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刘子翚的《花椒》诗从植物的形态,说到采摘的季节;又从楚辞记载,说到汉宫实用;与生姜、肉桂同为厨房里烹调美食的佐料,真是将花椒的身世、功能写得面面俱到!花椒,又名秦椒、蜀椒,具有温中、行气止痛、除湿通痹、杀虫解毒的作用。古人还将花椒与酒配伍,

  • 标签: 温中散寒 花椒 行气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采用滋阴润燥温中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120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参照组,各组均为60例,前者施以滋阴润燥温中法治疗,后者提供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总疗效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高,P<0.05,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将滋阴润燥温中法用于感冒后久咳不愈患者中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症状,值得采纳。

  • 标签: 感冒 滋阴润燥 咳嗽 散寒温中
  • 简介:每当乍暖还之时,韭菜便以它那娇嫩鲜绿的身姿应市。韭菜原产亚洲东部,在我国栽培历史已有3000余年。韭菜有“春香、秋苦、冬甜”之说,以春韭为最佳,

  • 标签: 中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摘要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龙江韩氏妇科临症中注重脏腑与八纲辨证,重视调畅气血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肝、脾、肾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在治疗痛经的治疗方面亦主要从肝、脾、肾、气、血等方面论治。而龙江地区,气候冷冽,临床多见凝血瘀型痛经,导师在临床上治疗该型痛经用温饱止痛饮化裁,每收佳效,故予以详细介绍。

  • 标签: 痛经 温饱止痛饮 龙江韩氏
  • 简介:摘要黎月恒教授认为"阳虚寒凝"为肿瘤发生的原因之一,治疗上采用温阳法,同时兼顾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综合其他治疗方法,临床获效甚佳。通过对黎月恒教授阳虚寒凝引起肿瘤病机的理解、治则治法及运用温阳法治疗肿瘤的经验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黎老的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 温阳散寒法 黎月恒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除湿抗毒汤中苦杏仁苷与橙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除湿抗毒汤的煎煮工艺。方法 以出膏率、苦杏仁苷转移率与橙皮苷转移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除湿抗毒汤的煎煮工艺。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确定最佳煎煮工艺为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90min,第二次加入6倍量水煎煮60min。实际值与预测值接近,RSD <2%(n=3)结论 优化后的煎煮工艺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良好,结果稳定可靠。

  • 标签: 苦杏仁苷 橙皮苷 煎煮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探究止痛中药烫熨技术的影响效果。方法:按照随机选取原则抽选本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收治的骨折患者共68例参与临床护理实验,将以上患者均分为34例的两组,对照组(34例)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辅助治疗,观察组(34例)则联合运用止痛中药烫熨技术开展临床护理,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DS 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更好,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佳,且P<0.05。结论: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止痛中药烫熨技术辅助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散寒止痛散 中药烫熨技术 骨折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伤寒论》中为何以生附子入药而不以制附子入药,观察生附子和附片配伍的四逆汤在药效学上有是否有差异。方法通过生附子四逆汤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生、制附子四逆汤对常压下对小鼠耐缺氧和抗寒冷的影响。结果小鼠最大给药量达80g/kg,按体重系数折算,成人(60公斤)日用量达4800g,为临床拟量的160倍;此是否是《伤寒论》中以生附子入药配伍四逆汤的原因,其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伤寒论 四逆汤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高良姜方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1月我院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32例研究组(接受高良姜方联合西药治疗)和32例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对比两组胃溃疡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胃溃疡治疗疗效分别为96.8%、87.5%,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高良姜方联合西药治疗胃溃疡疗效肯定,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较好的根除作用。

  • 标签: 高良姜散寒方 西药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瘀补血通络止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哈尔滨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具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共62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镇痛疗效、疼痛计分改善情况、体力状况(卡氏评分)改善情况的不同。结果62例患者随机入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以后,癌痛患者治疗组的整体疗效评估及计分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体力状况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论化瘀补血通络止痛膏在治疗癌性疼痛中配合三阶梯止痛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性疼痛 化瘀散寒补血通络止痛膏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暖宫七味治疗宫致不孕的效果。方法:随机方式将本院在2020年8月-2023年8月期间诊治的宫致不孕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暖宫七味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子宫内膜厚度较大,妊娠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致不孕患者采用蒙药暖宫七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蒙药暖宫七味散 宫寒致不孕 子宫内膜 妊娠成功率
  • 简介: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温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温疫,创立升降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温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温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温胃舒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温胃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 12 周,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证候疗效、病理积分、慢性炎症和萎缩改善方面皆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结论 温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对照组中成药温胃舒颗粒,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及可靠性均可信赖,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 温胃散寒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凝气滞型胃痛患者实施良附丸联合柴胡疏肝加味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凝气滞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为常用西药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为良附丸联合柴胡疏肝加味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为94.29%,对照组为74.2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29%,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良附丸联合柴胡疏肝加味方案对于治疗凝气滞型胃痛的患者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良附丸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寒凝气滞型 胃痛
  • 简介:摘要:白疕病因复杂,现临床多为对“热”型白疕的论治,对于寒湿型白疕论述很少,姜杰瑜老师临床多年,总结出经验方温

  • 标签: 姜杰瑜 寒湿阻络 白疕 温寒散湿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联合五苓治疗饮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就诊于门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辨证属于饮型共计62例,以桂枝汤联合五苓(简称桂苓汤)为主方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的差异稍作加减进行治疗,每日一剂,疗程为2周。结果62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愈21例(占33.87%),显效28例(占45.16%),好转10例(占16.13%);无效3例(占4.84%),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桂枝汤联合五苓治疗饮型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桂枝汤 五苓散 过敏性鼻炎
  • 简介:午睡起来,安璐敏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她还以为是哪个推销房子或者帮理财的,便冷冷地问,哪位?电话那头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璐敏,是我啊,我是乔秀云。乔秀云?安璐敏很意外,立即换了热情的语气:是你啊,你好你好,真没想到是你。两人争相问候起对方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怎么样?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裘山山
  • 简介:寒冬到来,古代的读书人怎么御寒?有人说,他们有取暖神器。有以'锦衾''香炉'御寒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有以'手炉'御寒者,张劭'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有以'暖脚铜缶'御寒者,苏东坡'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裹之,可以达旦不冷';李渔在《闲情偶寄·器玩部》中讲解了他制作暖椅御寒的过程,暖椅的抽屉'以板为之,底嵌薄砖,四围镶铜……置炭其中,上以灰覆,则

  • 标签: 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