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苗森 蔺琪 孙亚杰 宋耀文 李旭 潘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 儿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角膜混浊(CCO)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后角膜植片的透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CCO并行PK的0~1岁患儿(42例,51只眼)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手术时年龄(5.7±2.2)个月;随访时间为(28.6±2.6)个月。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相关角膜疾病类型及角膜混浊形态。所有患儿均进行了PK术,术后定期随访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及出现的并发症,记录术后角膜植片存活情况。分类诊断、手术年龄以及联合手术等不同影响因素与植片生存之间采用Kaplan-Meier存活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透明角膜植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透明角膜植片率为84.3%(43/51),12个月时下降至78.4%(40/51),至末次随访则进一步下降至60.8%(31/51)。A-R综合征及先天性小眼球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0)低于Peters异常(62.2%,23/37)和角膜巩膜化(8/11)(P<0.01),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3/9)也低于单纯行PK者(66.7%,28/42)(P=0.039)。混浊角膜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者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低(43.5%,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264,P=0.022)。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眼压升高(7只眼,13.7%)和持续角膜上皮缺损(7只眼,13.7%),其次为并发性白内障(4只眼,7.8%)和后发性白内障(2只眼,3.9%)。结论1岁及以下的CCO患儿在行PK治疗后,随随访时间延长透明角膜植片率有下降趋势,但术后2年透明角膜植片率尚好。影响PK术后透明角膜植片率的因素主要包括角膜混浊组织中有新生血管、疾病类型及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等。

  • 标签: 角膜混浊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移植物存活 治疗结果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具备穿透角膜移植材料的应急情况下,应用改良的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重度感染角膜溃疡(角膜感染全层受累)和穿孔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角膜供体的效果。方法回顾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至12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23只眼)严重感染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58.4±15.0)岁,按使用角膜植片类型分为生物角膜组(11例)及甘油角膜组(12例)。采用了改良的、应急性板层角膜移植术,即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进行手术治疗和回顾分析。对两组感染治愈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植片中央厚度、植片透明度、植片新生血管化和并发症进行观察。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原发感染治愈率为91.3%(21/23)。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分别为10/11和1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9)。末次随访时,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61,P=0.061);甘油角膜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改善。术后3个月时,生物角膜组和甘油角膜组的术后植片中央厚度分别为(1 029±64)和(1 026±53)μm(Z=-0.741,P=0.468);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973±62)和(921±49)μm(Z=-1.799,P=0.0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后甘油角膜组的植片透明度评分优于生物角膜组,术后3个月两组植片的新生血管评分相近,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无新鲜供体角膜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工程角膜和甘油冷冻保存角膜材料,并采用部分穿透深板层角膜移植的手术方法,对感染已经累及角膜全层或已穿孔的重症感染角膜溃疡,能有效控制原发感染,并延长临时植片的生存时间。仅在角膜透明度改善和新生血管程度上,甘油冷冻保存人角膜略优于生物角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特殊类型青光眼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武警河南总队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特殊类型青光眼手术65例(76眼)的临床资料。青光眼类型包括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灌注液填充眼或高度近视眼伴发青光眼,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组(治疗组)35例(41眼)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对照组)30例(35眼)。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χ2=5.86,4.30; P=0.018,0.038)。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1周内有11眼发生浅前房,其中3眼伴前房积血,2眼低眼压,1眼前房形成迟缓,均在术后2~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特殊类型青光眼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安全高,降眼压效果显著。

  • 标签: 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 青光眼,特殊类型 眼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穿透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4例(3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为(38.21±10.93)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4.63±5.34)mmHg、(16.72±6.48)mmHg及(15.56±4.24)mmHg,术后均低于术前(t=8.35、8.52及8.46,均P<0.00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1行以上者25眼(73.53%),维持术前视力者5眼(14.71%),视力下降者4眼(11.76%);基本痊愈率为94.12%(32/34)、痊愈率为88.24%(30/34)。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7眼(20.59%)、浅前房3眼(8.82%)、滤过口阻塞2眼(5.88%)、一过高眼压12眼(35.29%)。结论穿透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成形术,管,Schlemm 摘出术,晶状体 眼压 效果,手术
  • 简介:摘要术者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擅长角膜病及屈光手术、白内障、眼外伤、疑难眼病的诊疗。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主编、参编中英文专著多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 标签: 青光眼 Schlemm管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发病率 时间
  • 简介:摘要58岁男性患者因右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翼状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视物不见就诊眼科。经角膜病灶刮片、微生物培养,诊断为右眼翼状胬肉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细菌角膜炎,给予局部抗感染、板层角膜植片去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角膜感染控制,视力恢复。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移植 外科伤口感染 角膜炎 眼感染,细菌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式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效果及安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中晚期圆锥角膜39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20例(22只眼)行改良式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MDALK),B组19例(20只眼)行常规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术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散光度、平均前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后弹力层皱褶以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8个月,A组裸眼视力优于B组(t=-2.57,P=0.014);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近(t=-1.80,P=0.080);A组近视度低于B组(t=2.56,P=0.015)。两组散光、平均前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MDALK组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低于DALK组(χ2=4.89,P=0.027)。结论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MDALK术后较DALK术后能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有效降低后弹力层皱褶发生率,更安全可靠。

  • 标签: 圆锥角膜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周边角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周边角膜病变行飞秒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带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6例(6只眼)患者作为飞秒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6.7±17.9)岁;另收集同时期行传统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周边角膜病变患者8例(8只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参数;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观察角膜植片和植床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2±8.4)个月。对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飞秒组6例患者包括2例蚕食性角膜溃疡,3例Terrien边缘变性,1例Pellucid边缘变性;对照组8例患者包括4只眼蚕食性角膜溃疡,4只眼Terrien边缘变性。飞秒组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为0.35±0.09,显著高于术前的1.17±0.15(t=9.01,P<0.001)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0.78±0.29(t=-3.96,P=0.003);等效球镜度数较术前降低(4.8±2.7)D(t=-3.71,P=0.014);散光度数较术前降低(10.1±4.1)D(t=6.04,P=0.002)。飞秒组和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8.5±3.3)和(12.8±6.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49)。飞秒组术后6个月时角膜植片中央厚度为(525±47)μm,角膜植床中央厚度为(189±119)μm;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为7.5%±2.1%。对照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2例术后出现角膜层间积血,1例出现角膜层间上皮植入囊肿和角膜植片溃疡,飞秒组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辅助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周边角膜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飞秒激光在角膜中央光学区制作平滑的光学切面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并减少了机械剥除时导致角膜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激光,飞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穿透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取80例穿透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研究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治疗,研究组血清CRP指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穿透性胸部创伤合并血气胸 开胸手术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儿童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混浊患儿复明的唯一方法。由于儿童眼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发育具有特殊,故其角膜移植手术的流程和操作,尤其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的管理,与成人患者有诸多不同。为了临床规范开展儿童角膜移植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预后,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本领域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在儿童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围手术期管理、操作规范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以供临床眼科医师在相关工作中参考。

  • 标签: 角膜移植 角膜混浊 儿童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双眼进行视力下降的患者就诊于眼科,入院诊断为双眼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左眼黄斑裂孔;右眼人工晶状体眼。患者及家属在沟通后同意行左眼无内皮移植角膜后弹力层剥除术(DWEK)。术后1年复诊左眼角膜透明,可见中央直径4.0 mm后弹力层缺失边界,裸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说明DWEK对于轻度FECD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角膜移植 角膜后弹力层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复明的主要方法,分为治疗角膜移植手术和光学角膜移植手术。光学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在于制备规则的供体角膜材料和植床、良好的缝合技术以减少术源角膜散光等。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主要使用环钻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精细度不足,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相比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FLAK)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更加精细,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光学角膜移植手术效果。FLAK涉及到屈光手术医师与角膜移植手术医师协作,具有不同于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的特殊手术程序。为推动我国临床规范开展FLAK,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相关专家的临床经验,经过充分讨论,针对FLAK的适应证、手术设计和步骤、并发症处理及围手术期用药等提出共识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移植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产生的效果。 方法 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4例翼状胬肉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取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各为22例,A组运用传统手术治疗,B组运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比A组高(P<0.05)。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眼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眼表上皮恢复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眼表上皮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表疾病应用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恢复角结膜的屏障功能,控制炎症的发展,促使伤口快速愈合,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羊膜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技术 眼表疾病 临床疗效
  • 作者: 高宁 杨瑞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眼视光学院 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抗真菌制剂 手术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前房注气手术后患者持续仰卧体位使用中药舒缓固定枕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病房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舒缓固定枕的使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体位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GC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每天累计仰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舒缓固定枕可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术后持续仰卧体位的舒适度,延长术后仰卧时间,提高患者术后体位的依从

  • 标签: 角膜内皮移植 仰卧体位 中药舒缓固定枕 体位依从性
  • 简介:摘要随着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广泛开展和应用,角膜内皮移植术作为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较理想术式,其优点不言而喻,但也存在植片制备、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本文以2种常见的角膜内皮治疗术式——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为例,从植片制备并发症(如植片穿孔、植片撕裂)、术中并发症(如植片展开困难、植片倒置)和术后并发症(如植片脱落、术后高眼压)等方面详细介绍不同并发症对应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各期并发症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