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适合施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LPI)的虹膜曲度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早期PACG 539例(920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LPI。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眼压和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的差异。结果LPI术后有610眼眼压下降至≤21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AOD500明显增加(P=0.014),其术前虹膜曲度值均≥0.210 mm;有253眼眼压仍>21 mmHg,术后AOD500小幅度增加(P=0.083),其术前虹膜曲度为0.197~0.209 mm;另57眼眼压无明显下降,AOD500无明显变化(P=0.558),其术前虹膜曲度为0.076~0.196 mm。结论术前虹膜曲度≥0.210 mm的早期PACG适合行LPI,术后AOD500增加明显,降压效果显著。术前虹膜曲度越高,其术后AOD500增加越明显,而且降眼压效果越好。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原发性 虹膜切除术,周边,激光 曲度,虹膜 生物显微镜,超声 角,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洛阳博爱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0眼)分为两组:小梁切除60例作为观察组,激光周边虹膜切除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χ2=5.89,P=0.015);观察组视力(logMAR)优于对照组(t=33.87,P<0.001),眼压低于对照组(t=22.03,P<0.001);观察组治疗后Hcy、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0%(9/60)(χ2=4.90,P=0.027)。结论小梁切除激光虹膜切除能更好地改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缓解其眼压及炎症反应,还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青光眼,外伤性 小梁切除术 虹膜切除术,周边,激光 疗效,临床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激光虹膜切除治疗青光眼。方法使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青光眼。结论从青光眼临床实践来看,激光虹膜切除的疗效最为确定、有效,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也比其他激光虹膜手术,如周边虹膜形成(房角成形)、瞳孔成形等更为充分。

  • 标签: 激光虹膜切除术 治疗 青光眼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是人群高发的青光眼解剖危险状态,是否应将激光周边虹膜切除(LPI)作为群体干预措施,广泛用于预防PACS转化为原发性房角关闭(PAC)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基于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加以验证。中山房角关闭预防研究旨在探究LPI对于预防PACS转化为PAC(包括急性和慢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病例数量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本文以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并阐述LPI不宜推广用于预防性治疗PACS,以期与眼科同道共同探讨。(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63-665)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激光虹膜周边切除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在2013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虹膜周边成形,观察组患者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0%,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成功率为62%,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虹膜周边成形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安全性高,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早期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虹膜周边成形术 早期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被分为两组,Ⅰ组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Ⅱ组不须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mo。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moⅠ组眼压为15.72±3.02mmHg,1/组为16.30±3.81mmHg,两组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别(P〈0.05)。Ⅰ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64±0.45mm加深至术后3mo的3.21±0.41mm,Ⅱ组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1.92±0.52mm加深至术后3mo的3.18±0.39mm.两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加深,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房角明显增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不仅能提高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青光眼视力,而且可彻底解除闭角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前房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CT在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0例,对所选入选者都施以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治疗,并利用OCT以及眼科A超评价患者治疗后的患眼眼压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1w和2个月的眼压分别是(17.34±2.51)mmHg、(16.91±1.28)mmHg,同术前的(20.67±1.71)mmH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1w以及2个月的患眼OA比术前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OCT对临床前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为量化分析此式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OCT 眼压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与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抽样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基于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占56.25%;有效11例,占34.38%;无效3例,占9.38%;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显效10例,占31.25%;有效14例,占43.75%;无效8例,占25%;总有效率75%,P<0.05。治疗后察组眼压为(19.2±2.8)mmHg,视力为(0.9±0.2);对照组眼压为(26.3±2.5)mmHg,视力为(0.5±0.1),P<0.05。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激光虹膜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抽样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基于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18例,占56.25%;有效11例,占34.38%;无效3例,占9.38%;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显效10例,占31.25%;有效14例,占43.75%;无效8例,占25%;总有效率75%,P<0.05。治疗后察组眼压为(19.2±2.8)mmHg,视力为(0.9±0.2);对照组眼压为(26.3±2.5)mmHg,视力为(0.5±0.1),P<0.05。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激光虹膜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NdYAG激光虹膜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8眼采用NdYAG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38眼均一次手术虹膜切除成功,术后1天后均恢复至术前视力,24小时后眼压恢复正常,前房深度>1/3,晶体无混浊加重,视野保持稳定。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NdYAG激光虹膜切除治疗治疗效果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NdYAG激光 激光虹膜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抽样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例,对照组基于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激光虹膜切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和眼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 18例,占 56.25%;有效 11例,占 34.38%;无效 3例,占 9.38%;总有效率 90.63%;对照组显效 10例,占 31.25%;有效 14例,占 43.75%;无效 8例,占 25%;总有效率 75%, P<0.05。治疗后察组眼压为( 19.2±2.8) mmHg,视力为( 0.9±0.2);对照组眼压为( 26.3±2.5) mmHg,视力为( 0.5±0.1), P<0.05。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激光虹膜切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期细节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2023.1-2023.12我院接收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眼压、视功能以及患者滤过泡形成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期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眼压水平,促进视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虹膜周边切除术 细节化护理
  • 简介:从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可以知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治疗单纯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有效,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UBM检查示前房角开放均>2个象限,(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使Nd

  • 标签: 切开术治疗 周边虹膜 型青光眼
  • 作者: 苏毅华 方蕾 魏雁涛 林树芬 魏伟 肖辉 凌运兰 刘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苏毅华为中山眼科中心在职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限制性玻璃体切除(LPPV)加压力控制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PCP)加人工晶状体植入(IOL)加后囊膜切开(PC)显微联合手术在周边虹膜切除后眼压(IOP)不降的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4月确诊为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施行周边虹膜切除后IOP不降,需行LPPV加PCP加IOL加PC显微联合手术的患者24例29眼,年龄(44.6±11.0)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IOP、最佳矫正视力(BCVA)、前房深度(ACD),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所使用的降IOP药物种类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IOP大于等于5 mmHg且小于等于21 mmHg、无疾病进展表现、无严重并发症为手术成功标准,分析手术成功率和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显微联合手术后平均随访(11.52±12.44)个月。末次随访时,IOP从术前的(33.12±9.25) mmHg降至(14.23±3.4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从术前(1.23±0.46) mm加深至(2.86±0.62) mm,用药种类3(0,3)较术前3(3,4)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BCVA(P=0.196)和房角关闭范围(P=0.478)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总成功率为86.2%(25/29);2眼出现局部脉络膜脱离,用药治疗后2周内恢复。结论LPPV加PCP加IOL加PC是治疗真性小眼球周边虹膜切除后IOP不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显微联合手术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IOP、加深前房、减少降IOP药物的使用,保持患者的视力,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式。

  • 标签: 真性小眼球 周边虹膜切除术 青光眼 玻璃体切除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后囊膜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周边虹膜成形(LPIP)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29例(3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急诊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依据激光术后24小时前房角开放范围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例(4眼),术后前房角开放范围≤180°;B组27例(27眼),术后前房角开放范围>180°。比较激光治疗术后两组症状、眼压及高眼压持续时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激光术后0.5小时、1小时以及3小时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患者术前眼压以及高眼压持续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尽早施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安全有效。患者术前基础眼压较高及高眼压持续时间较长均影响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急性,原发性 虹膜成形术,周边,激光 眼压 角,前房
  • 作者: 张秀兰 林凤彬 范肃洁 唐莉 唐广贤 谢琳 卢岚 原慧萍 聂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 0560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成都 610041,石家庄第一眼科医院眼科,石家庄 050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重庆 40112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哈尔滨 150086,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周边虹膜切除(SPI)联合房角分离(GSL)及房角切开(GT)作为新型的微创联合式,目前被证实在治疗合并透明晶状体或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中晚期PACG中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在临床上已用于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但其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用药仍缺乏统一的规范,影响了治疗效果的正确评价。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针对目前SPI联合GSL及GT治疗PACG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完整的规范专家推荐意见,包括手术适应证、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步骤、围手术期用药方法,以规范临床医生应用该技术治疗PACG的医疗过程,为更好地评价MIGS疗效奠定基础。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微创青光眼手术 周边虹膜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房角切开术 推荐意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虹膜切除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经NdYAG激光虹膜切除治疗20例(26眼)葡萄膜炎继发瞳孔阻滞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激光成功击穿虹膜,虽经术后积极抗炎治疗,8眼(30.8%)发生虹膜孔关闭。多次激光治疗后,最后100%的患眼获得了通畅的激光孔。在多次激光治疗中,击射点数为3~276点,激光能量为12~1877mJ。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0月,激光治疗术后100%患眼眼压已降至正常范围并稳定,无青光眼发作症状发生。激光虹膜的少量出血9例,占34.6%,暂时的眼压升高8例,占30.8%。结论NdYAG激光虹膜切除是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抗炎的同时,尽早行激光虹膜切除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YAG激光虹膜切除术 葡萄膜炎 闭角型青光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