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所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糖尿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妊娠24周及以后的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而关于早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方法及治疗的理论依据尚缺乏。随着人们对早妊娠糖尿病及其不良母婴妊娠结局进一步认识,积极开展针对早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与治疗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所致母儿并发症明显增加,妊娠糖尿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妊娠24周及以后的妊娠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而关于早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方法及治疗的理论依据尚缺乏。随着人们对早妊娠糖尿病及其不良母婴妊娠结局进一步认识,积极开展针对早妊娠糖尿病的筛查与治疗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早期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6月龄婴儿癫痫的病因,提高临床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病房住院的6月龄以内发病的340例癫痫患儿,回顾性分析病史、脑电图、头颅影像、遗传学检查等资料,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因的发病年龄。结果340例患儿中男196例、女144例,发病年龄为90.5(48.0,135.5)日龄。250例(73.5%)患儿进行了基因检测,其中103例(41.2%)发现致病性或可疑致病性变异,涉及43个单基因变异及2例染色体异常。340例患儿的癫痫病因中,遗传性因素79例(23.2%),结构性因素66例(19.4%),代谢性因素19例(5.6%),多重因素13例(3.8%),病因未明163例(47.9%)。79例遗传性病因涉及30个单基因变异,包括PRRT2 19例、KCNQ2 10例、SCN1A 7例、SCN2A 6例、STXBP1 6例、CDKL5 5例、ARX 2例,另23个基因变异各1例;2例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1-三体及16p11.2微缺失综合征。66例结构性病因中围生脑损伤等后天因素37例,皮质发育畸形等先天因素28例,围生脑损伤合并巨脑畸形1例。遗传性病因患儿发病年龄为95(26,128)日龄,结构性病因发病年龄为90(58,130)日龄,代谢性病因发病年龄为57(30,90)日龄。代谢性病因患儿发病年龄早于结构性病因(U=436.500,P=0.044)。结论0~6月龄婴儿癫痫的明确病因中以遗传性因素最常见,不同病因发病年龄存在一定差异。合理地开展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时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 标签: 癫痫 婴儿 病因 基因变异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灶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间初诊Ⅳ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灶手术为Ⅳ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灶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N0、N2,淋巴结未清扫,转移灶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NSCLC患者接受原灶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NSCLC患者行原灶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灶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间初诊Ⅳ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灶手术为Ⅳ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原灶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N0、N2,淋巴结未清扫,转移灶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NSCLC患者接受原灶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原NSCLC患者行原灶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Ⅳ NSCLC 是一类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以往在Ⅳ NSCLC 治疗中,放疗常作为姑息治疗的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放疗技术的进步,靶向、免疫新药物的出现,各治疗相互配合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近年来放疗结合其他全身治疗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三区 广西 钦州 5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肺癌化疗感染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最终两组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最终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所获得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及时改善,患者依从性明显提升,化疗期间继感染以及其他化疗反应均较少,最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两组数据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患者护理中及时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缓解患者过度焦虑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化疗继感染以及其他化疗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肺癌 强化护理 化疗继发感染 有效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CML-CP)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4岁初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结果共收集957例患者,男性597例(62.4%),中位年龄40(14~83)岁。按年龄分为<40岁组(470例,49.1%)、40~59岁组(371例,38.8%)和≥60岁组(116例,12.1%)。随年龄增长,初诊时脾大(P<0.001)、WBC≥100×109/L(P<0.001)、贫血(P<0.001)、PLT<450×109/L(P=0.022)、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P=0.010)和具有Ph染色体附加异常(P=0.006)的患者比例降低,有合并症(P<0.001)、Sokal积分中/高危(P<0.001)和初始选择伊马替尼(P<0.001)的患者比例增高。而性别、ELTS危险度分布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仅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不利因素(OR=3.7, 95%CI 1.5~9.2, P=0.005),年龄与治疗反应和其他结局无显著相关性。TKI治疗中,随年龄增长,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而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随访末期,随年龄增长,仍服用伊马替尼(P=0.026)和服用减量TKI(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结论初CML-CP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KI用药选择和剂量、治疗反应、OS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 标签: 白血病,髓性,慢性 年龄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特征 治疗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CML-CP)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4岁初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结果共收集957例患者,男性597例(62.4%),中位年龄40(14~83)岁。按年龄分为<40岁组(470例,49.1%)、40~59岁组(371例,38.8%)和≥60岁组(116例,12.1%)。随年龄增长,初诊时脾大(P<0.001)、WBC≥100×109/L(P<0.001)、贫血(P<0.001)、PLT<450×109/L(P=0.022)、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P=0.010)和具有Ph染色体附加异常(P=0.006)的患者比例降低,有合并症(P<0.001)、Sokal积分中/高危(P<0.001)和初始选择伊马替尼(P<0.001)的患者比例增高。而性别、ELTS危险度分布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仅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不利因素(OR=3.7, 95%CI 1.5~9.2, P=0.005),年龄与治疗反应和其他结局无显著相关性。TKI治疗中,随年龄增长,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而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随访末期,随年龄增长,仍服用伊马替尼(P=0.026)和服用减量TKI(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结论初CML-CP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KI用药选择和剂量、治疗反应、OS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 标签: 白血病,髓性,慢性 年龄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临床特征 治疗结局
  • 作者: 吕鑫 张为远 张靖霄 魏玉茜 郭晓丽 崔世红 颜建英 张孝艳 乔宠 周容 顾蔚蓉 陈先侠 杨孜 李笑天 林建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20012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 100026,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产科 050035,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272007,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046000,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15,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福州 35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45005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沈阳 11700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成都 610044,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上海 200082,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合肥 23000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和晚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差异,提高对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我国160家医疗机构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共21 000例,其中早子痫前期 8 031例(早组),晚子痫前期 12 969例(晚组)。比较早组与晚组孕妇各高危因素及不同体质指数(BMI)、年龄分层的占比情况。结果(1)高危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早组与晚组各高危因素的占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早组的初产妇、多胎妊娠占比均显著低于晚组,高龄、未规律产前检查、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晚组。(2)BMI分层分析:早组BMI≥24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48.2%(2 828/5 872)和45.5%(4 177/9 181),P=0.001]及BMI≥28 kg/m2孕妇占比[分别为19.5%(1 143/5 872)和18.0%(1 656/9 181),P=0.028]均显著高于晚组。(3)年龄分层分析:早组35~39岁孕妇占比[分别为21.8%(1 752/8 023)和17.6%(2 118/12 068),P<0.01]、40~44岁孕妇占比[分别为6.8%(545/8 023)和5.4%(649/12 068),P<0.01]、≥45岁孕妇占比[分别为0.7%(58/8 023)和0.5%(57/12 068),P=0.021]均显著高于晚组。(4)多因素分析:高龄(≥35岁)、多胎妊娠、未规律产前检查或由外院转入、高血压家族史(包括父系、母系及父母两系)、既往子痫前期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均是影响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有年龄≥35岁、孕前BMI≥24 kg/m2、高血压家族史、既往子痫前期病史、慢性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这些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更易发生早子痫前期。

  • 标签: 先兆子痫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是临床药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 标签: 药师 用药指导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方健防脱育露治疗脂溢性脱发65例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调法,对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脂溢性脱发患者65例的相关资料为实验组,依照治疗环节使用的防脱育治疗方法不同,选择同期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65例为对照组,观察8周后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脱发计数和头发密度上数值对比分别为(118.83±12.72)和(326.95±16.36)、(308.78±0.25)和(215.30±0.01),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方健发防脱育发露 治疗 脂溢性脱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灶不明的肿瘤(CUP)是指经组织学确诊,但根据标准评估手段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肿瘤原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CUP占全球所有确诊肿瘤的2%~5%,以早期侵袭性转移为特征。目前CUP的标准评估需要组织病理学评估和低危亚群鉴别,该亚群患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或预后更好。当前对高危亚群的标准治疗需要评估预后并考虑经验性化疗。组织起源分子检测法用于鉴定可能的肿瘤原灶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对应用该检测方法评估CUP的合理性,以及支持和反对依据进行了综述。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的广泛应用为鉴别具有治疗可行性的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助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24岁,因躯干、四肢反复起环状红斑、鳞屑伴瘙痒9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角层内中性粒细胞聚集,角层下水疱,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IgM、IgA、C3均为阴性。全外显子测序SPINK5基因显示,第25号外显子发生c.2423C>T(p.T808I)错义变异,第31号外显子c.2965-1G>A剪切位点变异,二者构成的复合杂合关系可能是患者罹患Netherton综合征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Netherton综合征。

  • 标签: Netherton综合征 皮肤表现 DNA突变分析 SPINK5基因 竹节发
  • 作者: 陈小瑞 周少丽 易慧敏 梅伟 余虓 田首元 黑子清 戚思华 薛张纲 王天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6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 5106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科,武汉 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太原 03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 15000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5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