI 1.04~1.22,P<0.01)、1.14(95%CI 1.05~1.24,P<0.01)倍,脉压/平均动脉压比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0.13),新发糖尿风险增加5%(HR=1.05,95%CI 1.02~1.08,P<0.0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脉压与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发病率呈正相关,高脉压是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脉压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国内糖尿患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糖尿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糖尿患病率为9.7%,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面对对此庞大的糖尿人口,治疗显得极为关键,迈入21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治疗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本文章搜集了当下最新的且具备治疗效力的糖尿治疗方法,从口服,外用上,旨在改善当代中国糖尿患者现状。

  • 标签: 糖尿病,中医,恩格列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发2型糖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运用。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抽取的126例2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电脑随机设置两组各6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血糖。结果 待但观察组各项指标要比对照组低,且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距显著(P

  • 标签: 新发2型糖尿病 循证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前期(IGT)与2型糖尿(T2DM)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5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9月的165例接受PCI治疗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54例)、IGT组(52例)、非糖尿(NDM)组(59例)。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在PCI术后5年之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非致死性卒中、心力衰竭再住院。结果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72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15例死于心源性死亡,11例因心力衰竭入院,5例为非致死性卒中,41例为非致死性再梗。72例发生MACE的患者中,NDM组17例,IGT组30例,T2DM组25例,IGT组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例非致死性再梗患者中,NDM组10例,IGT组19例,T2DM组12例,IGT组高于NDM组及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会增加PCI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导致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前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糖尿是诱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虽然由糖尿引发终末期肾病患者经腹膜透析死亡率已大幅下降,该方式下的死亡率仍高于非糖尿患者。目的分析糖尿与非糖尿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各项临床指标,,为提高糖尿诱发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法研究,抽取从XX市XX医院信息数据库收集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信息,筛选病历,并对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和非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统计。结论相对于非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患上营养不良、水肿、微炎症及腹膜炎等并发症。临床可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阻断微炎症及降低腹膜感染率来提高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