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传统教养方式中,大多数由母亲负责幼儿的教养问题。但随着时代日新月异,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不断涌现,有学者提出,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期儿童的身心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幼儿情绪行为问题与父亲参与教养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父亲参与教养对于幼儿情绪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本文建议,父亲应当积极参与幼儿的生活和教育,耐心观察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

  • 标签: 幼儿,情绪行为问题,父亲参与教养 策略 探究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广州市学龄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调查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社交能力的关系,并把夫妻的婚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加以考虑,考查其是否在父亲教养行为和幼儿交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父亲不同的行为对幼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婚姻可以明显弥补父亲教养的不足。

  • 标签: 父亲 教养行为 幼儿 交往能力 婚姻质量
  • 简介:以9对0—6岁儿童的父母为对象进行访谈,通过质的分析探究母亲对父亲角色的态度及其与父亲教养参与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母亲认可父亲教养价值,但认为父亲教养天性不足,且对父亲教养动机、教养技能评价相对较低。母亲态度与父亲教养参与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关联。母亲态度的类型及其在父亲教养参与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母亲态度 父亲教养参与 父亲角色态度 质性研究
  • 简介:好奇心是个体人格、个性发展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如何处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对缺失与幼儿成长需要的关系是建立和谐父子关系和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文章基于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好奇心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幼儿好奇心的因素,提出了引导父亲形成正确教养方式的途径:建立敏感的父子关系.采取科学的教养形态,提高父亲的参与度。

  • 标签: 父亲教养方式 幼儿 好奇心
  • 简介:为了解家庭教育中"攻击性"这一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实施健康家庭教育提供依据,在文献分析、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的基础上收集项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父亲攻击型教养方式七因子模型:督促攻击、默许对朋辈的攻击、责罚、惩罚对长辈的攻击、默许对长辈的攻击、攻击示范、攻击性教养观。此模型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这对于我国家庭教养方式本土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攻击型教养方式 父亲 探索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父亲教养投入的远端及近端影响因素,探讨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父亲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养投入的关系,以及父亲抑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父亲角色观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72名儿童(年龄12岁以下)的父亲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父亲教养投入[(2.86±0.58)分]与其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的冷漠[(7.30±3.86)分]呈负相关(r=-0.175,P<0.01),与关怀[(10.46±3.98)分]呈正相关(r=0.291,P<0.01),与父亲抑郁水平[(7.07±5.09)分]呈负相关(r=-0.266,P<0.01),与父亲角色观念[(61.52±5.92)分]呈正相关(r=0.522,P<0.01)。(2)父亲角色观念在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5,占总效应的35.71%),在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6。(3)父亲抑郁水平对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69,P<0.05),对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21,P<0.001)。J-N法简单斜率检验显示,两个模型中的简单斜率的大小和显著性随父亲抑郁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变化。结论在原生家庭中曾经受到的父亲教养,是父亲自己对孩子教养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中父亲的角色观念起中介作用,父亲的抑郁水平在其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父亲教养投入 父亲角色观念 抑郁 原生家庭
  • 简介: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人物之一,父亲对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中班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的量(参与教养的时间)和质(积极教养行为)对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以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仍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2)控制母亲积极教养行为后,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女孩的合作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男孩的主张性,对女孩各项社会技能的预测均不显著。(3)父亲参与教养时间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水平低组儿童的合作性、主张性、责任感、自我控制及总体社会技能,父亲积极教养行为边缘显著预测母亲积极教养低组儿童的合作性和总体社会技能。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对母亲消极教养具有缓冲作用,其中父亲参与教养时间的缓冲效应更明显。

  • 标签: 父亲参与教养时间 父亲积极教养行为 早期社会技能 学前儿童
  • 简介:为研究高中生心理弹性对父亲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对随机抽取的天津市36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中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均呈现显著负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父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之间起到显著中介作用。

  • 标签: 高中生 主观幸福感 父亲教养方式 心理弹性 中介
  • 简介:摘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章贡区两所幼儿园的有二孩的父亲进行行问卷调查,并分别从两所幼儿园选取两名二孩父亲进行访谈。结果发现:管教约束孩子方面经验缺乏;缺乏高质量的陪伴等现象;研究意见:运用情感约束的方法帮助孩子成长,同时增加陪伴的时间和情感投入。

  • 标签: 二孩政策 父亲参与教养 二孩幼儿
  • 简介:[摘要]家庭系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对父亲的研究备受关注,并证实父亲在参与教养和亲子关系上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并与母亲的影响有差异性。根据父子依恋在父亲参与教养和幼儿安全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父亲应转变观念,直接与间接参与幼儿教养;家庭需各尽所长,完整发挥家庭教养功能;幼儿园应科学指导,承担亲职教育职责等教育建议。

  • 标签: []  父子依恋 幼儿安全 父亲参与教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父亲在幼儿成长中的角色逐渐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幼儿绘本成为了引导和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媒介之一。下面将深入探讨幼儿绘本中父亲角色的教养态度以及呈现的亲子关系特点,旨在揭示这些绘本如何影响幼儿对父亲和亲子关系的认知,以便更好的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 标签: 幼儿绘本 父亲角色 教养态度 策略
  • 简介:饱受各界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部分违法行为的入刑规制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在脱离劳动教养制度肆意适用侵害人权的同时,更要防范因部分违法行为入刑规制而又陷入到重刑主义侵害人权的泥淖之中。对此,应该重视人权保障,强调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用现代的法治观念来引导和加深公众对恢复性司法和开放式处遇的认识,发展和完善符合国际新趋势的社区矫正制度及相关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刑事法律体系在内的规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形成一个协调有序、衔接自然的违法行为规制体系,在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同时又实现对人权的充分保障。

  • 标签: 人权保障 恢复性司法 社区矫正制度
  • 简介:利用修订后的“父亲参与教养父亲教养效能感”问卷对长沙县城区300名3—7岁幼儿的父亲进行调查,发现父亲效能感各维度与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有显著相关,父亲效能感不仅对父亲参与教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且其它的相关因素也通过父亲效能感对父亲参与教养起间接作用。为此,可通过干预父亲效能感的方式来提高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

  • 标签: 父亲参与教养 父亲效能感 幼儿
  • 简介:以3045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价版的父亲卷、青少年依恋问卷中的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问卷、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情绪性维度进行测量,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协同教养的生态模型和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父子依恋在父亲协同教养的团结、贬低行为与青少年同伴依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青少年的情绪性在父子依恋影响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情绪性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当青少年情绪性升高时,父子依恋对青少年同伴依恋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完善协同教养的相关理论,对加强青少年家庭中的父亲协同教养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父亲协同教养行为 父子依恋 同伴依恋 情绪性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不仅包括幼儿正常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也包括幼儿是否具备社会化的基本技能,诸如是否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共情能力、同理心等。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皆对幼儿有重要影响,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家庭能够帮助幼儿理解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本要素,并且在温情友爱的氛围下成长的幼儿也更容易与他人主动建立友好关系。反之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孩子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因欠缺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很容易遇到障碍。本文主要研究了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内涵及研究价值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影响。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幼儿 社会行为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初中生欺凌行为不断在新闻热点中出现,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初中生的校园生活。欺凌行为对于初中生的影响比较大,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双方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人际关系、人格上的问题。欺凌行为的发生,与家庭教养模式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探究欺凌行为与家庭教养模式之间的关系,以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模式,抑制、消除初中生欺凌行为。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生欺凌行为背后的家庭教养模式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初中生 欺凌行为 家庭教养模式 分析 策略
  • 简介:母亲的态度决定着父亲如何参与孩子的抚育,国外家庭研究学者开始关注父亲角色及父亲参与育儿工作的重要性,    三、研究结果    (一)参与意愿  父亲的参与意愿一般是指父亲对育儿的态度

  • 标签: 亲职参与 农村父亲 参与意愿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中生学习积极性与其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联系,通过问卷法对高中生发放52份问卷。38.46%普通高中生学习积极性与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均为高分,25.64%两项得分均为低分; 15.38%的国际学校学生两项得分均为高分,38.46%两项得分均为低分,与普通高中生存在一定差异。结果发现: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所受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一定关联,在家庭互动中,支持型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发展。

  • 标签: 高中生 学习积极性 家庭教养方式
  • 简介:教养这一回事,人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都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