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人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交互反馈方式,为优化基于视线追踪技术的人计算机界面设计提供工效学依据.12名被试在交互对象有无边框提示和当前注视位置有无视标反馈的四种组合条件下,通过眼交互完成目标选择任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作业时间、选择错误和超时数目.结果发现,有无当前注视位置的视标反馈对作业时间有显著影响,有视标反馈可加速目标字母的搜索与定位过程和目标激活过程,由视标反馈所产生的作业时间下降,主要由目标定位时间的缩短所致;边框提示对用户的作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结果可得以下结论:对当前注视位置提供视标反馈是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应为用户提供这种反馈信息.

  • 标签: 作业绩效 眼动交互反馈方式 视标反馈 视线追踪 人计算机界面
  • 简介:利用追踪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多媒体文本中不同的字体强调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不同字体颜色和加粗(3X2)的字体强调方式作为实验组,以黑色不加粗的字体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设计,从总注视次数、阅读时间、目标区停留时间3个指标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有字体强调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字体强调;在被研究的5种强调方式中,蓝色加粗的字体强调方式下的阅读效果最佳。

  • 标签: 眼动仪 多媒体课件 字体强调形式 眼动指标 蓝色加粗
  • 简介:与表象的关系出发,运用试验和访谈的方法,探究运动情境中表象与的关系,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行为模式,并考察行为训练对运动表象效果的影响。试验1,比较不同运动表象效果的行为模式,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行为模式;试验2,将最佳行为模式应用于表象训练,考察行为训练对运动表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行为模式”可作为新的表象训练的方法和表象效果的评价指标。

  • 标签: 眼动 运动表象 表象清晰度 跳水
  • 简介:摘要:反馈是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说明了教师反馈、同伴反馈、机器批改三种写作反馈方式各自的优点及重要性,在对写作中的教师反馈、同伴反馈、机器批改、多元反馈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得出了对写作反馈机制的建议。

  • 标签: 写作反馈 教师反馈 同伴反馈 机器批改 多元反馈
  • 简介:文章从汉语的字词、句子、语篇和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等方面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展望。

  • 标签: 汉语 阅读 眼动研究
  • 简介:使用ASL504型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分类 呈现方式 眼动
  • 简介:摘要:针对车组发生警惕装置脚踏反馈故障,本文基于警惕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对实车采集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对实车调查和地面试验模拟确定故障原因为警惕装置该型速开关存在机械行程间隙,当速开关动静触头处于临界状态之内,常开常闭触点无法闭合,造成网络监视判定出错;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需对网络监视时间进行调整,避开速开关动作的临界状态,从而有效解决警惕装置反馈故障。

  • 标签: 动车组 警惕装置 速动开关
  • 作者: 石路 徐伟哲 李洋洋 王菁 叶聪 张延猛 刘晓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23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界面位置下的人员行为学指标和数据,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由E-prime软件呈现模拟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界面7个区域的视觉刺激。视觉刺激过程中记录受试对象对刺激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同时连续记录受试对象的视觉停留时间、视觉摄入次数、视觉摄入平均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等数据。结果正确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3、6、7、2、1、4、5;反应时间由快到慢的区域依次为3、2、4、6、7、1、5;区域3和区域4的停留时间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和4的视觉摄入次数均较其他区域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3的视觉摄入平均时间较其他区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6和7的平均瞳孔直径较除区域3外的其他区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区域间的眼跳幅度、眼跳平均加速度和眼跳平均速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全海深舱室界面设计时优先考虑将关键信息的显示位置布局在区域3和4,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1、2和5,次重要信息布局在区域6和7。

  • 标签: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界面设计 正确率 反应时 眼动数据
  • 简介:以围棋业余棋手为被试,采用2(大局观:高分、低分)×2(机敏轻灵:高分、低分)的被试间设计,通过眼分析技术来探寻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弈棋风格维度存在的证据。结果表明:(1)机敏轻灵维度的高低可以从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注视次数三个特征上加以区分;(2)大局观维度存在兴趣区数目、回视次数、眼跳次数、注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等五个指标。研究认为,指标为弈棋风格的机敏轻灵和大局观两个维度的存在提供了客观证据。

  • 标签: 弈棋风格 机敏轻灵 大局观 眼动
  • 简介:技术在阅读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可以探测阅读活动中的即时加工过程,在中文阅读研究中,技术的应用还刚刚起步。本文分析了在研究阅读方面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脑距离问题、知觉广度问题、阅读研究中的分析指标的选择问题等。

  • 标签: 阅读 眼动技术 眼动理论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微写作被运用到教育中来。微写作字数少、篇幅短以及及时性等特点,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 标签: 微写作 教学评价 反馈 交互性策略
  • 简介: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现察、提问、练习、实验等方式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 标签: 反馈 提问 实验
  • 简介: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艺术的展现形式也在逐渐改变,未来艺术展品的展示方式也需要贴合未来的艺术形式。数字美术馆不仅需要为观众展示更好的作品,还需要与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本文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指出了其中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设计,希望能够对数字美术馆的完善有所帮助。

  • 标签: 数字美术馆 交互方式 网络传播
  • 简介:摘要:交互方式的设计是网络教学中极其关键的内容。本文以网络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络教育中常用的交互方式及其特点,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建设以及交互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网络教育 教学模式 交互方式
  • 简介:摘要自19世纪研究诞生开始,在阅读领域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眼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总结,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发。

  • 标签: 眼动 阅读 眼动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眼追踪技术对两种不同组织方式的医学在线教学视频的学习体验进行分析,为医学在线课程视频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2月,以某医学院校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4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课堂实录组和教师融合组。课堂实录组教学采用课堂实景组织方式设计的视频;教师融合组教学采用虚拟场景组织方式设计的视频。通过眼指标、测验成绩、认知负荷测验比较两组学生的在线学习体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课堂实录组学生和教师融合组学生的注视类指标比较,兴趣区注视时间[(57.65±43.74)分比(81.39±43.49)分,P=0.047]、兴趣区注视次数[(159.00±38.10)分比(90.89±44.48)分,P=0.006]、兴趣区平均注视时间[(17.26±4.18)分比(28.65±8.95)分,P<0.001]等均小于教师融合组学生。课堂实录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验成绩[(5.92±1.16)分比(6.92±1.04)分,P=0.012]及认知负荷测验结果[(13.47±0.94)分比(15.76±0.97)分,P<0.001]均低于教师融合组学生,但实操测验成绩高于教师融合组[(7.06±1.56)分比(5.85±1.56)分,P=0.031]。结论学生对不同组织方式在线视频的学习体验不同,在线教学视频的组织方式应切合课程类型并与教学内容特征相适应。

  • 标签: 医学在线教学视频 眼动追踪技术 在线学习体验
  • 简介:框架效应是指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描述导致人们的选择发生转变的现象。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提出框架效应以来,研究者主要从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对框架效应进行解释。本研究结合使用情绪启动与记录,采用2(框架:获益、损失)×3(情绪:愉快、平静、悲伤)的实验设计,探讨情绪对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框架和情绪启动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是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消极情绪(悲伤)引起被试出现明显的风险寻求倾向;消极情绪(悲伤)启动下被试对损失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和积极情绪(快乐)启动下被试对获益框架的认知加工程度均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的增加。

  • 标签: 框架效应 情绪 眼动记录
  • 简介:采用记录法,探讨了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采用3(实验材料:指称对象、非指称对象、特别控制条件)×2(兴趣区:兴趣区1、兴趣区2)×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3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分析第一次注视时间、总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等指标发现,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中包含激活和抑制两种过程。被试在阅读完上指示表达之后,立即激活了可能的指称对象,但是对非指称对象的抑制却发生在后来的整合过程中;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能更有效地抑制非指称对象,更容易形成语篇的完整表征,有效提取类别指称对象。

  • 标签: 类别指称对象 工作记忆 激活 抑制
  • 简介:运用技术探讨幼儿阅读图画书时的文字注视特点,是有关幼儿文字意识研究的新方法和技术进步。通过对国内外采用技术探讨幼儿文字意识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注视次数、注视时间和注视轨迹等是分析幼儿文字意识常用的指标,幼儿个体特征、阅读方式和图文排版形式等是影响幼儿文字意识的重要因素。未来的研究可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上加以拓展。

  • 标签: 幼儿 文字意识 眼动研究 图画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