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智能体的行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通常的理论框架下,行动这一概念具有完全的预先给定的定义,即一个行动由其行动名称、行动执行的先决条件以及行动执行的后果组成。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并不总能预知一个行动的完整定义,行动的后果并不总能预先判定。休谟的恒常联系理论是哲学中对因果关系的解释理论。一些逻辑学家给出了基于恒常联系理论的形式化模型和系统。

  • 标签: 因果关系 英文 学习 结构 时态 形式化模型
  • 简介:成人对陌生语言(或二语)中音位对立的知觉区分水平有高有低,原因可以从非母语音位对立是否存在于成人母语、非母语音段是否作为音位变体出现于成人母语、音位对立所处语音环境、成人依据母语音系对非母语音段的知觉同化、音段声学特征凸显性等方面来考察.成人对母语以外其他语言语音的感知具有适应性,知觉能力随语言接触的增多逐步提高,并且这种能力需通过语音样例、音位变体的学习来获得.短期实验室语音知觉训练可以促进成人非母语语音知觉与产生.

  • 标签: 成人 非母语 辅音 元音 知觉
  • 简介:文章采用知觉实验的方法对16位汉语母语者的普通话塞音知觉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普通话塞音的知觉是典型的范畴化知觉,且发音部位和音节声调类型对塞音知觉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发音部位靠后、声调起点音高较低的音节可使塞音感知边界靠后,边界宽度变大,容易被感知为不送气塞音;反之则反。研究证明:塞音知觉与其声学特征存在密切联系,表现为知觉/声学特征与发音部位间的二分对立关系,以及塞音知觉过渡区与声学断裂带的叠合关系。此外,文章还从发音生理学以及声学角度解释了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普通话 塞音 知觉 范畴化
  • 简介:通过考察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来探讨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问题。实验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移动窗口范式,记录了20名大学生阅读120个单字词句时的眼动行为,其中实验材料分5种窗口条件呈现。实验结果显示,单字词句的右侧阅读知觉广度为2个单字词,小于以往知觉广度的研究结果。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可能是词。

  • 标签: 单字词句 中文阅读 知觉广度.
  • 简介:两个实验采用阻碍效应范式探讨了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知觉表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阻碍效应范式中,改变特征的呈现方式引发了不同的类别知觉表征方式;当固定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整体相似性的表征;而随机样例特征的呈现位置时,引发了基于样例特征的解析表征。该结果支持了类别学习的多系统理论。

  • 标签: 特征呈现 知觉表征 类别学习 阻碍效应
  • 简介:本文对旅游引导标志设计的视知觉认知规律进行了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城市标志设计的认识和了解,也能以一种高水准与高姿态投入到未来城市标志的设计中。

  • 标签: 旅游 标志设计 视知觉 认知规律
  • 简介:运用时间知觉与时间估计理论,探讨操作与控制田径运动技能中时距、时序、时间估计对节奏的影响。通过节奏构成的要素,阐述了动作技能中的节奏是一种组织结构,是动作技能操作过程中的一种组织表现。时距知觉可以直接控制节奏的快慢和影响动作技能的时间结构从而改变节秦;时序知觉的启动效应在个体动作技能的学习与控制过程中影向着完成的质量,并具有不断发展变化和个性特点;准确的时间估计是动作技能操作中时间信息的反馈与记忆或经验的一种对比,其对完成长距离径赛项目中的节奏控制有着极为重要作用。

  • 标签: 序列动作技能 节奏 时序 时距 启动效应
  • 简介: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中的呈现随眼动变化范式.对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进行探测。结果发现:(1)老年人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在以汉字为呈现单元的条件下,老年人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汉字及注视汉字右侧2—3个汉字;(3)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更小。

  • 标签: 阅读知觉广度 老年人 眼动.
  • 简介:目的:观察祛风清肺、清热解毒中药痤消饮颗粒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痤疮患者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予痤消饮颗粒口服)和对照组(18例,予复方丹参酮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5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和中医证侯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痤疮患者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2=5.79,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t=16.87,P〈0.05)、E2(t=5.10,P〈0.01)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也明显降低(t=5.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消饮可有效治疗寻常痤疮,改善中医证侯,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雌雄性激素分泌有关。

  • 标签: 痤消饮颗粒 寻常性痤疮
  • 简介: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例越低,反应时间越长;ISI越短,知觉到的时间变短,反应时间越长,这表明知觉时间和反应决策是一致的,不存在累加时间和反应判断之间的trade-off。但是记忆负荷和ISI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记忆负荷和ISI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时间判断,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和时间加工共享工作记忆资源。

  • 标签: 言语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资源.
  • 简介:鉴于云技术的保障、经常性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学习的特殊需求,高职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云平台在培育学习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党员经常教育云平台根据需要设置学习功能区、论坛功能区、实践体验功能区、考核评议功能区、党员交流功能区、信息公告功能区、学习历程功能区等及相应的模块,并在运作上提出要注重组织领导、党员队伍建设,注意与学生管理、服务事务相结合。

  • 标签: 学生党员 经常性教育 云平台 功能区 模块 运作
  • 简介: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传统语法观认为,汉语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汉语“副词+的+X”结构看似不符合语法常规的表达方式之所以能够存在于语言系统,语用等因素也会对语言规则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语用角度分析在于其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和效果,它可以使语义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在保持形式简洁的同时又不失内涵丰富;并且实现了言语表述的新颖变化。

  • 标签: “副词+的+X”结构 语用效果 语用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232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用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

  • 标签: 寻常性痤疮 中药面膜 红蓝光
  • 简介:1.问题提出。学校和家庭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特别是学校环境,教师的一句话可能胜过父母的十句;课堂中问答是师生交流的一大环节,不仅是知识的反馈,更是情感的交流。教师是忙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敷衍忽视学生的回答,还是仔细聆听学生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回应;也许在匆忙之中就遏制了学生的兴趣之芽,也许在随口之间就泯灭了学生的兴趣之火,也许在无意之言中就厚此薄彼;

  • 标签: 数学教师 小学生 差异评价 课堂 知觉 性别
  • 简介:目的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且Chemerin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21,P<0.05).结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PASI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痤疮专用锋钩针联合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寻常性痤疮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联合组,治疗组采用痤疮专用锋钩针挑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口服治疗,联合组采用丹参酮口服联合痤疮专用锋钩针挑刺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4周对其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痤疮专用锋钩针组对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在治疗2周及4周后与丹参酮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优于丹参酮组(P<0.05);联合组对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的改善情况以及综合疗效均优于丹参酮组.结论痤疮专用锋钩针治疗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丹参酮联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锋钩针 寻常性痤疮 临床疗效
  • 简介: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与广大官兵联系最为广泛,是部队最实际、最普遍、最生动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做好两个经常性工作意义重大,各级应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建连育人,进一步把握特点规律,不断提高两个经常性工作质量,切实打牢部队建设基础。

  • 标签: 强军目标 建连育人 经常性思想工作 经常性管理工作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图像特点。方法对5例AR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ARVC患者中4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1例为家系检查发现。1例猝死、1例心力衰竭、2例晕厥、1例无症状。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患者做了心室核素造影和右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表现为:所有患者均右心室扩大,3例右室流出道扩张,1例左室稍大;3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1例局限性减弱,1例右室壁瘤形成,2例室间隔运动异常。5例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反流,反流压差较低,前向流速减低。结论ARVC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壁弥漫性、局限性变薄、运动异常。患者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为首发症状,在除外其他可引起右室扩大的病变后可提示本病。

  • 标签: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诊断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壁运动功能。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26例ARVC患者、24例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分别记录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t)、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比较不同实验组间及不同室壁节段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Vs、D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基底部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心尖部最低,St、SrS亦存在类似梯度,但除心尖段S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RVT及ARVC病人中,Vs、D的梯度分布依然存在。IRV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游离壁各节段St、SrS、Vs、D均无统计学差异。ARVC组各节段St、Sr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RVC组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心尖段St低于IRVT组。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曲线表明,运用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诊断ARVC,当取-23.01%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7.5%,若以中间段应变率-1.27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3.8%。若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鉴别ARVC与IRVT,当取-21.39%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法应变率检查发现ARVC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运动减弱,选择合适的截断值,可以为ARV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