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见曾毅院士,你很难相信他已经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他精神矍铄,和年轻人一样充满干劲。

  • 标签: 病毒学家 曾毅 医学 人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乙肝病人携带的病毒,进而增强确诊病人的准确率。方法,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从某市肛肠医院中选出322名乙肝病毒病人的血液标本展开两对半检验,进而剖析病人是否感染病毒以及疾病的传染性等,其结果相较于HBV-DNA检测结果。结果,从化验的322名两对半标本中,确定有218名感染了乙肝病毒,有104名病人未感染病毒,同时判定有89名大三阳病人和129名小三阳病人。乙肝病人都存有HBsAg阳性,在正常人群当中只有33名HBsAg阳性的病人,其中67名正常人群中呈HBsAb阳性。HBV-DNA定量检测<50 U/mL的数量有233名,乙肝两对半结果与HBV-DN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通过检测病人的乙肝病毒,不但可正确地判定病人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而且可能够精准地判定乙肝病毒的传染性,进而给出高效的医治办法。

  • 标签: 乙肝 病毒学检验 临床分析 五项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50例体检健康人视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人员进行病毒检测,对比并观察二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乙肝五项检查指标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阳性率更高,P值<0.05。结论:病毒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突出,能为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乙肝患者5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展开病毒血清学检测,对所有乙肝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乙肝患者完成临床检测后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指标呈现为阳性的患者共包括424例,比例为84.80%;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指标呈现为阳性的患者共包括76例,比例为15.20%;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呈现为阳性的患者362例,比例为72.40%;乙肝病毒e抗体呈现为阳性的患者263例,比例为52.60%;乙肝病毒e抗原呈现为阳性的患者210例,比例为42.00%。结论针对乙肝患者,临床在实施疾病检查以及诊断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病毒检验,最终可以获得显著的诊断效果,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最终获得良好的乙肝疾病预防以及治疗效果。

  • 标签: 乙肝 病毒学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36 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时间内选取36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均进行病毒检验,观察其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抗-HBe83.33%、抗-HBc86.11%、HBsAg94.44%、HBeAg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9.44%、19.44%、16.67%、5.56%,而抗-HBs 2.78%低于对照组3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临床分析 诊断结果 阳性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36 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时间内选取36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均进行病毒检验,观察其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抗-HBe83.33%、抗-HBc86.11%、HBsAg94.44%、HBeAg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9.44%、19.44%、16.67%、5.56%,而抗-HBs 2.78%低于对照组3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临床分析 诊断结果 阳性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重症病人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早期干预治疗。方法1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病人早期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及脱水治疗。结果12例病人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皮疹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胸片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结论手足口病合并病毒脑炎治疗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及早识别重症病人的临床特征性表现,确诊病毒脑炎后及早应用予较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阻止神经源性肺水肿产生,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病毒学脑炎 EV71感染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血液筛查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病毒检验,并通过分析检验结果,提高检验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这段时期收治的乙型肝炎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通过体检健康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等五项指标进行病毒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乙肝五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病毒检验,能够使乙肝五项阳性检出的准确度提高,提高乙型肝炎的诊断准确率,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改善预后。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五项指标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收治的 8 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 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8.75 %(7/8 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8.75 %(7/8 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的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1年—2013年期间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对患者的抗原、抗体等5项检验方式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讨论。结果通过检验结果发现,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检测呈阳性率为8353%,抗-HBc阳性率为7647%,抗-HBe阳性率为5647%,HBeAg阳性率为4824%,抗-HBs阳性率为1059%。均较正常体检者高,且差异显著。结论对慢性肝炎的患者采用乙肝五项指标检验,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临床意义 五项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丙型肝炎的病毒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HCV)联合核酸检测 (HCV-RN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样本联合应用 HCV抗体与 HCV-RNA检测后,检测为阳性 7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7.8%(7/90),单独 HCV-RNA抗体筛查阴性标本未检测出阳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血液筛查中采用 HCV抗体筛查联合 HCV-RNA检测能够提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效果,有助于尽早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降低输血风险。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择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病毒检验,主要检测乙肝五项,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评估在乙肝诊断中病毒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HBsAg阳性率为80.77%、HBsAb阳性率为17.95%,HBeAg阳性率为15.38%、HBeAb阳性率为58.97%、HBcAb阳性率为89.74%,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乙肝携带率为80.77%,大三阳占比为15.38%,小三阳占比为58.97%;对照组乙肝携带率为10.00%,大三阳占比为2.50%,小三阳占比为7.50%。结论对乙肝患者实施病毒检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乙肝 病毒学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19世纪末,口蹄疫在欧洲迅速蔓延。1897年,德意志帝国政府派出科学家弗里德里希·勒夫勒和保罗·弗洛施共同研究口蹄疫,发现了口蹄疫病毒。1899年,勒夫勒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卫生研究所及城外的一个农场上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研究地址存在安全隐患,政府暂停了该研究。勒夫勒等经过3年筹备于1910年10月10日,在德国的里姆斯岛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病毒研究机构,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这所最早的病毒研究机构现已成为联邦动物健康研究中心,对人类研究人畜共患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病毒学研究所 弗里德里希·勒夫勒 口蹄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乙肝患者择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观察组,此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病毒检验。对比两组的病毒检验结果,并分析观察组的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乙肝病毒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中的乙肝大三阳患者例数为 43例,所占比率为 53.8%( 43/80);乙肝小三阳患者例数为 21例,所占比率为 26.3%( 21/80)。结论:病毒检验可显著提升乙型肝炎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性,其检查结果可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 实施结果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两大方面,其中病毒因素包括HBVDNA载量,HBV基因型、HBV基因变异及HBV蛋白表达等。本文就影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结局的病毒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结局 病毒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IV低病毒血症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毒失败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9月纳入的3200例病例进行研究,一线治疗队列(不含克立芝)与二线治疗队列(含有克立芝),将各项数据分成低病毒血症组与无低病毒血症组,针对不同水平与频率患者的风险比(HR)采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有效对比。结果:通过对病例LLV后病毒失败的具体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可得知,在一线治疗队列当中,从没有出现过LLV病例病毒失败发生率是1.81/100(95%C:1.75/100-1.88/100人年),发生LLV51-999 copies/mL病例VF发生率提升,其中,LLV51-199copies/mL组病毒的失败发生概率并没有提升,LLV 200-399copies/mL组与LLV 400-999copies/mL组的VF发生率不断升高。在二线治疗队列当中,从没有出现过LLV病例病毒失败发生率是2.15/100(95%C:1.75/100-1.88/100人年),发生LLV51-999 copies/mL病例VF发生率提升,其中,LLV51-199copies/mL组病毒的失败发生概率并没有提升,LLV 200-399copies/mL组与LLV 400-999copies/mL组的VF发生率不断升高。结论:200-999 copies/mL或者单独一次、连续性发生低病毒血症与后期病毒失败存在密切联系,导致其风险的发生概率明显提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 低病毒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