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土壤环境的综合评价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土壤质地、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等指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通过对不同地区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分析了土壤环境的现状,并提出了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结果发现,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过程是主要的土壤污染源,对土壤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包括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法规、推广生态农业和开展土壤修复与重建研究。

  • 标签: 土壤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质地 重金属含量
  • 简介: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有效地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建立符合电力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产生正确积极影响,满足电力发展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现行的电力企业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已逐渐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符合电力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就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改善展开探讨。

  • 标签: 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小儿左外叶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血流参数的正常变化规律,并分析各参数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回顾性收集261例自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进行亲体捐献肝脏左外叶移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早期移植肝多普勒血流参数,多普勒血流参数包括肝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HA)、肝动脉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HA)、肝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ity index,RIHA)、肝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HA)、门静脉流速(portal vein velocity,PVV)。其中232例术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转归良好且无血管并发症纳入本研究,按照入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200例)和验证组(32例)。在实验组,分析患儿术中及术后第1 d、第3 d、第5 d、第7 d血流参数的变化趋势及其正常参考范围,所得结果在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1)实验组:①PSVHA、EDVHA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降低-升高趋势,术后第3 d明显低于术中及术后第1 d,术后第5、7 d明显高于术后第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RIHA、PIHA于术后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升高-降低趋势,术后第1、3 d明显高于术中,术后第5、7 d明显低于术后第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PVV于术后各时间点高于术中(均P<0.01),且术后第7 d低于术后第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估算的移植肝血流参数正常参考范围,术中为PSVHA 18.4~98.3 cm/s、EDVHA 0~43.3 cm/s、RIHA 0.41~1.0、PIHA 0.51~2.0、PVV 19.0~83.7 cm/s,术后1周内为PSVHA 21.0~97.7 cm/s、EDVHA 0~32.7 cm/s、RIHA 0.47~1.0、PIHA 0.62~2.0、PVV 23.0~92.0 cm/s。(2)验证组:对血流参数变化趋势的验证,PSVHA、EDVHA、RIHA、PIHA、PVV变化趋势与实验组所得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4.3%(27/32)、84.3%(27/32)、78.1%(25/32)、78.1%(25/32)、87.5%(28/32);对血流参数正常参考区间的验证,验证组术中1例RIHA和PIHA低于实验组所得正常参考区间下限(占总数的3.1%),术后2例PSVHA低于正常参考区间下限(占总数的6.2%)。结论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参数随时间有其自身变化规律,可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小儿活体肝移植 肝左外叶 血流动力学 变化趋势 正常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耐药菌协作管理方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和神经外科ICU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其中2018年入住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共1 076例,采用一般耐药菌防控模式,2019年入住ICU患者为干预组,共1 237例,推行针对CRE的MDT防控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RE感染发现率、CRE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防控措施落实的依从性。结果采取MDT防控模式干预后,急诊ICU和神经外科ICU的CRE感染发现率分别由3.45%(14/406)和3.58%(24/670)下降至1.65%(9/547)和2.32%(16/690),CRE检出率分别由66.21%(96/145)和57.72%(86/149)下降至41.11%(51/124)和33.06%(40/121),病原菌均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为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65.00%(78/120)显著提高至92.73%(319/344)(χ2=55.382,P<0.05);且干预组在单间隔离落实率、专组化护理率、物表清除率以及医疗用品专用率上较对照组有所提升(χ2=21.646、18.116、39.869和19.713,P<0.01)。结论通过构建基于MDT模式的耐药菌多部门协作防控能有效提升ICU内CRE的防控成效,降低CRE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多学科诊疗模式 医院感染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