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危险废物到厂时,需要对危险废物的水溶性盐含量进行快速测定,以便初步拟制废物的处置方式。目前常用的水溶性盐含量测量的方法为行业标准法:《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NY/T1121.16-2006)。此方法,测定数据比较准确,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耗时较长。因此,为克服测定危险废物中水溶性盐耗时长的问题,快速预测危废中水溶性盐的含量,进而选择较为科学、适用、经济的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高效运转。文章就危险废物中水溶性盐常见的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指导人们在实践运用中科学掌握。

  • 标签: 危险废物 水溶性盐 快速预测
  • 简介:摘要: 本文以钒酸钇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Yb3+、Er3+、Tm3+、Eu3+,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前驱体后在马弗炉中煅烧即得到水溶性纳米发光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Eu3+离子掺杂的YVO4 粉体,找到相应转换发光相对最强最适PH值。在最适PH条件下,用Er3+、Tm3+替换Eu3+,改变Y3+、Yb3+、Er3+、Tm3+之间的摩尔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研究这些条件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探究了激发光强度随电流变化的趋势,以及上转换发光和下转换发光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YVO4粉体粒径在100nm 以下; 其中纳米级YVO4:Eu可发出较纯正红光,属于下转换发光,而纳米级YVO4∶Er3+和YVO4∶Tm3+粉体在波长为980 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中心波长为555 nm的绿色和543 nm的红色上转换荧光。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YVO4纳米晶粉体 下转换发光 上转换发光 激发光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果莸脂溶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以脂溶性成分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以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参考指标,评价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分别从光果莸茎、叶、花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31、40、62种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光果莸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均有较好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作用,其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叶<花<茎。结论光果莸脂溶性成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光果莸 脂溶性成分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工番茄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方法:加工番茄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方法如超微粉碎和微生物发酵改性工艺。结果:两种工艺有着各自的优势,且微生物发酵改性工艺的生物利用度更高。结论:基于加工番茄皮渣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可对其有有效成分研究提供可行性借鉴。

  • 标签: 加工 番茄 皮渣 水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化学制剂中的不溶性颗粒可以从原料、生产工艺、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被引入。控制针剂中的不可溶性颗粒,是降低输液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通过参照国内外药典标准、药典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资料,对不溶性微粒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和建议,为药品注射剂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注射剂 生产过程 不溶性微粒 预防
  • 简介:摘要:化学制剂中的不溶性颗粒可以从原料、生产工艺、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被引入。控制针剂中的不可溶性颗粒,是降低输液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通过参照国内外药典标准、药典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资料,对不溶性微粒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和建议,为药品注射剂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注射剂 生产过程 不溶性微粒 预防
  • 简介:摘要:水溶性聚乙烯醇是新型的包装材料,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被生产企业逐步运用到生产工业中。水溶性聚乙烯醇无毒无害,且对环境十分友好,运用到薄膜的生产工艺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水溶性、生物降解性和阻隔性。本文主要针对水溶性聚乙烯薄膜的工艺原理和特点,详细介绍薄膜的制造工艺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水溶性聚乙烯醇薄膜 生产工艺 应用
  • 简介:摘要: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制备,在药物制剂领域以往多采用添加增溶剂、助溶剂、复合溶剂、环糊精包合,以及采用超微粉碎、固体分散体系和熔融等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溶解度,但是药物中通常会混入更多的有机溶剂,而环糊精使用时对粒子大小要求较为严格,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纳米技术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将难溶性药物分散为纳米大小的粒子,不仅能够提高其溶解度,也能够增强药物靶向性,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抗肿瘤药物领域开发。

  • 标签: 难溶性 药物制剂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桥梁墩柱现浇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涵盖设计、施工(模板、脱模剂、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施工、养护)、质量验收、成品保护等各个环节,属全过程控制的系统工程。桥梁墩柱施工既是关键工程又是形象工程,其外观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可通过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优化,采用水溶性脱模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 标签: 水溶性脱模剂 不锈钢组合钢模板 墩柱现浇 施工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使用萃取剂对不溶性硫制备时,应当考虑工艺条件和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工艺水平。在升华硫原料是使用熔融法进行制备,不仅要考察不同萃取剂,也要将萃取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以硬脂酸钙作为稳定剂,能够有效地优化聚合条件,因此需要进行影响情况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探析。

  • 标签: 萃取剂 不溶性硫制备 工艺条件 优化
  • 简介:摘要:富水砂层地质孔隙比大,含水量大,具有流动性大、承载力小、自稳性差等特点,地铁联络通道暗挖施工中一旦发生涌水涌砂险情,如不能快速堵漏处理,对周边建筑物和隧道安全影响极大。本文以某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区间联络通道涌水涌砂抢险堵漏实例,介绍油溶性聚氨酯溶液在富水砂层地铁联络通道施工渗漏抢险中的应用技术,详细阐述了聚氨酯材料比选、溶液配合比、注浆工艺流程及设备配备、存放和保管等关键环节控制要点,达到快速处理涌水险情,确保工程安全。

  • 标签: 富水砂层 地铁联络通道 聚氨酯 堵漏抢险
  • 简介:摘要鸟苷酸环化酶(GC)在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GC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和新型可溶性GC(sGC)刺激剂治疗心衰的机制。

  • 标签: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心力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属于医院最重要的一个科室,其是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场所,同时也对药品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静脉输液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而提高输液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控制不溶性微粒的出现,而在现实过程中,出现不溶性粒微的原因较多。因此,采取有效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与相关实验方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针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实验方法开展综述,为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难溶性药物调配策略 实验方法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肠溶性阿司匹林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情况。方法:选取20218年5月-2021年10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前者采用单一疗法,后者采用联合疗法,分析两者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VDD为(39.69±4.23)mm,较对照组的(52.28±5.15)mm低,LVEF、PT、TT、APTT分别为(60.59±4.57)%、(14.19±1.72)s、(17.87±2.03)s、(28.78±2.14)s,均较对照组的(45.36±4.18)%、(11.33±1.58)s、(14.21±1.82)s、(21.59±1.68)s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氯吡格雷+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功能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对其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肠溶性阿司匹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药物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样本限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共计收录样本88例,分为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接受联合干预的44例患者为联合组,分析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心功能数据差异。结果: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PT、APTT、PAgT指标较之对照组存在显著数据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LVEF、BNP、LVESD、LVEDD指标较之对照组存在显著数据差异(P<0.05)。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干预中,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药物的临床疗效显著,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改善,优化预后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肠溶性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可溶性抗原(ENA)检测用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2021.12本院收治的SLE患者合计7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本院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ENA检测,比较两组ENA有关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和健康人群相比,SLE患者在ENA检测中部分抗体阳性率更高,能为疾病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抗可溶性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