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胶原Ⅲ肾病(collagentypeⅢglomerulonephroPathy),又名胶原纤维性肾小球病(collagenofibroticglomerulopathy),是近年来认识到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的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出现大量异常Ⅲ型胶原沉积,它由超微结构发现胶原纤维,经免疫荧光染色判定为Ⅲ型胶原而命名。1979年Arakawa等首先报告2例患者,其肾小球内存在胶原纤维,而无指甲-髌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当时并未证实肾小球内胶原纤维的类型,直至1990年Ikeda等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首先证实了肾小球内沉积的胶原为Ⅲ型胶原。1991年Arakawa等和Imbasciati等将该病命名为胶原Ⅲ肾病,目前沿用的胶原Ⅲ肾小球病(collagentypeⅢglomerulopathy)由1991年Imbasciati等命名。

  • 标签: 胶原Ⅲ 肾病 肾小球病 胶原纤维 Ⅲ型胶原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IgA肾病,是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沉积所致的肾小球损害。不难看出,IgA肾病系免疫病理学诊断名词,即肾活检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在肾小球系膜区可见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沉积,常伴有C3沉积,而少见补体的前期产物如C1q和C4的沉积。

  • 标签: IGA肾病 肾小球系膜区 免疫球蛋白 治疗 免疫荧光染色 肾小球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 标签: IGA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孤立肾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0年5月~2000年8月收治的12例孤立肾病变患者.6例肾结石行肾盂切开取石术.2例孤立肾肿瘤,其中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2次行肿瘤剜除术.4例外伤性肾出血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因继发性出血而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6例孤立肾结石随访0.5月~6年,平均3.3年,肾功能好转.2例孤立肾肿瘤中,1例于剜除手术后4年复发而再次行剜除肿瘤,半年后死于肺转移.另1例未复发.4例肾外伤均痊愈.结论对于孤立肾病变应早期积极处理,尽量减少肾单位的丢失.

  • 标签: 孤立肾 治疗 肾病变 肾肿瘤 复发 肺转移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一种复杂性肾脏疾病,以肾脏组织系膜区IgA弥漫性沉积为特点,临床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但不伴有系统性损伤。本文就IgA肾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牛津分型 单纯性血尿 IGA 蛋白尿 诊治进展
  • 简介:病例患者为女性,27岁,因"尿检异常1年余"入院。既往长期肥胖,BMI最高达32kg/m2,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现病史:患者2011年7月(孕5月)孕检时发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蛋白尿(++),隐血(++),因妊娠未系统诊治,怀孕期间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IGA肾病 系统诊治 现病史 尿沉渣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患者:男,47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踝关节以下浮肿,1周后发展至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尿量逐渐减少。4个月前在当地就医发现尿蛋白(+++),潜血(+++),24h尿蛋白定量5.75g。血压170/120mmHg,白蛋白27g/L,胆固醇10.48mmol/L,尿素氮9.39mmol/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标签: 脂蛋白肾病 24H尿蛋白定量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mol/L 2002年 双下肢水肿
  • 简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由中心性肥胖启动,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ence,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肥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紊乱的临床征候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S通过肥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并导致肾损害,而肾损害又可以进一步加重MS,所以,肾脏在MS发生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中心性肥胖 肾病 病理生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异常
  • 简介:CD71分子,又称转铁蛋白受体(TfR),是与细胞的成熟、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分子,在许多类型的细胞表面均有表达。目前对CD71的研究已涉及到血液、肿瘤等许多与免疫相关的领域,但国内外对它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主要讨论它的功能作用与IgA肾病的关系。

  • 标签: IGA肾病 CD71 转铁蛋白受体 细胞表面 肾脏疾病 国内外
  • 简介:1976年Stamper和Woodruff发现一种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命名为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CAM是一类能介导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外基质黏附的糖蛋白。其种类繁多,作用极广泛,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与血栓形成以及肿瘤浸润和转移等多

  • 标签: 细胞黏附分子 IGA肾病 白细胞 内皮细胞 胚胎 发育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现代医学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MN,不少患者疗效不理想,并且有不同程度药物不良反应[1,2]。MN以蛋白尿、水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属中医"水肿"、"尿浊"等范畴,中药辨证论治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就本人多年来诊治本病经验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膜性肾病 中医病机 肾精亏损 中药辨证论治 MEMBRANOUS 分虚实
  • 简介: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目前肥胖者数目已超过9000万,预计未来10年将超过2亿。肥胖是一种疾病,1923年Preble等发现约40%的肥胖患者伴有蛋白尿(BostonMedSurgJ,1923,188:617—621.);1974年Weising—er首次报道4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改变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肥胖患者,其中仅2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AnnInternMed,1974,81:440—447.)。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病理诊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大量蛋白尿 肾脏病理改变 肥胖患者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病理学诊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病理表现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除IgA沉积外,多数病例可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沉积,IgG和IgM分布与lgA分布相类似。部分患者毛细血管壁可有IgA沉积,C,经常合并存在,而C1q和C4则较少或缺如。其病理改变呈多样化,无固定形式。目前IgA。肾病是亚太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2%左右,近10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只有5%~30%的IgAN患者经治疗尿检异常能完全缓解,大多数患者呈慢性进行性进展,在25年后大约有25%—50%的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而且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类型。由于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当前还无法针对确切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并不乐观,这在现代医学已成共识。本病中医归属于“尿血”、“腰痛”、“肾风”、“水肿”等范畴。吾师程晓霞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重点专科、杭州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研俱丰,笔者在脱产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有幸随师侍诊三年,未能悟透老师治疗IgA肾病经验全貌,只是管中窥豹,现将所知老师诊治原发性IsA肾病经验介绍如下,谨供同道参考。

  • 标签: IGA肾病 主任医师 病经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诊治 IGA沉积
  • 简介:患者:女,23岁。无明显诱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头痛14个月,加重20d,于2003年9月17日住院。14个月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乏力,偶有头痛、头晕,未予重视,3个月后测血压200-240/120~160mmHg,考虑“高血压病”,尿蛋白定量11.4g/24h,给予降压等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遂转入某院诊为“肾病综合征”,并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曾给予“泼尼松、倍他乐克、霉酚酸酯、雷公藤多甙、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肾穿刺病理检查 双下肢水肿 2003年 双下肢浮肿 尿蛋白定量
  • 简介: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另一类为继发性膜性肾病,常见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引起[1]。大多数MN患者,其5年的肾脏存活率大约为70%~90%,10年肾脏存活率大约为50%~60%。Hogan等[2]随访1189例MN患者,其5年、10年、15年的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6%、65%、59%。目前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ACEI类药物、单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加用环孢素、烷化剂等疗效均不佳[3~7]。经研究表明,长期免疫治疗可以造成免疫耐受,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MN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及肾脏的生存能力。而中医药在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中医中无膜性肾病一词,本病属中医的“水肿”、“尿浊”范畴。汉代张景岳在《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的基础上又根据五脏发病机制及证候将其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由来已久,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治疗膜性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兹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研究和诊治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沉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IgA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在中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0%~47.2%,而16岁~35岁的患者约占总病人数的80%[1]。IgA肾病的免疫荧光病理表现多为肾小球系膜区颗粒状IgA沉积,常伴C3沉积,约有20%~40%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2]。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尿血、水肿、虚劳等范畴。近几年来中医药在IgA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医药治疗 病人数 肾小球系膜 气阴两虚 虚劳 免疫荧光
  • 简介: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2],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慢性肾脏病,研究发现10~25年约有20%~30%的IgAN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3,4],目前是我国导致ESRD的最主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业已证实,早期诊断、准确的预后评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延缓IgAN进展的重要措施[5]。IgAN的诊断需依靠肾组织的免疫病理学检查,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沉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主要特征,但其表现复杂多样,从肾组织大致正常到弥漫系膜增殖伴新月体形成均可出现,因此临床工作中期望从肾脏病理变化获取更多与疾病预后相关的信息,这一领域已有不少研究[6,7],已发现多个组织学病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但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为了增加病理指标对评估预后的价值,许多研究者在综合考虑IgAN的多种组织病理学病变后,制定了多个IgAN病理评价方法。以下回顾性分析以往应用较为广泛的IgAN病理评价方法,包括综合性评价系统的Lee氏分级和Haas分型,半定量评价系统的Katafuchi积分和牛津分型。

  • 标签: 原发性IGA肾病 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IGAN
  • 简介:一些化妆品中为祛斑和美白而过度添加有机汞,长期使用可引起汞中毒。尤其是以肾病首发的汞中毒性肾病易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5例误诊为原发性肾病的非职业性汞中毒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汞中毒性肾病 临床分析 原发性肾病 非职业性 临床资料 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