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软膏治疗婴儿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周脓肿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清热软膏外敷治疗,对照组予百多邦软膏外敷治疗,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667,P=0.197),但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67,P=0.010)。治疗后,2组疼痛、肿块面积、局部皮肤颜色和皮温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疼痛、肿块面积、局部皮肤颜色、皮温症状积分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软膏治疗婴儿肛周脓肿无手术创伤,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肛周脓肿 清热凉血软膏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苦甘咸,犀角地黄玄,赤芍牡丹紫,营热邪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清热安宫汤治疗热型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2 例热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采用益母草和头孢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清热安宫汤治疗(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清热安宫汤在热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缩短恶露结束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清热凉血安宫汤 血热型 产后恶露不绝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因素,分析相应干预措施对其效果的影响,降低ITP患者的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ITP患者复发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单疱病毒(HSV)、腺病毒(ADV)、EB病毒(EBV)、血清巨细胞病毒(CMV)特异性IgM抗体量,并与正常50例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病毒感染对ITP复发的影响。同时,106例观察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激素组和中药组2组,各53例,其中激素组给予激素干预治疗,中药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水平、临床效果以及在感染率复发率的变化。结果ITP复发患者检出HSV抗体4例,ADV抗体8例,EBV抗体16例,CMV抗体30例,总病毒抗体有58例,占54.7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病毒抗体检出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M、IgA以及Ig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中药组患者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和出血症状控制时间明显低于激素组患者(P<0.05);患者的感染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中药组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激素组。结论病毒感染是引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给予中药干预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改善出血症状,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复发率。

  • 标签: ITP 复发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溢性皮炎患者应用清热利湿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的20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清热利湿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两周的治疗,每周进行一次复诊,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自觉症状以及皮损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以便对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由随访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痊愈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利湿汤对于脂溢性皮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清热利湿凉血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清热法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采取扶正清热法治疗。比较两组的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APTT、PLT、TT、FIB、PT、D-D和INR均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扶正清热法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扶正清热凉血法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 简介:1验案病例1杨某,女,37岁。主因面部反复起红斑、丘疹,伴瘙痒6月余,于2015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面部出现潮红,起红斑、丘疹,自觉瘙痒,曾在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症状可暂时缓解,但皮疹反复发作,此后每遇皮肤起疹瘙痒,患者即自行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药皮疹即消退,停药后又复发,久治不愈,

  • 标签: 激素依赖性皮炎 清热凉血活血法 验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清热汤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牛皮癣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40例牛皮癣患者主要于2019年6月-2021年5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对照组:清热汤,研究组:清热汤联合健脾解毒汤,观察指标:PASI评分、疗效。结果:两组PASI评分治疗前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的9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效率的70%,P<0.05。结论:治疗牛皮癣病症时,采取清热汤联合健脾解毒汤方案,将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牛皮癣 清热凉血汤 健脾解毒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拟清热解毒汤联合蒽林治疗银屑病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银屑病热证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蒽林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自拟清热解毒汤。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蒽林联合自拟清热解毒汤对于银屑病热证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自拟清热凉血解毒汤 蒽林 银屑病血热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化瘀类中药治疗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清热化瘀法,采用自拟基本方(水牛角、鲜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黄芩、紫草等)治疗,并与潘生丁、雷公藤、甲氰咪胍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4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清热化瘀类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単纯口服潘生丁和雷公藤、甲氰咪胍,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紫癜性 过敏性/清热凉血化瘀法 儿童 清热剂/治疗应用 甲氰咪胍/治疗应用 清热凉血化瘀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化瘀中药汤剂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清热化痰、化瘀中药汤剂鼻饲;两组均以1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及早应用清热化痰、化瘀治疗,可以促进病人早日苏醒,降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且用该中药汤剂行口腔护理,可大大降低霉菌感染。

  • 标签: 脑出血 手术治疗 昏迷 清热化痰 凉血化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利胆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7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小剂量654—2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利胆中药,观察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得到降低,且观察组的总胆红素降低幅度更为明显,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1.43%)(P<0.05)。结论清热利湿、利胆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黄疸出现时间,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清热利湿 凉血利胆 重度黄疸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清热方口服,对照组予复方青黛胶囊口服,2组均外用芩柏膏。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评分、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40例中,显效33例(82.5%),有效7例(17.5%),无效0例(0.0%),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40例中,显效16例(40.0%),有效18例(45.0%),无效6例(15.0%),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为85.0%。经秩和检验,Z=-2.371,P〈0.0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红斑、鳞屑、瘙痒、口干咽痛、心烦易怒、大便方面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PASI评分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银屑病 血热证 凉血清热方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清热解毒、止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属于实热型的疗效观察。方法地黄汤加减,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4例,占73.33%,好转12例,占20.00%,未愈4例,占6.67%。总有效率93.33%。结论用地黄汤加减治疗实热型过敏性紫癜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中医药治疗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热汤在小儿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研究对象时,纳入的患者人数一共是30名,经检查所有的患者均是小儿单纯过敏性紫癜的患儿,选取的时间区间是2022年4月~2023年4月。分组方法是数字表随机分组,分组情况是共设定两组,命名为对照、观察组,分别含有15例患儿。分组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疗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清热汤治疗。比照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汤的小儿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的应用效果。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阻止疾病复发,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 标签: 清热凉血汤 小儿单纯型过敏性紫癜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及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白疙,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白疙(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口服银屑灵(膏剂)和NB-UVB照射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中药药浴治疗。观察皮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程度)和皮疹面积的变化,以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PASI评分法)进行评估,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第6,10周后,PASI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降低,2组闾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5%和60.00%,第10周分别为91.43%和71.4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及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疙(热证)疗效可靠。

  • 标签: 清热凉血解毒 药浴 窄谱中波紫外线 白疕 血热证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方辅助治疗热盛迫血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方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5%,治疗组为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紫癜、腹痛、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及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清热方辅助治疗热盛迫血型过敏性紫癜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改善腹痛、关节肿痛、消化道及水肿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热盛迫血型 清热凉血方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运用中医清热大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过程中进行随证加减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评价两者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红斑、浸润、鳞屑、皮损面积等临床症状;皮肤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系统观察中医清热法固定方以及随证加减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中药固定方组总有效率为36.7%,中药随证加减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治疗前后PASI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随证加减组优于固定方组(p<0.05)。两组患者DLQI积分经过治疗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结论将皮损计数、DLQI指数作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治疗综合评价指标,中医清热法随证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固定方。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药治疗 血热证 随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