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持生态平衡是少数民族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李竹青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

  • 标签: 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现代化
  • 简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生产和劳动的主要对象由物质资源演化为信息、技术和知识。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如今全球GDP中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面对信息产业如此迅速发展,作为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统计信息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虽然近几年来,统计信息较计划经济时代有了较为快速发展,不管是统计方法、统计手段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有长足进步。但是,人统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度、覆盖度以及人们应用统计信息方面来看还很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统计信息数据质量不高、手段不够先进、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府推广力度不够、以及人们的意识不强所引起的。因此,加快推进统计信息进程成为必然。

  • 标签: 信息技术 统计 统计信息化 对策 中国
  • 简介:<正>一、农业现代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尚不发达、国际竞争能力弱的特点。面对如此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从1996—2010年,农业继续作为基础。到2000年,粮食产量为5亿吨,比1995年的4.65亿吨增加3500万吨,棉花455万吨,肉类1000万吨,水产品

  • 标签: 现代化农业 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发展 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农业投入
  • 简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总体来讲,它既不符合中国历史,也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第三条道路
  • 简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获得改善的20多年,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是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列为首位

  • 标签: 定位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定位
  • 简介:摘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本文从文化建设要彰显民族灵魂、要促进文化强国、要增强理想信念、要突出核心价值、要采用文化方式、要提高领导能力、要引领前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文化建设 党的领导 前进方向
  • 简介:实行国家与农民社会的二元整合,城乡分化并没有因为国家的政治整合而消除,中国的国家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

  • 标签: 国家整合 整合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 简介: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治党治国的灵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和领导作用;加强青少年底线伦理和耻感教育并辅之以约束机制;积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和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 简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获得改善的20多年,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旨,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 标签: 定位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定位
  • 简介: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000多万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至少一半是女童,女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性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各种成长中的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等,存在各种问题的留守女童日益增加,这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也是农村女性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关注留守“问题女童”的生存,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是学术界的良知所在。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女童 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儿童 心理因素 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