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农业日本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其中农业人口1279万,占总人口的22.6%.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耕地短缺,土壤贫瘠,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但日本现代农业却发展迅猛,年农业增加值达1200多亿美元,占GDP的2.5%,农户平均年总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约70万元人民币左右).……

  • 标签: 日本现代农业
  • 简介:“具像雕刻”的变化抽象雕刻的迅速抬头,也促使具象雕刻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具象”这个词开始被使用,是1950年前后的事。在那之前,一直使用“写实”这一名称。与抽象、非具象对立的概念都用具象来统括,这本身就意味着具象这个词“不是单纯写实”这种意思。到了五十年代后半期,对法国近代现实主义的疑问和逆反心理高涨了起来,正如从1952年到1957年间逗留在法国的柳原义达所述:“量不是作为重量,而必须是作为紧张感而解释”。以量块的构筑为基本的正统

  • 标签: 具象 具像 日本美术 五十年代 紧张感 现代美术
  • 简介:<正>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及1978年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以来,日中两国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的各类音乐团体、剧团纷纷赴日进行公演,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国音乐学者也纷纷发表学术报告,把日本音乐文化介绍到中国。据我所知,至今为止作为正式访问中国的日本音乐家,是以演奏家和作曲家为中心的,

  • 标签: 先锋派 日本音乐 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 音乐作品 剧团
  • 简介:20世纪初伊莎多娜·邓肯针对芭蕾而创作了自由舞蹈,总称之为创作舞蹈,此后使用“壬夕、タソタソス”。有德国和美国两大系统。20年代是德国舞蹈鼎盛的时代,出现了鲁道夫·拉班、玛丽·魏格曼等著名人物,他们于1913年在阿斯考纳相会,曾演出《魔女之舞》(无音乐)。德意志系统的特点是对时代状况的敏感绝望,都市孤独感等为主题,强调舞蹈的空间艺术。稍迟一些的美国玛莎格兰姆、桃丽丝·韩芙莉为代表的人物,和德国共能的出中以绝望和死为丰颢.

  • 标签: 舞蹈 现代舞 芭蕾 演出 创作 音乐
  • 简介:日本现代的设计思潮的形成具备了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其形成与发展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外部文化的融入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设计思潮也在影响着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现代设计 传统创新 继承发扬 日本文化
  • 简介: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及教育改革的成败.为此,日本除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之外,同时还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对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包括教师的选拔、聘任、组织管理及任职评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师,发挥教师的整体效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 标签: 人事制度 教育改革 都道府县 现代日本 教育工作 教育质量
  • 简介:日本人口密度大,除海洋资源外其他资源匮乏,极其依赖进口。在这些客观条件下,催生出以小而精为特点的日本设计。二战后,日本学习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并且有机地结合本国美学中的留白主义、禅宗思想观念,形成了世界上特有的双轨制设计模式,在世界设计中独树一帜。

  • 标签: 平面设计 双轨制 简约
  • 简介:本人拟以当今日本金泽地区三种著名传统漆工艺的现状为依托,析解从传统文化中成就的传统漆工艺之当代所为。传统漆工艺非工匠所专属,其不仅承接现代应用工艺的走向,也应为今天艺术院校漆艺课程教学的科目之一。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广州美术学院,正期待让传统漆工艺于接轨现代应用来营造具地域特色之教育模式。那么,打开课程中以使用天然漆材来进行教学这扇被尘封多年的门,正是当务之需。

  • 标签: 传统漆工艺 漆艺教学 现代应用
  • 简介: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公元600年大和、奈良时代,直到明治维新为止,它一直在中国古典思想与文化的熏染蒙盖之下,然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则由中国古典文化转而为急速地西化。日本现代是受了西洋文化刺激的外发型开化。大正时代这种激进的现代化与"脱亚入欧"反而促成了日本再次回顾中国的契机。发生在大正时代的"支那趣味"热赋予现代日本对中国再认识与自我认识的良机。本论文以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中岛敦为例,围绕"支那趣味"热期间日本文学界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再次接近所产生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日本现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接纳形态。"支那趣味"借助于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推进了文学、美术的多样性发展。日本作家通过亲身体验现实中国,书写了大量的异国风味的作品;与此同时,他们中一些作家把现代人的苦恼与人生思考带入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中,加深了对中国古典的理解,进而创作出他们自己的中国古典题材作品,形成接纳中国文学最深刻的写作分野。

  • 标签: 日本现代文学 “支那趣味” 异国风味
  • 简介:陶瓷艺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较之中国的陶瓷发展历程,日本的陶器和瓷器出现时间都晚于中国。4至5世纪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须惠器到17世纪从九州有田开始掌握真正的制瓷技术,日本陶瓷艺术家创造了大量具有本土风格和相应时代特征

  • 标签: 陶瓷艺术 日本陶瓷 现代陶艺 陶器 艺术家 发展历程
  • 简介:日本的平面设计在战后短短30年里,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同时又注意保护民族传统精髓,确立了自己民族的设计风格,形成了成熟的设计体系。本文从视觉元素、构图和传统意韵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其艺术表现形式。

  • 标签: 日本 平面设计 招贴广告
  • 简介:砺玻山田川(TonamlYamadaGawa)坝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将由富山县管理,现正在由藤田(Fujita)公司施工建造。该坝坝高59m,坝顶长度216.5m,坝体方量140×10^8m^8,设计总库容3×10^m^8,

  • 标签: 混凝土重力坝 坝顶 坝体 坝高 混凝土浇筑 库容
  • 简介:摘要:日本的治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教授主导型、校外人员参与型和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型的治理模式。日本大学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大学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大学评价体系都有启发意义。我们要通过吸收借鉴他国大学的治理优势,来加速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治理模式 现代大学 治理能力
  • 简介:张:据我所知,战前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主要以汉学和中国哲学为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社会主义中国为对象的现代中国研究也相当活跃。请加加美先生介绍一下战后日本关于现代中国研究的发展和特点。

  • 标签: 日本 中国学 现代 爱知大学 加加美光行 汉学
  • 简介:摘要从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资本主义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家都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诉求。在本文中,将从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述的方式,阐述日本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得出“傲慢”与“偏见”是中日两国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矛盾导火索,是形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从消除偏见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理性对待日本这个邻邦。

  • 标签: 日本文学 民族主义 国民精神
  • 简介:审视东亚现代化的新视点──[日本]苦菜隆,宋成有译一.现代化类型向后现代化类型的转换当今东亚地区(包括日本、中国、亚洲新兴工业经济群和东盟各国等区域)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它的高速增长颇有令人惊异之处。众所周知,这种高速增长已使全世界舆论哗然,竞相争鸣的...

  • 标签: 工业化阶段 东亚现代化 后福特主义 工业化模式 新视点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简介: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日本社会的教育发展观及其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对1868年以来日本教育发展的影响.阐述在"教育立国"方针的指导引下,日本的政府、企业、家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得到已迅速普及和提高.深入了解日本现代教育的发展状况,借鉴和吸取日本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 标签: 教育发展 日本 近现代 教育 政府 企业
  • 简介:文章从日本“战后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内容的归纳分析,以及“战后派文学”与“原子弹文学”的比较中,得出“战后派文学”立足于历史事实与文学真实,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去洞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并果敢地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争中扮演了侵略者、占领者角色,真正形成了日本现代反战文学的“高峰”。

  • 标签: 战后派文学 反战文学 原子弹 侵略战争 军国主义者 日本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