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本文提取了能且仅能用寒直接解释其发生机理症状临床特征,包括(周身、头、胸、腹、腰、阴器、汗、口鼻气、精)冷,(躯体)蜷缩,(少腹、阴器)拘急,(头冷痛、胸冷痛、腹冷痛、躯体蜷缩、少腹拘急)得温缓解,喜热饮,五更(泻),夜(尿频)。认为证候要素的确认依据是其具有其他证候要素不具有的症状临床特征;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紧密关系理论依据;温煦机体是阳气特有功能;寒是病性要素而非证候本身。

  • 标签: 病性要素 特异性 症状的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依托中医症状病机数据库,本文筛选出了能且仅能用津亏做出直接病机解释症状临床特征有(皮肤、目、鼻、唇、口、苔、咽喉、阴道、大便)干,(尿)黄赤。通过证候诊断名称拆分来确认证候要素证据不足,具有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是确认证候要素依据;病机解释是建立证候要素与症状临床特征之间关系唯一理论依据。津一方面是指官窍、皮肤分泌物,具有湿润作用,另一方面是指二便中水分,具有维持二便性状作用。津亏具有区别于其他证候要素特异性症状临床特征,是证候要素。

  • 标签: 证候要素 津亏 特异性的症状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36.3%,P=0.024)、冠心病(47.1%vs29.5%,P=0.000)、糖尿病(24.3%vs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 标签: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临床症状特征,提高新冠肺炎病例识别能力,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方法对2020年1月5日至4月7日五个地区报告559例出现症状密切接触者进行研究,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发展为重症影响因素。结果共559例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平均年龄为43.54岁,核酸阳性者320例,核酸阴性者239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者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50.31%)、咳嗽(44.69%)、乏力(14.06%)和咽部不适(1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者中有基础疾病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2.70倍(95%CI: 1.52~4.98)。首发临床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4.82倍(95%CI:2.29~11.41)、2.59倍(95%CI:1.09~6.84)和9.34倍(95%CI:1.74~173.18)。≥60岁感染者发展为重症风险是<60岁人群8.78倍(95%CI:4.12~19.73)。男性感染者发展为重症风险是女性2.52倍(95%CI:1.21~5.47)。有基础疾病者感染者发展为重症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3.56倍(95%CI;1.55~8.24)。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感染者发展为重症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2.91倍(95%CI:1.34~6.65)和3.79倍(95%CI:1.47~9.65)。结论首发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风险,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感染者要警惕发展为重症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意识和病例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感染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首发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此次探讨内容所用对象来自本院呼吸内科收治 68例慢性咳嗽患者,对这 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咳嗽疾病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慢性咳嗽症状临床主要特征为咳痰、反流症状、咽部发痒、喘息,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治疗有效率为 95.6%,咳痰症状治疗有效率为 94.7%,反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 96.0%,咽部发痒治疗有效率为 97.9%,喘息治疗有效率为 76.9%。就此次研究最终统计数据来看,喘息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其他症状治疗效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表现较多,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咳嗽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此次探讨内容所用对象来自本院呼吸内科收治68例慢性咳嗽患者,对这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咳嗽疾病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慢性咳嗽症状临床主要特征为咳痰、反流症状、咽部发痒、喘息,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5.6%,咳痰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4.7%,反流症状治疗有效率为96.0%,咽部发痒治疗有效率为97.9%,喘息治疗有效率为76.9%。就此次研究最终统计数据来看,喘息治疗效果要明显低于其他症状治疗效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表现较多,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咳嗽 临床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临床特征与治疗体会。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接收5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均采取相关治疗,并分析患者各项症状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咳嗽症状、喘息症状、咳痰症状、咽部发炎症状、反流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92.00%)、(94.00%)、(96.00%)、(90.00%),可见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治疗效果均得到改善;治疗后患者血气指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患者各项症状进行分析后,进行对应治疗,效果显著,并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 标签: 慢性咳嗽 症状 治疗效果 血气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临床特征。方法:我院门诊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70例抑郁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诊疗资料以分析比较抑郁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临床特征。结果:门诊随访70例抑郁障碍患者帕罗西汀系统用药治疗3个疗程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17项条目各项评分以及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症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10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其非运动症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开展非运动症状30项问卷调查,本次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夜尿以及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7.9%、73.1%、68.3%、62.5%,以便秘症状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依次为30例、54例和20例,其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依次为9.4±4.1项、12.2±5.1项、17.1±7.3项,重度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非运动症状属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帕金森病情与运动症状之间呈正相关,必须要给予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非运动症状临床特征。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20例患有帕金森患者列作为观察对象,并设置为观察组;再选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结果为正常的人员20名列作为比对对像,并设置为对照组。通过对比观察两组人员基本情况来探讨帕金森症患者非运动症状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次数平均值为(12.115±3.632)次;对照组人员非运动症状发生次数平均值为(3.112±0.513)次。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帕金森病患者 非运动症状 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前驱期(pPD)患者轻微运动症状(MMS)特征及其演变特点。方法基于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社区通过帕金森病前驱期临床评估量表进行筛查建立pPD队列,对完成基线评估且随访时间至少在1年以上30例pPD患者进行临床数据分析,并依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将其分为MMS组(UPDRS-Ⅲ评分>3分)和非MMS组(NMMS组,UPDRS-Ⅲ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终点临床特征差异和演变特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PD患者运动症状进展危险因素。结果在30例pPD患者中,MMS组患者有23例,在随访终点有7例转化为帕金森病,NMMS组患者有7例,在随访终点有1例转化为帕金森病。pPD患者随访终点UPDRS-Ⅲ评分[10.00(7.00,17.00)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5.50(24.75,28.00)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9.00(5.00,13.00)分]较基线时[7.00(4.00,12.00)分、24.00(22.75,25.25)分、8.00(2.00,11.00)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05,P<0.001;Z=-2.956,P=0.003;Z=-2.427,P=0.015)。亚组分析发现MMS组患者在随访终点UPDRS-Ⅲ评分[11.00(7.00,18.00)分]、MoCA评分[25.00(24.00,27.00)分]及HAMA评分[9.00(6.00,15.00)分]较基线时[8.00(6.00,12.00)分、24.00(22.00,25.00)分、9.00(3.00,11.00)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68,P=0.006;Z=-2.457,P=0.014;Z=-2.250,P=0.024)。MMS组患者在随访终点非运动症状问卷评分[(8.96±5.20)分]较基线时[(11.04±4.41)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23)。MMS组患者在随访终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Q-HK)及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评分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MMS组中只有UPDRS-Ⅲ评分在随访终点[7.00(5.00,8.00)分]较基线时[4.00(1.00,4.00)分]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18)。NMMS组患者在随访终点MoCA、MMSE、HAMA、HAMD、RBDQ-HK及Sniffin′ sticks嗅觉测试评分较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轻微运动症状pPD患者临床转化率高,应重视对该类人群帕金森病筛查。

  • 标签: 帕金森病 前驱期 轻微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发生相关。

  • 标签: 髂静脉压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May-Thurner 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发病率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6月~2008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170例老年(≥65岁)和79例中青年(〈45岁﹚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大肠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4:1。临床首发症状,老年组患者以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最初临床症状者分别有30例(17.6%)﹑34例(20.0%),而中青年组分别为27例(34.2%)﹑6例(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部位,老年组直肠癌及右半结肠癌多发,与中青年组相似;但横结肠病变5例(2.9%)明显低于中青年组8例(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类型分布,老年组大肠癌病理分型为高中分化腺癌有81例(47.6%),显著高于中青年组20例(25.3%);而低分化腺癌老年组有47例(27.6%),低于中青年组40例(5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期方面,老年组Ⅳ期48例(28.2%)高于中青年组10例(12.7%),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合并大肠息肉有22例(12.9%),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例(3.8%)。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大肠癌男性多见,腹胀、腹痛等伴随症状较中青年少见,病变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其次是右半结肠和乙状结肠。高中分化腺癌以及合并息肉大肠癌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所处分期较晚,Ⅳ期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 标签: 大肠癌 临床病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中无症状感染者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66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无症状感染者21例(无症状组)和有症状COVID-19患者642例(有症状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分型、死亡情况、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63例患者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无症状年龄为35.0(31.5,58.0)岁,低于有症状58.5(45.0,6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 234.500,P=0.002)。两组间年龄<30岁患者比例[19.0%(4/21)比6.1%(39/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1)。21例无症状组患者中,女15例(71.4%);642例有症状组患者中,女327例(50.9%);两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0,P=0.064)。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在无症状组中分别占47.6%(10/21)、47.6%(10/21)和4.8%(1/21),在有症状组中分别占38.0%(244/642)、47.5%(305/642)和14.5%(93/6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397)。截至2月9日,无症状组死亡1例(4.8%),为轻型-普通型患者,有恶性肿瘤病史;有症状组死亡24例(3.7%),2例为轻型-普通型,22例为危重型;两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60)。594例患者行胸部CT检查,其中591例(99.5%)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炎,3例(0.5%)患者未见肺炎表现。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年龄低于有症状COVID-19患者,且年龄<30岁患者较多。有无临床症状与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和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无症状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4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40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临床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临床转归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及临床疗效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眩晕  临床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9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无症状感染者临床特征,为2019-nCoV感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21日期间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9例2019-nCoV无症状感染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无症状感染者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男性5人、女性4人。无症状感染者入院第1天,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处于正常水平;入院后第3天,检测值增高,持续至入院第12天,结果趋于稳定。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在入院期间处于正常水平,无一过性增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在入院后第3天达到最高值,但始终在正常范围内。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期间相对稳定。T细胞亚群绝对值结果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在入院第7~15天,CD3+、CD4+、CD8+T细胞水平较入院前升高。无症状感染者咽部核酸检测阳性平均持续时间为11.88 d,ORF1ab基因平均循环阈值为36.94,N基因平均循环阈值为35.43。结论2019-nCoV无症状感染者炎症反应轻微,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 血常规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和单独给予氨茶碱治疗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62例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取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独给予氨茶碱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实施氨茶碱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以发挥积极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治疗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孟鲁司特钠治疗 慢性咳嗽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