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为了缅怀自己祖先的恩德,依据其生日而举办的一个节日,它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展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瑶族文化。本文从与"达努节"相关的传说和节日活动入手,充分展现了"达努节"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宗教祭祀文化、人本意识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达努节 民族凝聚力 宗教祭祀 人本意识
  • 简介:日前,上海某民办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磕头,引发热议。有家长认可这种普及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有学者表示如此推广孝道要慎重。学校开展孝道教育,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但具体做法值得商榷。如今,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已不再跪拜父母;即便在古代,跪拜也有特定条件或情境,一般作揖即可。无论古今,跪拜都并非孝道教育的必选项。

  • 标签: 孝道教育 跪拜 民办学校 传统文化 学生集体 日常生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教音乐是根植于华夏民族土壤的宗教音乐,亦是纵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数千年的音乐"活化石",其产生、发展、流变均受到宗教、民族学、民俗学、音乐学的影响。自唐朝南诏时期传入云南的道教文化,经历了时间的洗练,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影响,焕发了新的生命。洞经音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地域性很强的道教科仪音乐。对云南道教音乐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梳理民族音乐理论的地域性研究。

  • 标签: 云南 道教音乐 音乐本体 研究
  • 简介:南朝是道教仪式音乐史上极重要时期,其仪式音乐略可分南北两支,北方天师道承东汉旧仪并吸收灵宝仪而发展。南方以灵宝派为大宗,承东晋灵宝传统,兼收天师道、方仙道及佛教之仪而发展,到陆修静总其大成后形成规范模式并绵延后世。时见主要仪式有天师道的上章,灵宝派的投简、度亡、传授诸仪,且为后世沿用,尤以授度仪程序最严整、音乐最丰富、结构最规范,成为南朝宋道教仪式音乐的经典。

  • 标签: 南朝 道教仪式 陆修静 授度仪
  • 简介:3月13日上午,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县直机关140多名妇女在县妇联的统一组织下,来到沱江镇大鹿冲村巾帼绿色基地参加植树活动,共栽下桂花树700余株。

  • 标签: 江华瑶族自治县 妇女 湖南省 桂花树 植树 鹿
  • 简介:瑶族起源于中国,瑶族研究也发轫于中国。中国学术界在不断深化国内瑶族研究的基础上纷纷走出国门,展开了海外瑶族的考察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的海外瑶族研究成果(特别是关注度比较高的族群迁徙、历史、文化、经济、身份认同等主题)进行系统搜集和分门别类的梳理,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国内学术界海外瑶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而更好地构建中国瑶学史的知识谱系。

  • 标签: 海外瑶族研究 中国瑶学史 学术谱系
  • 简介:瑶族先民是一个山地民族,住山狩猎。《风俗通义》记载:“蛮氏本荆蛮之后,姓盘”盘姓是瑶族的第一姓。从元代开始,在湖南南部和湘桂粤边界地区分布的瑶族下山定居,江华瑶族是在大规模迁徙中瑶族人民形成的聚居地,以姑婆山脉一支脉钩挂岭划分,分为岭东及岭西。高山瑶定居于山势陡峭,多属山地的岭东地区,平地瑶定居于地势平坦多属丘陵的岭西地区。

  • 标签: 瑶族民歌 音乐文化 平地瑶 江华 《风俗通义》 地区分布
  • 简介:通过对瑶族信歌的考证,参考其他材料以及在广西边境瑶族难民的采访所得材料,在此基础上,对瑶族迁入越南分期研究(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以具体实例为着力点,分析各时期瑶族迁入越南的特殊原因和路线,然后归纳出中越边民和瑶族迁徙往来的规律。

  • 标签: 瑶族 迁徙 越南 信歌
  • 简介:女书作为江永瑶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女书的文化生态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文生态两部分。女书社会人文生态已经不复存在,女书自然生态变迁不大。论文不赞成女书传人的认定和女书商品的泛滥开发。当前女书文化生态的保护就是女书资源保存的电子化与正规化,传承的另一面是在此保存的基础上通过"雅文化群"和"生态村旅游"加强宣传。

  • 标签: 女书 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很容易陷入两个方向相反的误区:倾向于认为文学具有普适性意义的人往往不自觉取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某种看似普遍实则教条的律令,这导致他们苛刻地用某种单一的美学或思想标准来芟削样态不同的文学现实;另一类人则在无法删繁就简的多样性之中,陷入相对主义的迷窟,无法也没有勇气做出价值的判断,并且常常因陋就简地套用“民族性”的话语陈词。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作家论 集体性 瑶族 贺州 “民族性”
  • 简介:向天坟是我国西南彝族墓葬群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墓葬形式.此类墓葬都在墓顶留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以便于死者火化之后盛于瓦罐中的骨灰埋葬到凹口处,并且还要在坟中央垒起一堆向着天上紫微星的土堆.结合道教《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中对星辰崇拜中北斗七星信仰的阐释,不难看出彝族向天坟与道教星辰崇拜有直接渊源关系.

  • 标签: 彝族 向天坟道教 星辰崇拜 北斗七星
  • 简介:任何宗教或社会团体,只有着眼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事业,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得到大众的认可。“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是道教慈爱思想的旗帜和宣言,积德行善是道教徒实现长生成仙终极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济世利人一直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开展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活动,既是道教徒践行教义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道教体现自身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对于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标签: 中国道教协会 社会服务活动 慈善 公益 道教事业 社会团体
  • 简介:公平正义的追寻,铸就了江华法院人持正守一的司法品格;法律职业的特质,培育着博学笃行的司法智慧;审判执行的历练,锤炼出一往无前的司法勇气。成立于1950年6月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现内设15个部门,下辖6个派出法庭,年均审理和执行各类案件2200余件。至2015年,江华法院由建院初期的11人发展壮大为95人,

  • 标签: 江华瑶族自治县 法律职业 两岔河乡 纪律教育 王臣 法院内部
  • 简介:乳源县城亮点有三:一寺一石一菜。寺是云门寺,就在县城边上。名气虽在南华寺之下,但亦有历史传统。云门一宗,大有来头。公元923年,由云门宗始祖六祖惠能九传弟子文偃禅师所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寺内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较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并序》。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禅堂、斋堂、教学楼、功德堂、延寿堂等。常住僧众约一百余人,日常上殿、过堂、坐香、出坡等佛事尊丛林制,如法如律,是"农禅并重"的禅宗道场。其中,虚云大师百年传奇

  • 标签: 云门宗 泰禅寺 文偃禅师 天王殿 南华寺 佛教禅宗
  • 简介:道教神话是基于中华民族远古神话传说和道教教义之上的神话体系。它随道教的产生而产生,随道教的发展而发展,以道教长生不老,人人修道皆可成仙的教义为根本,吸收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又有道教学者引入了儒学纲常名教的观念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甚至是部分佛教的思想,使其包举宏纤,雅俗兼具。道教神话想象雄奇瑰丽,波澜壮阔,浪漫多姿,又贴合现实,为我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神魔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 标签: 道教 神仙 神话 古典小说
  • 简介:道教的艺术作用论,基于其"道艺"观,源于道家而逐渐超越道家。《太平经》明确艺术有"炼性"、"益世"的作用,脱离了道家与黄老排斥"五音"、"五色"的思路;葛洪论证"文非余事",其目的是阐明道教"不得无文";成玄英认为"乐音和性",且可"上调阴阳,下和时俗",作用非常广泛;谭峭论证音乐能以"感激之道"起作用,进而实现道教的"教化"目标。所以,后世道教总结艺术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是"道门文扶",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 标签: 道教 艺术作用论 审美
  • 简介:在明代,政府对道教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文章分析了明代政府的道教观,剖析了明代政府的道教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总的说来,明代对道教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由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一套管理制度随着明王朝由盛至衰,逐渐丧失了其积极作用。

  • 标签: 明代 道教 管理制度
  • 简介:中国道教协会一直重视道教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在武汉音乐学院等高等音乐院校的支持下,积极培养道教音乐人才,恢复道教科仪传统,支持地方道协和宫观组建自己的道乐团。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先后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北京、广州、成都、南昌、武汉、金坛、上海、兰州、昆明等地连续举办15届道教音乐汇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 标签: 道教音乐 音乐发展 武汉音乐学院 中国道教协会 改革开放初期 高等音乐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