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流浪动物救助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问题之一。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其前言中写道,“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ECOS科学治理新机制树立的“科技、人道、尊重、和谐”的流浪动物科学治理新理念与《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出发点不谋而合,ECOS治理新机制符合校园实施科学的流浪动物管理方式,多角度相互支撑,全方位研究建立一种流浪动物与校园共存的治理新机制。

  • 标签: 流浪动物 救助 教育 高校 科学管理
  • 简介:在英国,一只名叫“小奥”的白色猫头鹰被家族遗弃了。饲(si)养者为了帮它排遣寂寞,做了一只填充玩具猫头鹰来陪伴它。小奥每天都拥着这只小伙伴入睡呢!

  • 标签: 孤儿 动物 猫头鹰
  • 简介: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救助流浪儿童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菲律宾、加纳、中国等十几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

  • 标签: 流浪儿童 社会文明 学术研讨会 会议综述 中国
  • 简介: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 标签: 流浪儿童 救助模式 心理救助
  • 简介:(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摘要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巨增,城市中的流浪精神病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在街头流浪、露宿,有的还打砸伤人毁物,给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危害。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把市容市貌作为城市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而流浪在大街小巷的精神病人无疑成为了描绘各级卫生先进城市蓝图上的不和谐图标。流浪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无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病情无自知力,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讲清家庭住址)使得救助的难度更大。流浪精神病人是一个较危险的人群,也是最需要社会关心和救助的对象。宝鸡市康复医院承担着宝鸡城乡流浪精神病人的收治任务。笔者结合近半年的临床观察实践,对城市流浪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和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救助与管理Roams about the mental patient diagnosis and the rescue discussio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个人或者单位独自饲养或者管理宠物的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社会中的流浪动物数量也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同时,流浪动物攻击他人引发的损害责任承担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立足于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责任承担原则展开探究,并对以上问题如何得到更好的完善提出个人的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救助档案管理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重要举措和手段,对救助档案加强管理不但能够使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使整体社会救助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保障和维护其合法权益及隐私,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档案 管理缺陷 管理对策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的变化,尤其是精神层面上的变化越来越大。猫狗等宠物进入千万家庭,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帮助。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饲养人的疏忽或道德观念的缺失导致大量宠物动物流浪在社会中。据笔者在成都某高校校区所做的流浪猫调查报告显示,单是流浪猫一种动物,在1千亩的调查范围内就有100多只。

  • 标签: 宠物 流浪猫 法律法规 道德观念 调查报告 生活水
  • 简介:流浪儿童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他们的救助与管理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儿童救助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尝试利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等多方优势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网络,构建流浪儿童救助新模式。

  • 标签: 社会治理 流浪儿童 救助模式
  • 简介:摘要流浪乞讨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流浪乞讨人员影响和威胁着社会的安定。据调查,目前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救助对象甄别难、对救助对象的无理要求拒绝难、部门间协调配合难、重复流浪乞讨现象遏制难等难点。我们应该构建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救助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通过多媒体渠道弘扬主流文化,摒弃乞讨文化等的综合救助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

  • 标签: 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 社会保障
  • 简介:流浪儿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但是,与物质方面的救助相比,流浪儿童心理救助比较缺失。通过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流浪儿童的调查发现,流浪儿童在进站、住站、出站三个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需要结合流浪儿童救助站的现有条件,设计符合流浪儿童心理需求、对流浪儿童有切实有效作用的心理救助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重复流浪心理的形成,更好地实现流浪儿童救助

  • 标签: 流浪儿童 心理需求 心理救助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到自愿性的社会救助,经历了救助理念上的转变。其中,政府部门作为救助管理的主体,在不断推动着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向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尊严与权益。因此本文对流浪乞讨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解决,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 社会救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救助人员的心理情况。方法对485例流浪救助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焦急自评量表、抑郁量表与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396例流浪救助老年人完成调查。其中感到焦虑254例(64.14%),感到孤独388例(97.98%),感到抑郁314例(79.29%)。结论流浪救助老年人存在比较严重的孤独感和焦虑、抑郁情绪,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

  • 标签: 流浪人员 心理调查
  • 简介:广东省广州市积极开展以“保护儿童,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共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1222人次,帮助1220名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

  • 标签: 救助保护 流浪儿童 广州市 流浪未成年人 专项行动 广东省
  • 简介: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我国流浪乞讨救助文化建设,具体内容包括:厘清并确立我国救助管理的价值准则;注重并引导救助对象的主体建设;培育并推广社会的慈善救助行为。

  • 标签: 流浪乞讨现象 社会救助 社会慈善行为
  • 简介: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 标签: 流浪乞讨儿童 福利院 救助 “类家庭”模式
  • 简介:流浪少年儿童是指年龄在18周岁以上,离开家庭,脱离监护人的保护,流浪街头连续超过24小时.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的未成年人。据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2006年2月22日的报道,我国有15万孩子流浪街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目前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亿到1.5亿,抵得上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在我国.15万的数字同样不容小觑。

  • 标签: 流浪少年儿童 儿童救助 社会工作 《经济半小时》 中央电视台 未成年人
  • 简介: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民政部门估计,我国流浪未成年人大致有100万至150万,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对流浪未成年人实施及时的救助保护,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结合花都区救助管理站的救助工作实际,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的经验和做法,并谈谈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标签: 流浪未成年人 救助保护 流浪乞讨 救助管理站 民政部门 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