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正>助动词、能愿动词和谓宾动词,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名称,但是它们所指的是同一批动词:能能够可可以会可能得(d)敢肯愿意情愿乐意想要应应该应当该必须许准好(吃饱了好干活)一般的汉语语法书,都承认这一批动词至少有三个共同点:①它们的后面都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带体词宾语。②它们都不能带后加成分“着”“了”“过”。③它们都不能重叠。这三条,说明这一批动词只具备有限的动词功能,不具备动词的全部功能。因此,人们把这一批动词看作动词这一大类之下的小类,或者称为动词的附类,而且从不同的角度

  • 标签: 谓宾动词 能愿动词 辅助动词 宾语 副词 谓词
  • 简介: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被人们比喻为文章的眼睛,只有眼睛传神,文章才能有神气。要使新闻标题新颖别致,精美传神,必须下功夫锤炼标题的词句,力求做到“题不惊人誓不休”。

  • 标签: 新闻写作 标题写作 动词 词汇研究 写作方法
  • 简介:1.什么是动词重叠1.1动词重叠的性质谈动词重叠,首先就要遇到究竟如何认识动词重叠的性质的问题。以往,一些专家学者已注意到这个根本问题。归纳起来,这些意见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种是动词重叠归属“形态学”(即词法),另一种是动词重叠归属“结构学”(即句法)。对此,我们同意前一种看法。

  • 标签: 动词重叠 名量 原式 动量词 有定 构形法
  •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语法的操作原则把动词放在"把"字完整句(即N0W0把N1VWn)的框架里加以观察,指出对足句成分(Wi)的描写是汉语动词研究的核心.

  • 标签: 动词 现代汉语 词汇语法
  • 简介:<正>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及物动词能带,但不是总带着宾语。有的语法书上说,“姓”这个动词总是带着宾语,如:你姓什应?我姓赵,他姓李。另外,“姓”后头不能带“了、着、过”。这些话都是对的,不过也有例外。请看下边这些例子:a.大孩子跟我姓,老二跟他妈姓。b.这孩子从小没爹没妈,什应也不姓。c.王书记本来姓李,他爹死了,他妈改嫁给

  • 标签: 不及物动词 带宾语 能带 语法 后头 例外
  • 简介:本文结合语义考察被动表述式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选择,分析自主动词比非自主动词更容易进入被动表述的原因,阐述被动表述式对动词选择具有制约作用。

  • 标签: 被动表述 自主动词 非自主动词 制约因素
  • 简介:<正>[说明]本文共收动词动词词组110条。条目用字,有的与词义有关,有的只是当地的同音字。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在字的左上角加~×表示。无适当同音字的,用方框“□”表示。词条排列,以声母p、p‘、m、t、t‘……为序。同声母的,先单韵母后复韵母;先阴声韵、阳声韵,再入声韵。全部词条编统一顺序号,以便释义比较异同时称说。词条先注本调,后注变调。文水话单字调的调值是:

  • 标签: 动词词组 同音字 分音词 词条 比较异同 入声韵
  • 简介:<正>本文讨论附着在介词前面的“所”及“所+介词+动词(或动词词组)”这样的一种所字结构的有关问题。所字结构(包括“所+动词动词词组”式的所字结构在内)中的“所”字具有指

  • 标签: 介词 所字结构 动词词组 吕氏春秋 指代 有关问题
  • 简介: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考察了汉语状态动词"死"与其对应越译动词"chêt"各自在句法功能、语义功能上的特点,从而找出两者在句法功能、语义功能上的异同之处,并找出异同之处的原因。

  • 标签: 现代汉语 状态动词 chêt 对比
  • 简介:动词向介词的虚化金昌吉0.引言0.1虚化(grammaticalization)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横跨历时和共时两个语言学上传统的领域,涉及词类转换、结构分化、重新组合等等重要的语言变化”①,是语法研究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理论课题。...

  • 标签: 介词短语 “被”字句 现代汉语 《中国语文》 “把”字句 《普通语言学教程》
  • 简介:动词“要”汉代起源说卢卓群0.引言助动词“要”,太田辰夫(1987)说“从唐代能看到”。江蓝生(1987)说“最迟在中晚唐‘要’字已单独作助动词。而在六朝时期未见单独用的”。王力(1989)说“唐宋以后,这种“欲”(按:指助动词)的意义也可以说成‘...

  • 标签: 助动词 “要” “欲” 半虚化 杨伯峻 主要动词
  • 简介:文章利用翔实的语言材料对山西阳泉方言的动词词缀“打”及“打”缀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揭示了阳泉方言乃至整个晋语在这一方面的特点。

  • 标签: “打” 动词词缀 阳泉方言
  • 简介:从“名动分立”出发来说明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遇到诸多问题,包括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缺乏内在联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确立汉语“名动包含”的名动关系,按名词向动词“虚化”的程度不同将形式动词的功能确定为“增强谓语的陈述性和宾语的指称性”。这个功能定位简单统一,不仅能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相关的现象。

  • 标签: 形式动词 名动包含 虚化 指称性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含[+属性]义动词和属性句洪波0.1汉语的性质形容词是表示属性的,动词中有很大一部分也能表示属性,能表示属性的动词都含[+属性]语义特征。不过含[+属性]语义特征的动词不一定仅含此一种语义特征,因而不能把含[+属性]语义特征的动词称为属性动词。我们把...

  • 标签: 表示属性 非自主动词 语义特征 心理状况 “三个平面”理论 动词构成
  • 简介:<正>本文讨论“单音动词+了”(简称为“动+了”)在下列结构中是否充当句法成分:改了就好|想走了|学会了|约他谈了|坐车跑了|坐了去|说完就走了和“了”有关的单音动词有四种类型,即a.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也可以单说,例如:说,看,洗,办,罚。b.动词不能单说,“动+了”却可以单说,例如:伤,病,完,死,忘。c.动词可以单说,“动+了”不能单说, 例如:爱,恨,在,是,敢。d.动词不能单说,“动+了”也不能单说,

  • 标签: 单音动词 句法成分 曹禹 “了” 连谓式 兼语式
  • 简介:有些动词是不具备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词汇性质的非程度动词,但在句子——篇章中可出现在日常口语对话“太V了”格式的答问句或少数非答问句中。这种非程度动词的“太V了”格式可划分为意愿类和非意愿类两种类型。相应的,非程度动词可划分为可“太”动词和不可“太”动词,可“太”动词又可再划分为意愿类可“太”动词和非意愿类可“太”动词。非程度动词在句子——篇章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说明词在句子——篇章层面的语法性质与词汇层面的语法性质有时并不一致。

  • 标签: 动词 篇章 分类
  • 简介:本文对《元曲选》中的动词重叠作了充分考察,并着重和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作比较,运用历时的观点,对以下三个目前尚存在争议的动词重叠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1)“VV”式和“V—V”式的关系;(2)“V1V1V2V2”式的来源;(3)动词重叠的本质。

  • 标签: 《元曲选》 动词 重叠
  • 简介:本文主要描写各种类型的"挨"字句的句子结构,着重分析其宾语的复杂情况及所含动词的性质和种类,并运用语义结构分析法,分析动词"挨"的词汇语义结构,在此基础上,描写不同类型的"挨"字句由词汇语义结构到句子语义结构的衍生过程,从而说明了动词的词汇语义结构对句子结构的制约作用。文章还将"挨"字句与其它遭受义动词句以及"被"字句进行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标签: “挨”字句 词汇语义结构 句子语义结构 作用动词
  • 简介:《系词》一文所揭示的指示代词“是”发展为判断动词“是”的变化轨迹不真实,故其结论“系词‘是’是从指示代词‘是’发展来的”不可信。笔者认为,古汉语中的判断动词不是从别的什么词“发展”来的,而是随着人们语言表达的需要自然而然“产生”的。

  • 标签: 古汉语 判断动词 来源
  • 简介:“重新理解”是把语言单位历史上的X意义理解成当代的Y意义。动词的“重新理解”,既可以抑制某种格式(如“出东门外”、“扔出车外”),可以让人们对某种格式产生理解和分析上的疑问(如“救火”),也可以为新匹配的产生建立语义基础,导致新说法的产生(如“凯旋而归”)。

  • 标签: 重新理解 重新分析 救火 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