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神经刺激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相关的神经干及其周围神经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用的疗法1~4。通过对神经干的刺激引发相应的神经冲动上传至大脑,再由大脑发出相应的冲动至效应器,从而治疗该神经传导通路上的相关疾病。同时,神经冲动也可不经大脑,直接传入固定的脊髓节段,再由脊髓发出冲动至效应器,从而治疗脊髓相应节段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脏的疾病。如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胫神经干(委中)、腓总神经干(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等。

  • 标签: 神经干刺激疗法 儿童异常瞬目 眼睑痉挛 干眼症 视疲劳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与运动疗法组,每组30例。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NMES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外展、肘屈曲)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臂丛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NMES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运动疗法组的70.00%(21/30),P<0.05。治疗后,两组VAS、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NMES组肌力分级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肘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关节活动度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臂丛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臂丛功能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NME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可提高患者的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臂丛功能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臂丛功能评分 优良率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本文对感觉刺激疗法的内容、作用机制、操作原则、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加以综述,指出感觉刺激疗法的操作标准有待统一,未来需开展更多感觉刺激疗法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实施感觉刺激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感觉刺激疗法 神经重症 意识障碍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产后2个月至半年、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5 cm的产妇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腹直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包括传统腹部运动训练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产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检查法测量2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使用软尺测量产妇的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妇的腰痛程度。结果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及VAS评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腰臀比(0.87±0.02)及VAS评分[(0.4±0.9)分]改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恢复,改善产妇腰臀比及腰痛程度。

  • 标签: 腹直肌分离 产后 运动疗法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对于脑卒中言语障碍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将90例脑卒中言语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言语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言语功能障碍患者中使用电针刺激神经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电针刺激 神经干 脑卒中 言语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概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治疗哪种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有效。方法:本次实验的时间脉络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共计选取7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划分对照组(n=39,电针)和观察组(n=40,神经肌肉电刺激),将吞咽障碍评分用作比照指标。结果:经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FSS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更高,非同组数据呈不均衡分布(P<0.05)。结论:相较于电针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被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更具优越性,疗效备受肯定。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临床门诊收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黑蓝球)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35名患者)和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35名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ADI以及Barthel得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分更高,联合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肌肉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康复策略。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在接受传统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传统康复训练。两组均进行12周的治疗。采用肌力测量、肌肉体积测量和功能性评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肌肉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肌力、肌肉体积和功能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疗法结合传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肌肉功能,对于肌肉功能重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臂丛神经损伤 肌肉功能 康复
  • 简介:摘要: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定符合条件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2 组,分别 为 对照组和 经皮电刺激组 。对照组中的患者 用 中风和偏瘫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处理。经皮电刺激 组在 常规的 康复 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经皮电刺激治疗。 通过 对照组 和 经皮电刺激组 的 各功能量表 比较发现, 经皮电刺激组 的 得分 显著高于对照 组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果表明,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手功能 的 康复效果良好 。

  • 标签: 经皮电刺激疗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用常规康复治疗+低频电刺激;详细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经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脑梗死 下肢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刺激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选取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分为A组,B组,各31例。A组采用康复指导,B组在A组患者康复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疗法,观察A组,B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FMA下肢评分,ADL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90.32%,高于A组77.42%(P

  • 标签: 神经干刺激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患者 下肢功能康复 应用研究
  • 简介:癫痫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具有发作性症状的脑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的患病率大约为7%,因此,估计全国应有900万的癫痫病人。癫痫的治疗包括了药物、手术及心理等综合治疗。对于那些药物及外科手术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患者,神经刺激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技术。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电刺激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来控制癫癎的发作,已经在临床被应用,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效果。神经刺激治疗癫癎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刺激和脑深部核团刺激等。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刺激治疗 癫痫病人 临床应用 迷走神经刺激 发作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行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运用传统方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阻滞后30min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对2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0.1±2.8)min和(12.9±1.8)min,Ⅱ组阻滞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1.5±2.7)min和(14.6±2.2)min,I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较Ⅱ组明显缩短(均P〈0.05)。2组均未出现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方法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阻滞实施更快。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