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依靠局部麻醉药在髂筋膜间隙内扩散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从而实现其支配区域的镇痛。超声引导下FICB在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股骨近端骨折及髌骨骨折等手术中应用广泛。为了明确髂筋膜间隙的解剖、注射局部麻醉药后药液的扩散方式与范围,以及临床效果,文章对FICB解剖和药液扩散程度、技术改良和临床效果进行了综述。腹股沟韧带上FICB相比较经典FICB和股神经阻滞,扩散范围更广、效果更佳。未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入路FICB后药液弥散至椎旁间隙规律。

  • 标签: 髂筋膜间隙阻滞 局部麻醉药 神经阻滞麻醉 闭孔神经 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作者采用断面解剖和间隙灌注方法观察了36具成年男尸的舌骨下区颈部脏器周围的筋膜间隙,结果表明,在颈部脏器的前方存在气管前间隙和舌骨下肌后间隙,在后方存在咽后间隙和危险间隙,本文讨论了这四个间隙的延伸和相互通连情况,有助于颈深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筋膜 筋膜间隙 颈部 应用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颈深筋膜间隙感染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咽旁间隙感染患者中,2例患者取鼻咽部组织病检,确诊为鼻咽癌;1例转口腔科患者确诊为舌癌;2例因既往有鳃裂囊肿手术病史,未手术治疗。其他患者通过切开排脓引流,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均治愈。颈段食道周围脓肿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2例患者半年内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颈深筋膜间隙感染一经确诊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感染 扁桃体周围脓肿 引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男性咽旁间隙的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患者男,35岁,因“咽部异物感、睡眠时打鼾1个月”就诊。术前磁共振(MR)提示右侧咽旁间隙动脉鞘内结节状影,考虑神经鞘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3.2 cm×2.3 cm×1.7 cm,无被膜,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术后病理诊断为NF。术后1周出院,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愈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因具有可视性、可重复性、以及无创等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技术保障以及精确的数据,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保证与提升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下肢手术中应用广泛,本文就髂筋膜间隙解剖结构及其超声影像定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殊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以及术后镇痛等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做如下综述。

  • 标签: 超声 髂筋膜间隙阻滞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外周神经阻滞不同,筋膜平面阻滞不要求看清楚目标神经,只需了解筋膜的解剖,即可预测阻滞效果。文章对腹腔筋膜间隙解剖和液体流通关系及相关筋膜平面阻滞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并明确了腹腔筋膜间隙的解剖和胸腹部筋膜平面液体的流通关系,从而精确地把握药液扩散和阻滞平面与范围,获得良好镇痛并避免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好筋膜联通关系能扩大相关区域麻醉技术的发展范围,未来需要更多麻醉医师去探索筋膜平面阻滞技术及解剖层次。

  • 标签: 筋膜间隙 腹膜后间隙 解剖 区域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盆腹壁的内脏及其筋膜关系,为普外科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具尸体(男性9具,女性1具),按照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以及结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方向包绕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以生殖血管和侧锥筋膜为外侧边界,继续向下从内环向外穿出。该筋膜深浅2层共同向内下延续为骶前筋膜,并沿盆侧壁包绕精囊腺和前列腺;该筋膜在脐内侧襞处其浅层向膀胱后壁延伸,其深层向膀胱前壁方向延伸。腹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两侧是延续的,并继续向腹前壁和腹后壁延伸。通过解离肾后筋膜延续至骶骨前方的筋膜,可将直肠、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器官完整地从骶骨表面揭离。骶骨表面的筋膜与腹横筋膜延续。有骶神经从骶骨表面筋膜穿出,向盆侧壁与盆从汇合。结论(1)存在1个独立的包绕肾脏、输尿管、输精管、精索血管、腹下神经、精囊腺、前列腺以及膀胱下部的泌尿生殖筋膜系统,生殖血管和侧椎筋膜是其外侧界限,并有一部分筋膜随着生殖血管和输精管穿出内环,左右两侧筋膜至少在髂血管分叉处以下是相互融合连续。(2)Bogros间隙和Retzius间隙是同一个间隙,可统称为腹盆壁内脏间隙。(3)泌尿生殖筋膜将直肠后方与骶骨表面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直肠后间隙和骶前间隙

  • 标签: 泌尿生殖筋膜 腹横筋膜 骶前间隙 直肠后间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与单点阻滞效果对比。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单点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乙组的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闭孔神经起效时间以及股神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甲组和乙组的神经阻滞成功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观察组中股外侧皮神经成功率、闭孔神经起成功率以及股神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不同角度多点阻滞其优势明显,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髂筋膜间隙 多点阻滞 单点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术前干预)与实验组(30例: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一天(T1)、手术当天摆放体位时(T2)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较于入院时(T0)均降低且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较于常规术前干预可有效缓解躯体疼痛。

  • 标签: 术前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老年髋部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进行镇痛,观察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比较两组阻滞前即刻(T0)、摆放麻醉穿刺所需侧卧位即刻时(T1)、术后6h(T2)、术后24h(T3)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T0时刻,两组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T3时刻,观察组静息与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和术后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在老年单侧全膝置换围术期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组)患者手术前行患侧FICB;B组(术后组)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前行患侧FICB。手术后均使用PCIA镇痛泵,镇痛泵配方及参数一致。观察并记录T0、T1、T2、T3、T4的MAP,HR,SPO2等指标以及术后2h,6h,12h,24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h内PCA次数及PCA总用量。分别于T0、T2、T3、T4四个时点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用ELISA法对血清儿茶酚胺进行检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中MAP,HR(T3)和芬太尼用量均较低88.53±10.31vs100.41±10.20,P=0.003;64.65±8.09vs82.83±5.82,P=0.026,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E、NE、ACTH浓度也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观察发现术前进行FICB的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在术中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进行患侧FICB的患者,并且应激反应也较轻。但术后镇痛效果没用明显差异。

  • 标签: 罗哌卡因 全膝关节置换 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全麻后无继续操作)与观察组(32例,全麻后辅助髂筋膜间隙阻滞操作),对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比较。结果 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上,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而言药量使用更少(P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髂筋膜间隙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前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各40例。药物治疗组于术前口服西乐葆,髂筋膜阻滞治疗组术前行B超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不良反应发生率、饮食状态及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 髂筋膜阻滞治疗组镇痛治疗后T0、T1、T2、T3、T4、T5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毒反应、神经损伤;髂筋膜阻滞治疗组饮食状态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髂筋膜阻滞治疗组对镇痛的满意度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推广价值高。

  • 标签: [] 髂筋膜间隙阻滞 高龄 髋部骨折 镇痛效应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如腹横肌平面阻滞、腰方肌阻滞等因能实时观察到针头位置和局麻药扩散情况,使得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笔者现围绕近年来这几种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方法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进一步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阻滞 筋膜间隙阻滞 剖宫产术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02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3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51):FICB组和PCIA组。术后FICB组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负荷剂量,然后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0.25%罗哌卡因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75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PCIA组连接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芬太尼10 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2组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先按压镇痛泵,观察10~20 min,若VAS评分仍>4分,则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采用混淆评估法评估术后48 h内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和术后24、48 h时,测定血清IL-6、IL-8、TNF-α和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与PCIA组比较,FICB组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术后24和48 h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各时点血清IL-6、IL-8和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筋膜 谵妄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