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不断的加强,本文从入海河岸基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进行简单分析。它是通过自动化监测,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集软件和通信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可以为预报的准确度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

  • 标签: 入海河流岸基在线监测系统岸基站数据采集 处理传输
  • 简介:社会形态的更替"并非自然的恩赐",但具体制度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乡村与城市作为异质、互生的人类聚集空间,二者关系既是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力量的制约。对海河近代城乡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到,城乡关系由传统一元化特征转向了二元化分离。究其原因,既有半殖民化的时代背景因素和京畿腹地的地理因素,也与海河的自然特征有关。

  • 标签: 近代城乡关系 二元化分离 海河流域
  • 简介:河流区域系统调查旨在了解鹳河中游西峡县境内山地、平原和丘谷地带的聚落形态。调查面积约125~135平方公里,发现了近百处遗址,年代从仰韶中期一直到秦汉时期。通过系统调查,我们对调查区域内的文化面貌和各时期聚落形态的特点、变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信息反映出当地古代居民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和经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复杂变化。

  • 标签: 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形态 空间分析
  • 简介:桑干河是同朔地区最为重要的河流之一,它的开发利用对同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代秦汉至隋唐,由于军事需要,桑干河开发了漕运,但至辽金尤其是明代以后,桑干河漕运逐渐走向衰落;近代民国时期,为了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主要由官僚士绅牵头兴建了一批引水工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保障。

  • 标签: 桑干河 同朔地区 水利开发
  • 简介:森林是水源涵养功能的基础和载体,青海省北川河流森林覆盖较好,但当前流域内林地的水源涵养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青海云杉、白桦、华北落叶松、沙棘和青杨这5种在流域内典型树种,对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10个与水源涵养功能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分析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林种和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在林冠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的水源涵养能力最佳,华北落叶松次之,沙棘和青杨居末;但在枯落物层的比较中,华北落叶松、白桦和青海云杉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青杨居中,沙棘表现最差;而在土壤层的比较中,青海云杉和白桦同样水源涵养能力较好,沙棘居中,青杨和华北落叶松较弱。同时,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检验得到:青海云杉权重最髙,达到25%c,另外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占林冠、枯落物和土壤这3层比重最大,为70.51%。综合林冠、枯落物、土壤和层次分析比较结果,当前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青海云杉林地>白桦林地>华北落叶松林地>沙棘林地>青杨林地。这一结果为进一步讨论流域内植被景观格局和空间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水源涵养能力 林冠 枯落物 北川河
  • 简介:摘要任河是汉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水资源、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境内山大沟深平地少,山高水高人口多,洪涝灾害频繁,经济欠发达。针对任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重要地位和流域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特点,流域的综合规划应以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涵养水源措施为主要目标,以防洪减灾、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重点,适度建设小水电,兼顾发展旅游和水产养殖,这一规划思路综合考虑,全面规划治理、开发、保护的总体布局。

  • 标签: 综合规划 开发 保护
  • 简介:红水河流是西江经济带的重要渠道,本文在阐释全域旅游理念和流域规划原则的…基础上,研究了全域旅游视阈下的'流域旅游产品观'以及流域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思路,以期全域统筹共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标签: 全域旅游 流域 旅游产品
  • 简介:民国时期河南淮河流水灾频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水利失修。为了减少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设立水利机构、实施水利测量、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工赈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而且解决了农田灌溉排水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

  • 标签: 民国时期 河南 淮河流域 水利建设
  • 简介:河流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 标签: 红河流域 彝族 稻作 梯田
  • 简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35年1—3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四渡赤水河。赤水河因流经著名的丹霞地貌区水赤红而得名,水体色彩季节变化大,河水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20.6mm,年内分配不均,6—9月占65.9%。赤水河被誉为'美酒河',是闻名世界的茅台酒产地。流域上游无工业废水排放,自然植被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优越,拥有赤水丹霞保护区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

  • 标签: 域开发 开发可持续发展 河流域
  • 简介:2012年9月对太子河流39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并运用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鱼类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共采集到7目35种鱼类,鲤形目为优势种类,各采样点鱼类个体数量平均值为164.97尾,香农维纳指数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2,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1.38。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氮、河宽和溶解氧,太子河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 标签: 太子河流域 鱼类 环境因子
  • 简介:提起我的故乡天津城,海河当然是人尽皆知。海河,被我们天津人称为'母亲河',之所以叫'母亲河',是因为海河养育了无数天津人。这条生命的河流,如一条银龙盘绕在天津的土地上。海河是天津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河流,它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也是贯穿天津的一条大河。海河全长七十二千米,上方有桥梁八座,平均间距两千米,

  • 标签: 家乡海河
  • 简介:摘要通口河流梯级水电站通过企业提质增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整合以后,形成一个电厂管理两个流域梯级水电站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整合后如何有效的实现流域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了企业与电网调度部门间积极探索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几年来通口河流梯级电站优化调度及运行方式加以探讨分析,提出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运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及方法途径,以便能为加快实现流域梯级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进程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电站 水库调度 优化运行
  • 简介:摘要安徽省境内淮河流蓄滞洪区共有21处,总面积3060km2,区内人口126万人。目前淮河流蓄滞洪区启用标准普遍较低,1950~2007年,安徽省境内运用蓄滞洪区的年份有23年,共启用了172次。在霍邱县境内的行蓄洪区有城西湖、城东湖、邱家湖、姜唐湖。在2003年和2007年的大洪水中,霍邱县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均安全度汛,除了行蓄洪区运用造成的损失外,受灾损失大部分为涝灾所致。因此,对沿淮洼地和行蓄洪区实施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 标签: 淮河流域 蓄滞 洪区建设 管理思考
  • 简介:摘要窟野河流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本研究以此为研究对象,运用基流分割的方法估算得出窟野河流河川的基流量,并分析得出窟野河流河川的基流量的变化趋势,同时探究窟野河流河川基流量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对水资源评价、水保措施布设、合理进行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等流域问题都具有长远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基流量 变化趋势 驱动因素
  • 简介: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黑河流为例,基于黑河流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水生态区中,上游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次之,中下游极差,下游较差。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受到外在污染最轻、人为扰动相对最小;中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活动等外在扰动相对较多;中下游地区处于荒漠地区,河流、湖库等水体缺乏;而下游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少、水体受外来污染影响较小,流域水生态健康性压力相对较轻,但来水量相对不足、水生态系统栖息地条件极为脆弱,致使水生生物栖息地安全状况较差。

  • 标签: 黑河流域 水生态区 水生态健康评价 PSR模型
  • 简介:2016年6月19日~30日对渭河流周至段鱼类资源与其栖息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鱼类有2纲(硬骨鱼纲和辐鳍鱼纲)4目(鲤形目、鲈形目、鲶形目和鲑形目)6科(鲤科、虾虎鱼科、鲿科、鳅科、鲑科和鲶科)17属18种,其中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lagowskii与鲦Hemiculterleucisculus;常见种为红尾荷马条鳅Homatulavariegata。鱼类资源多度状况与水质差异显著相关,在渭河与黑河交汇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各样区种类分布较为平均,但群落数量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渭河流周至段鱼类组成较为简单,鱼类资源呈下降的趋势,丰富性程度不高。

  • 标签: 渭河流域 周至县 鱼类多样性 水质 鱼类栖息环境
  • 简介:从仰韶时代中晚期开始,出于土地崇拜的观念,为建筑建造举行奠基祭祀成为黄河流一种较为普遍的习俗。龙山文化时期,建筑奠基习俗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展,但黄河中游的郑洛平原一直是分布中心。仰韶晚期以降,随着史前城址的涌现,黄河流出现了位于城墙夯土中的奠基遗存,这标志着奠基习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结合考古发现和民族志材料,可以看出,部分位于城墙夯土中、房屋墙体下或居住面下等特殊位置的瓮棺,当不是一般的墓葬,而很可能是奠基仪式或祭祀的产物,其目的无非是借牺牲来慰解鬼神,以求建筑的稳固。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 瓮棺 奠基祭祀
  • 简介:基于1971—2000年的滦河水文站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滦县水文站的水文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利用VIC(variableinfiltrationcapacity)水文模型对滦河流的径流进行模拟,探讨该模型对滦河径流的模拟效果,并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径流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80年是滦河流径流的突变点,1971—1979年为该流域径流序列的基准期;该时期VIC水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的流量过程与天然径流过程较一致;1980年之后,因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情况变化因素影响,VIC模拟的月径流过程的确定性系数有所减小,1980年代,模型的模拟效果总体较好,只有1988年对于丰水期的模拟略偏小,然而从1990年代开始,模型对于丰水年的模拟偏小明显。定量分析计算出的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径流影响为54.9%,人类活动影响为45.1%,可见人类活动不容忽视。

  • 标签: 环境变化 径流 MANN-KENDALL法 有序聚类 VIC水文模型
  • 简介:河流新石器时代城址占全国范围内同期城址的半数以上,分属北方、中原、海岱三大文化区。就筑城材料而言,北方地区基本为石城,中原、海岱二区则为土城;就城墙主体的筑造技术而言,北方地区以砌筑为主,中原地区以版筑、夯筑为主,堆筑为辅,海岱地区以堆筑为主,部分夯筑,个别版筑;就城墙底部的处理方式而言,中原地区半数城址挖有基槽,北方、海岱地区则基本为平地起建。北方地区的石砌城址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中原、海岱地区的版筑、夯筑城址则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筑城技术的最高工艺。二者可分别以"北方模式"和"中原—海岱模式"命名,这些城址在早期文明化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河流域 仰韶—龙山时代 城址 筑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