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8 个结果
  • 简介:唐《课令》规定对官员课的内容及程序;唐律也有惩治课时、校不实的专门条款,但那只是制度。唐代课的词,野史笔记中较多存留,正史也有记载。同时,反映唐代课情况的课实例,简略提到官员的课等级及事迹梗概,正史、野史都有一定程度的记载。此外,唐代官员个人及相关机构尤其是功司,先后提出课制度实施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将词与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唐代《课令》及唐律考课条文的实施情况,及官场的实际状态。词、事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研究当时行政、执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唐代 官员 考课 考词 考事
  • 简介:伪装,是动物在残酷的自然界生存下来的重要手段之一,完美的伪装、隐藏自己才能避免成为别人的盘中餐。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正在"捉迷藏"的动物吗?

  • 标签: 考眼力
  • 简介:有个民间故事,说古时候有人买烧饼吃,第一个没吃饱,第二个没吃饱,第三个也没有吃饱,第四个终于吃饱了。他很不开心,以为卖烧饼的人讹他,既然第四个烧饼能让人吃饱,为什么不直接把第四个烧饼卖给他吃呢,害他花费许多冤枉钱。

  • 标签: 单元测验 慎终如始 莫言 申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 总复习
  • 简介:商水县城上村的汝阳故城,实为汉代的濦强故城,北魏政权的侨设郡县。今汝南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平舆县郭楼镇高平寺村的汝阳故城,才真正是东汉袁安的乡里——汉代汝阳故城。

  • 标签: 汝阳故城 汝南县 商水县 平舆县 袁安
  • 简介:"行(音杭)首"为宋元小说、戏曲中对妓女常见之称呼。今人通常将"行首"理解为上等妓女,如《辞海》:"宋元时上等妓女的称呼。"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宋元时称上等妓女,居班列之首者曰‘行首’。"这种解释虽然正确,但却过于简单、笼统。"行首"一词,实与宋代官妓制度密切相关。对它的由来及含义的变迁进行全面地考察,不仅能觇见宋元青楼文化之情形,更可观一时风气之淳浇,加深对文学作品社会背景之了解。

  • 标签: 官妓 顾学颉 元曲释词 班列 元时 陈玉英
  • 简介:诏安县梅岭港,在我国南海与东海交汇处,踞闽粤上下要冲,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形如布袋,腹大口小,海腹最宽处14.5公里,海口最窄处只有7公里,港口有城州岛和西屿,犹如两个门岗把守港口。梅岭港自古以来是海上重要交通要道。唐光化元年(898)辟为渔港,唐末被闽王王审知辟作商港,有“闽人泛粤转市于夷”之称。就海上贸易而言,梅岭“内与漳潮诸地吭背相属,外与东西两洋呼吸相通”,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水域,湾内有众多避风性能良好的港汊,在船只通常采取分阶段“梯航”的条件下,是一处较为理想的取水补给中继港,而本地船只上下航行,位置又比较适中。梅岭所在漳潮地区,宋代中叶就有“风物冠南方”之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梅岭自然而然地成了漳州府洋舶出发的起点,用现代术语说,就是外贸口岸了。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贸易 交通要道 地理环境 外贸口岸 诏安县
  • 简介: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 标签: 任那 高句丽 新罗
  • 简介:墓志是丧葬习俗演变的结果,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可以确定墓志起源于东汉早期;随着佛教在中国兴起,北朝为营造石窟及造像而培养了大批石匠,这为墓志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墓志文书写的发展,受到润笔的影响,更受到士风嬗变的干扰。

  • 标签: 墓志 起源 佛教 润笔 士风
  • 简介:随着吐蕃的衰败,青藏高原进入群龙无首的分裂割据状态。吐蕃王室和权贵的后裔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地方势力,地方势力遍布高原,其中威松的后代在阿里地区建立了拉达克、古格、普兰、贡塘、亚孜等小王国。藏文文献对上述小王国均有记载,但是相关亚孜王朝的记载基本局限于王室各代国王的姓名,没有记录更多的历史信息。本文将借助在尼泊尔发现的藏、尼、梵等铜板、金板、碑文等文献以及西方和尼泊尔学者的学术成果,试图理清亚孜王室世系排列;勾勒出每位国王执政的大致年代;比较和对应藏、尼文献的记载,并分析亚孜与久姆拉的关系。

  • 标签: 阿里 亚孜 历史 久姆拉
  • 简介:唐代科举常科考试中的考生,主要有乡贡与生徒两种来源。乡贡是指通过了地方考试而贡至中央应试的私学学生或自学成才者;生徒则是指中央和地方官办学校的学生。乡贡考生大多出身寒微,无经济条件进入官办学校;该途的存在,为唐代社会低层士人的上升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后世科举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唐代 科举 乡贡
  • 简介:本文从书籍的形态与装具、书帙的材质样貌、帙与卷的关系等方面对书帙进行考察。简牍时代至纸时代早期的书籍一般为卷轴,书栀与书帙是其装具。书栀的材质为木,适合收装简书。书帙的材质为织物,适合收装帛书,後来也收装卷轴形态之纸书。约自东晋起,有关“帙”的记载明显增多。从时间上看,此与简牍之废、纸书盛行以及聚书风气的兴起是一致的。其时,竹帙广泛使用,以“帙与卷”来记录数量成为书籍目录的通例。“帙”是“卷”的上一级计量单位,但其容卷数不定,且有异书合帙的现象。南朝以後,书籍目录不再以“帙”为计量单位,但书帙仍是卷轴形态之纸书的重要装具。

  • 标签: 简牍时代 纸时代 古书装具 书帙 书桅
  • 简介:关于戏曲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具影响力者乃歌舞说。然而,此说不实。本文以古汉字中“戏”“剧”二字为据,以训诂、考释之方法,对此问题重做解析,希冀能还戏曲起源之本来面目。

  • 标签: 戏曲起源 戏剧训诂 字义考释
  • 简介:文章借助历史文献、田野考古和地方文史资料等,对曹植的出生地、病卒地以及病卒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细致的探索考证,试图解决有关曹植生平的一些基本问题。

  • 标签: 曹植 生地 卒地 病因
  • 简介: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祖,南宋嘉定间曾赴阙主持国醮,以后不知所在,著作颇丰,生平神异。关于他的生卒年历来颇具争议,其中生于绍兴四年说比较引人注目,但不能成立,当以绍熙五年(1194年)说可靠。其卒年似可延至元代中期,世寿或在百年以上。

  • 标签: 神异 宁宗知遇 绍熙五年说 绍兴四年说 世寿百年
  • 简介:根据出土文献材料对秦代的食官设置进行详细考证,并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之进行归类、比较,据此可了解秦代食官的设置情况。

  • 标签: 秦代 食官 设置
  • 简介:通过梳理汉语文献,并跟亲属语言进行比较,文章认为“臾”字的早期意思是“腹、胃”,跟西夏语等亲属语言同源;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文章理清了“腴”字词义的发展演变。“臾”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腴”字是其早期写法。通过比较“要”字的构形,文章认为“臾”字象双手抚腹形,后通作“腴”。

  • 标签: 亲属语言词义比较 跨语言词义比较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形式,清朝殿试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考试试期、场次、规格、考官等方面皆有明确规制。清朝殿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试期变化较大。本文根据《清实录》及相关资料记载,对清朝殿试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的相关原因。

  • 标签: 殿试 试期 《清实录》
  • 简介:康熙十五年,在浙江云和县的石塘隘,清军大败耿精忠的战役,是平定三藩之乱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处州平叛最后决胜一战,受到朝廷的嘉奖。难能可贵的是,战后当地老百姓以各种方式在流传并纪念这次著名战役,反映了人心的向背。

  • 标签: 平定三藩 石塘隘 战役 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