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筋膜松解术是继小针刀疗法、刃针疗法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针具刀口只有04~05mm,切割、松解时一般只需达施术部位08~1cm深度,安全、高效、微创,而且适用范围较传统针刀疗法不断扩大,笔者运用该技术在临床中用以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例举如下

  • 标签: 浅筋膜松解术 顽固性偏头痛 乳腺增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 简介:目的:探讨颞动脉-颞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运用颞动脉-颞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的3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共行36侧半球手术,术后随访6~59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6例(83.9%)。22例术后6~45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血供重建效果良好12例(54.5%)。术后发生脑梗死、硬膜下血肿及头皮缺血各2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例遗留术区头发生长障碍。结论颞动脉-颞筋膜-脑贴敷术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阴茎下弯是尿道下裂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尽管手术方式和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但阴茎下弯的矫正常常困扰着手术医生,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尿道下裂手术时将阴茎皮肤下脱套往往会使阴茎变直,这说明阴茎下弯可能与皮下阴茎筋膜的异常相关。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组织样本实验组尿道下裂37例,对照组因包茎行包皮环切35例。所有组织均行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并通过同一位病理科医生阅片,其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根据病理切片阴茎筋膜中平滑肌的排列表现将其分为两型,I型:平行结构排列的正常平滑肌纤维,II型:发育及排列发育不良或者无排列规律的平滑肌纤维。尿道下裂组中I型11例,II型26例,对照组I型29例,II型6例。通过研究发现尿道下裂阴茎筋膜的平滑肌排列明显差异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尿道下裂疾病中阴茎下弯与阴茎筋膜的异常相关,本实验为初步的研究,接下来需要更大的样本进行研究。

  • 标签: 尿道下裂 阴茎浅筋膜 阴茎下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筋膜、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足踝外科治疗的23例24侧足部损伤,男15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42岁,左侧9例,右侧13例,双侧1例,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7 cm,术前采用CTA联合高频CDU定位穿支,设计超薄游离ALTF面积4 cm×5 cm~12 cm×18 cm,于筋膜、深交界层平面显露并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与微信定期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2块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皮瓣厚度3~6 mm,平均4 mm。术后随访8~16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损,2块皮瓣需要二期削薄,其余皮瓣外观满意,无臃肿畸形,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筋膜、深交界层平面逆行分离穿支血管切取超薄ALTF修复足部创面效果可靠,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超薄皮瓣 穿支定位 足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嘴角下垂、双下巴还有法令纹……随着年龄增长,脸上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无法抵抗岁月和重力,但依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减缓衰老。养成『筋膜坐』和『筋膜站』的习惯,是减缓衰老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能消除面部已有的初老痕迹。

  • 标签: 筋膜 皮肤松弛 面部 预防 减缓衰老 双下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可视拉钩在颞筋膜瓣切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拟行颞筋膜瓣切取的患者,按照颞筋膜瓣切取方式分为传统手术方式组[男6例、女3例,年龄(34±14)岁]、冷光源拉钩组[男6例、女4例,年龄(35±16)岁]以及可视拉钩组[男7例、女1例,年龄(30±14)岁]。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方式行颞筋膜瓣切取,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分别于冷光源拉钩和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行颞筋膜瓣切取。统计3组患者颞筋膜瓣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可视拉钩组患者切口长度为(3.6±0.8)cm,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12.6±1.6)cm和冷光源拉钩组的(5.8±0.9)cm,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0(23.3,25.8)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5.0(30.5,36.5)min和冷光源拉钩组的28.5(26.8,30.5)min,H=16.5、9.8,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冷光源拉钩组(H=6.6,P<0.05)。可视拉钩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3)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方式组的(34±4)mL和冷光源拉钩组的(30±6)mL,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冷光源拉钩组(P<0.05)。传统手术方式组、冷光源拉钩组和可视拉钩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3±4)、(34±6)、(31±7)m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颞筋膜瓣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冷光源拉钩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经拆线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便携式可视拉钩辅助下切取颞筋膜瓣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微创性 可视拉钩 颞浅筋膜瓣 供区美容修复
  • 简介:目的探索颞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cm×3.5cm.结论颞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 标签: 颞浅筋膜瓣 预置皮瓣 扩张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桡神经支的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14例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第一掌骨背桡侧缘或尺侧缘,带桡神经支的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4.5 cm×3.5 cm。11例供区直接缝合,3例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Ⅰ期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无坏死及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15个月,患指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肤色与周围组织接近,且皮瓣耐磨性好。术后皮瓣感觉恢复至S3+,两点分辨觉为6~9 mm,恢复痛温觉。患者能够使用拇指进行日常工作及生活。结论带桡神经支的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缺损具有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修复拇指缺损的理想术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拇指缺损 桡神经浅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筋膜减压丸对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筋膜减压丸;对照组30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时间、二期修复的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筋膜减压丸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住院总费用。

  • 标签: 筋膜减压丸 小腿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筋膜瓣在完壁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组慢性中耳炎患者28例,采用耳甲-耳道皮瓣联合颞筋膜瓣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耳内创面明显缩小,术后干耳时间为3~4周,外耳道形态正常。22例随访时间6~19个月,耳道及鼓室无炎性渗出或上皮堆积,未发生乳突炎。结论耳甲-耳道皮瓣与颞筋膜瓣联合应用可以同时完成乳突填塞和外耳道成形。乳突轮廓化、保护颞血管及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中耳炎 鼓室乳突切除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指背筋膜瓣及甲床扩大成型术治疗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患者,于创面的近端指背做筋膜瓣保留伤指长度及覆盖伤指远端创面,联合甲床扩大成型术恢复指端的外形。结果25例皮瓣完全存活,恢复伤指及指甲长度,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之的筋膜瓣及甲床扩大型术治疗手指远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恢复指端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甲床 感觉 二次创伤
  • 简介:摘要盆腔筋膜是争议较大的人体解剖部位之一。结直肠外科、妇科和泌尿外科根据专科手术的特点,分别对盆腔筋膜进行解剖标记,命名未能形成统一。对某些特定的解剖结构(如盆丛),不同学者对其位置的描述存在明显差异。标准解剖术语的缺失,给医师理解相应解剖结构造成困难,也阻碍了学科间的交流。本文结合尸体解剖研究、手术观察和文献复习,对盆腔临床解剖的常见困惑和盆腔关键临床解剖术语进行阐述,包括:(1)尿生殖筋膜和膀胱腹下筋膜是脏筋膜的组成部分;(2)脏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是两层独立的筋膜;(3)盆丛位于脏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汇合处的外侧;(4)从层面的观点来理解盆腔侧韧带;(5)把握筋膜理解的整体观点。

  • 标签: 筋膜 解剖学,局部 盆腔 妇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本文介绍以筋膜为蒂的前臂逆行筋膜皮瓣,旋转180°经腕部纵切口向手部明道转移,为因蒂部旋转后出现的皱摺增加腕部切口缝合的张力,采用在蒂部保留宽1cm皮条的方法,共用于10例除2例外余均一期愈合。认为皮瓣的长:宽在5:1范围内,可保安全无虞。更多还原

  • 标签: 筋膜皮瓣 手部创伤 腕部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切口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松解术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 标签: 游走罐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松解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为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对其采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肌筋膜刃针结合FM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利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对照组行电针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治疗组行刃针结合FM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和现有疼痛强度(PPI)的变化程度,分析评估以明确刃针结合FM治疗该病的疗效及机制。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 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 82.22%,两组治疗的疼痛均较前有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疼痛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实验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FM意大利理筋手法,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