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统计湘潭地区1981-2010年的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首先探讨了该地区风向风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湘潭地区N与C出现频率较高,风向为N的平均风速也最高。各站点历年平均风速有所不同,其中韶山站历年平均风速最高,湘潭站次之,湘乡站历年平均风速最低。韶山站与湘乡站年平均风速均随年份的递增呈下降趋势;而湘潭站年平均风速则呈增加趋势。韶山站月平均风速最大,湘潭站次之,而湘乡站月平均风速比较小。湘潭地区各站点历年最大风速也有所不同,其中湘乡站最大风速略高于湘潭站与韶山站。而且各站点最大风速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风天气预报提出若干思路,以期能够为准确预报大风天气现象,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大风天气造成的影响及损失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大风 风向 风速 预报思路 湘潭地区
  • 简介:摘要:利用1961~2020年60a湘潭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冬季 (上年12 月至当年 2 月) 气温资料,分析了湘潭冬季气温变化,根据 《暖冬等级》标准及暖冬指数定义,分析全市暖冬时空分布特征及暖冬事件变化,并对暖冬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湘潭暖冬事件和强暖冬事件呈增加趋势;湘潭共出现暖冬22次 (年),各站暖冬频率为35.0~36.7%,特别是90年代以来,暖冬事件频繁,并发生强暖冬事件, 6a出现了区域性强暖冬,以1999 年与2017年暖冬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暖冬的成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环流特征量等,对农业、林业、电力及人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暖冬事件 变化 成因 影响
  • 简介:摘要:“旅游+气象”已成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旅游与气象存在着天然的耦合关系,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安全和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旅游气象服务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建立完善旅游景区气象监测网和旅游气象服务系统为重点,深入挖掘旅游市场需求,制作完善的旅游气象特色服务产品,建立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提升全域旅游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我市气象服务的重点工作。本文通过目前湘潭市智慧气象平台系统对我市全域旅游气象服务运用及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同时明确气象服务与全域旅游的融合进一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 标签: 智慧气象 气象服务 全域旅游
  • 简介:摘要;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很多城市的文化发展十分受欢迎。对于创建城市文化来说,过程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创建成功,不仅可以使文化得到传播,更能让城市的发展独具一格。本文主要是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子进行分析,对于湘潭城市品牌的建设进行深入探索。

  • 标签: 多元文化 城市品牌创设 湘潭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气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些年来,由于气象灾害的频频发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加快发展气象监测服务对于我国的农业整体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经过了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的气象技术、气象装备以及一些列相关的气象服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气象技术保障领域,自动气象站和天气雷达的出现,帮助我国在气象监测方面实现了重大性的突破。本文即是在分析湘潭市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而更好的为湘潭气象服务领域未来的建设提出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同时,从对于湘潭市的气象服务工作分析当中,也可以管窥到我国当前的气象服务发展状况。

  • 标签: 湘潭市 气象技术 装备保障 现状 发展思路
  • 简介:摘要:随着湘潭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口向城镇的聚集使得认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增加,而以湖泊和植被为主的自然景观日益被不透水面所侵占,引发了热岛效应日益加剧。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利用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图像来分析湘潭地区地表植被指数变化、反演地表温度,得出热岛效应分级,结合气象资料和城镇化统计数据,分析该湘潭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变化。为今后应对湘潭地区热岛效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遥感 地表温度反演
  • 简介:摘 要:站前广场是轨道交通枢纽衔接空间,具有人流聚集、交通集散中心点和文化传播职能等职能,本论文主要以湘潭北站为例,将“莲”为主题,以莲茎为‘脉’、以莲叶为‘体’、莲花为“景”的手法,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为目标。该项目建设和实施经验可为未来轨道交通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的宝贵经验。

  • 标签: 交通枢纽站前广场 景观设计 体验感
  • 简介:摘要: 卡米洛·西特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奠基人,在其著作《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强调对城市建筑和地段设计应该从古代的历史空间中去寻找和谐与亲近的空间规律,并批判当时以轴线为核心,生硬和线条化的巴洛克式的公共空间设计模式。本文就基于西特的“人文”视角下,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点、线、面三个视角,分析街区公共空间,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 标签: 西特 人文主义 历史街区 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