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移植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应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小腿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20例,皮类型有股前外侧皮、胸脐皮、背阔肌肌皮、腓骨骨皮、小腿内侧皮、小腿外侧皮,对所有患者都实施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皮均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部分坏死、二期游离植皮修复痊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小腿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实施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皮成活率以及游离植皮的修复痊愈率,效果显著.关键词移植;修复组织缺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77-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在移植术后毛细血管反应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移植术后患者除常规单纯肉眼观察外,还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设为实验组;76例传统单纯肉眼观察法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生血管危象的检出例数和平均时间,经保守处理后皮的成活率和手术探查后皮的成活率、护士对皮观察的放心度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危象的检出率为100%而对照组为60%。检出平均时间明显比对照纽提前;经保守处理和需手术探查的皮成活率明显提高;在护士放心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能及早提供判断血管危象客观依据.及早处理,提高皮成活率,提高护士工作放心度,较传统单纯肉眼观察法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观察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修薄的背阔肌肌游离移植联合植皮术和传统背部皮游离移植术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肌腱和骨质外露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和(或)骨骼外露,无法采用植皮、局部皮等简单方法进行修复,受区有可用于吻合的血管。排除标准: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病变,全身情况不耐受长时间手术。根据患者意愿分组,采用背阔肌肌皮或肩胛皮进行修复,即传统皮组;采用背阔肌肌填充、覆盖创面,再用中厚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封闭肌表面的方法进行修复,即联合移植组。术后主要对足部功能、是否正常穿鞋、皮外形、二次手术等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皮均存活,无感染和皮肤坏死。传统皮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27.6岁。缺损面积为5.5 cm×8.0 cm~19.5 cm×23.0 cm,平均10.1 cm×16.2 cm。术后定期随访6~24个月,平均9.7个月。足部行走功能基本恢复,皮质地良好,其中18例患者认为皮外形较为臃肿,其中15例影响穿鞋,14例进行了皮去脂手术,2例瘢痕较明显。联合移植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9~49岁,平均30.7岁。缺损面积为4.0 cm×6.5 cm~20.5 cm×23.0 cm,平均11.7 cm×17.3 cm。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8.3个月。所有患足行走功能基本恢复,足部外形良好,不臃肿,轮廓与足踝部曲线与健侧相近,无皮肤损伤和溃疡发生,全部患者穿鞋满意,无需二次手术,9例瘢痕较明显。结论与传统背部游离皮相比,在恢复足部功能的基础上,游离背阔肌肌联合表面植皮术可有效覆盖较大面积的足背软组织缺损,术后不臃肿,无需二次手术修整皮,外观更为满意,但联合移植组术后瘢痕增生的风险加大。

  • 标签: 游离皮瓣 足创伤 显微外科 软组织创伤
  • 简介:小鼠皮肤移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移植模型,应用较为广泛[1,2],以往制取小鼠皮片采用修剪制皮法,易剪破皮肤,且皮片厚薄不一、制取时间长.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有效地制取小鼠待移植片的方法,以期为进行与皮肤移植相关的医学实验提供帮助.

  • 标签: 小鼠 移植皮片 制备 移植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对大鼠移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壳聚糖组3组,每组15只。术前测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制备右下腹岛状皮I/R模型。术后I/R组及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壳聚组用壳聚糖季铵盐胶体液进行冲洗。分别采集冲洗3 d、5 d、7 d的各组皮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移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测定以及动脉血降钙素(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并于术后7 d计算皮成活比例。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壳聚糖季铵盐组比I/R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程度明显改善。I/R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逐渐降低,MDA指标逐渐升高;壳聚糖组较假手术组SOD活力降低,MDA指标升高;壳聚糖组较I/R组SOD活力逐渐升高,MDA指标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的动脉血降钙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呈逐渐增高后降低趋势,壳聚糖组3 d、5 d、7 d的指标较I/R组明显下降。其中3 d、5 d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I/R组皮成活比例为(41.11±14.17)%,壳聚糖组皮成活比例高达(85.34±10.02)%,较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壳聚糖季铵盐联合闭式冲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及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移植的成活率。

  • 标签: 外科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闭式冲洗 壳聚糖季铵盐
  • 简介:头颈肿瘤外科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在肿瘤切除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各个方向切除足够的安全界。过去由于缺少理想修复手段,手术者首先要保证伤口能够关闭,但切除边界可能不够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手术医师只有在明确手术缺损能够被妥善修复的情况下,才能按照根治的需要进行病变切除。经过20多年发展的游离组织移植技术,为头颈外科医师做到足够、适当的切除肿瘤提供了保证。

  • 标签: 游离组织瓣移植 头颈肿瘤 外科治疗 肿瘤切除 肿瘤复发 手术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门诊70例76只眼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结果术后植片一期愈合70例,无植片坏死脱落,无肉芽增生及睑球粘连发生,随访半年-2年,复发3例,复发率约3.9%。结论采用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供体方便,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翼状胬肉 显微镜 自体结膜瓣
  • 简介:手是人类生活劳动的重要器官,致伤机会较多,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皮肤较大面积缺损,直接影响着术后效果及手功能的保存。腹部皮移植术是为了覆盖创面并代替组织缺损,用于恢复外观与功能的一种方法。因其手术简便,皮肤供给充分,疗效较满意,已成为手外科最常见的术式,而术后的护理工作对腹部皮的成活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部皮瓣移植术 术后护理 较大面积缺损 手部皮肤 术后效果 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eek植皮结合大张皮片联合移植在重度烧伤病人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于2016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6例重度或特重度烧伤病人,采用Meek植皮结合整张中厚皮联合移植的方法,分析患者在创面封闭和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所植皮片均成活良好,除个别Meek皮片有脱落外,所植整张皮片均完全成活,皮片无移位,部分皮片下有少量积液,予以扩孔引流后均愈合良好。结论Meek植皮结合大张皮片联合移植的疗效确切,此手术易于基层医院开展,以最大限度保证封闭创面和功能重建同时进行,减少病人手术次数,利于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Meek植皮 大张皮片 移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翼状胬肉时应用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58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实验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治疗),每组29例。对比眼刺激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1天后差别并不明显(P>0.05);治疗3天和1周后实验组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自体结膜移植联合绷带镜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刺激症状,提升舒适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自体结膜瓣移植 绷带镜治疗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皮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术前做好心理、皮肤准备及体位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皮血运观察、做好伤口护理等。结果66例病人皮移植术通过做好围术期护理,皮成活良好。结论做好皮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加强皮血运观察及伤口护理等,是提高皮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皮瓣 移植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移植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游离肌皮移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皮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仅有2例在手术后发生轻度切口感染及皮边缘小部分坏死,经积极对症干预后并发症消失。并经过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存活率良好,经皮移植修复的肢体部位均保留和恢复了其应用功能。结论临床上针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时,其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于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2-03
  • 出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2期
  • 机构: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烧伤整形科
  • 简介:摘要:带蒂移植的皮肤称为皮。皮是指包括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层等所组成的组织块。在皮形成与转移过程中,都需要有一个或两个蒂部相连接。此相连的部位称为蒂,皮的血运与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此蒂供应,故名带蒂移植。被移植的部分称为,故亦称皮移植术。皮内包含着足以供应整个皮血运的动脉及其回流静脉,以保证在移植时不致因血运障碍而发生坏死。待皮移植后 3周左右,可从受区获得血运,在 逐渐建立新的血液循环系统后,即可将蒂切断,结束皮移植过程。有时,根据缺损部位的具体情况,可在缺损紧邻的部位设计皮,这时仅需一次手术就可以达到修复目的。本文探讨皮移植术的围术期护理。

  • 标签: 皮瓣移植术 围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