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虫病是由多房棘球蚴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特点是肿瘤样、浸润性生长,病情严重且致死率高。虽然虫病患者数量不多,但因其病情严重、并发症较多、治疗困难,故多需终身治疗。目前,临床上有3种虫病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治疗(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超声或CT引导下的介入、内窥镜介入),单纯药物治疗。本文分析了上述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正确选择虫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泡型包虫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4例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结果2例仅行肝部手术患者,术后规律口服抗虫药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3例仅行脑部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3年,随访期间1例出现肺炎并肺不张,1例出现腹水、黄疸、体力下降,另1例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2例联合行肝部分切除术和脑虫切除术患者,其中1例多次行脑虫切除术,至今随访5年,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休养。另1例,随访3年病情稳定,健在并能自理。4例单纯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其中1例随访3年病情平稳,1例出现腹水,1例出现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肢体水肿,另1例出现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肺炎等,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健在。结论肝虫病脑转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予以抗虫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原则上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再行肝、肺、脾等器官虫手术。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脑泡型包虫病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型肝虫病是我国西部偏远农牧区多发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但恶性程度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肝切除,但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尚无同一标准,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较广泛的术前肝功能评价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晚期肝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病灶穿刺引流术、药物治疗、肝移植。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晚期肝虫病理想治疗方法。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晚期肝虫病的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手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药物
  • 简介:摘要肝虫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灶生长方式类似肝脏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肝虫病灶不仅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还可经淋巴管和血管转移。肝虫病发生腹腔种植性转移极其罕见。笔者介绍1例肝虫病腹腔种植性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转移 腹腔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虫病(hepaticalveolarechinococcosis,HAE)因其周围侵蚀性和远处转移的生长特性,及其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已广泛应用于肝虫病及其边缘带的研究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肝虫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肝移植作为晚期肝虫病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开展逐渐增多。2012年11月解放军第四医院收治1例肝移植术后肝虫病复发的患者。该患者于2006年因肝虫病行肝移植术,2012年11月检查发现胰头、右肺泡型虫病复发灶,肝功能不全。经行保肝治疗肝功能好转,现仍行包虫病药物治疗中。总结该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对符合下列情况的晚期肝虫病患者可行肝移植:(1)严重肝功能不全。(2)无法行根治性切除。(3)无肝外转移灶。同时在肝移植术后至少正规服用阿苯达唑2年,并持续行包虫抗体监测及影像学检查10年,做到复发后早期处理。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肝移植 复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转移性虫病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颅内虫转移的40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临床资料齐全。结果40例颅内转移性虫病患者中,颅内单发11例,多发29例,病灶直径大小5-56mm,CT呈高、稍高密度结节样、团样、蜂窝样改变,MRI信号混杂,T1及T2上可见呈簇聚集的多个小囊泡影;颅内病灶发生在额、顶、颞、枕叶灰白质交界区,另外39例病灶周围出现水肿,呈指状、片状改变,1例患者灶周未见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常呈环状强化。结论虫通过血行方式转移到颅内,颅内病灶数目、发病部位、水肿、增强方式等特点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虫病多发生在牧区,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而对于伴有黄疸的患者多为终末期,因此探讨对此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既往关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回顾,为肝虫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梗阻性黄疸 综述
  • 简介:摘要肝虫病是一种生物学特性类似恶性肿瘤的寄生虫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此时病程已属晚期。此外,由于病灶切除的不彻底导致术后较高的复发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总结,以及对肝虫病病灶旁“浸润带”内血供、微血管侵犯及血管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的分析,深度了解肝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包虫病 肝脏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型肝虫病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型肝虫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情况,对比分析胆漏(n=22)与非胆漏组(n=115)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胆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胆漏组与非胆漏组在术前肝功能(AST、ALP、LDH)、失血量、输血量、肝门侵犯、术前行PTCD、规则肝切除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规则性肝切除是避免胆漏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肝门侵犯是胆漏发生的危险性因素。结论病灶侵犯肝门是术后胆漏发生的危险因素,规则性肝切除可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

  • 标签: 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肝虫病是 一种 生长特性类似 恶性 肿瘤 的寄生虫病, 其起病隐匿 , 早期症状不明显, 晚期严重 损害肝脏,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 危害,故早期 诊断 及鉴别 诊断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超声 影像 新技术的不断 创新和 发展, 对早期肝虫病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 术前诊断与疗效 评估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本文将 对 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成像及超声分子 学 等 几种 新技术 在肝虫病 诊断 方面的 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超声新技术 诊断
  • 简介:这条小河长长的,河水清清的,河底还长着碧绿碧绿的水草呢!水草的旁边生活着三条可爱的小金鱼,它们有时候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你追我赶好像在比谁的游泳本领高。你瞧,调皮的金鱼们正在比赛吐泡泡呢!它们个个都不甘示弱,吐出了一串串又大又圆的泡泡,连水草都高兴地笑得东倒西歪。

  • 标签: 水草 捉迷藏 金鱼 游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电压纳秒刀消融大鼠肝虫对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2只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按每组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电压组(1 000V)、中电压组(1 500V)、高电压组(2 000V)三个模型治疗组。对4组大鼠采用选择性肝左门静脉注入浓度为500个/100 μl多房棘球蚴头节悬液100 μl,建立大鼠肝左叶虫病模型。建模3个月后对低电压组、中电压组、高电压组大鼠肝左叶虫病灶行不同电压的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组大鼠外周血中CD3+T、CD4+T、CD8+T、NK、NKT进行检测,并计算CD4+T与CD8+T的比值。结果高电压组和中电压组大鼠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分别为(62.08±2.75)%和(63.84±7.73)%,均高于低电压组(55.19±8.55)%及模型组(54.7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43.70±6.51)%,高于中电压组(38.82±5.47)%、低电压组(37.31±6.96)%及模型组(38.12±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比例高电压组为(20.03±2.40)%、中电压组(21.22±1.74)%、低电压组(19.00±3.06)%、模型组(20.56±3.9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压组NK细胞比例为(6.49±1.60)%高于中电压组(3.02±0.32)%、低电压组(3.42±0.91)%及模型组(3.4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KT细胞比例在高电压组为(1.53±0.16)%亦高于中电压组(0.82±0.09)%、低电压组(0.70±0.17)%及模型组(0.78±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8+T比值高电压组(2.26±0.65)高于中电压组(1.90±0.40)、低电压组(1.98±0.37)及模型组(2.06±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秒刀消融大鼠肝虫选用高电压(2 000V)较中电压(1 500V)、低电压(1 000V)可增加外周血中T、NK、NKT细胞,纳秒刀消融肝虫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纳秒刀 肝泡型包虫 免疫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在肝虫病(HAE)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HAE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5.20±7.50)岁;健康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19±14.48)岁。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IL-33在正常肝组织(>病灶边缘2 cm)与病灶边缘组织内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清IL-1β、IL-18、IL-33的浓度,统计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NLRP3、Caspase-1、IL-1β、IL-33在病灶边缘组织内的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强度较正常肝组织增强,而IL-18则减弱,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IL-33的浓度较健康组高[177.88(168.87,192.92) pg/ml比171.78(161.80,181.9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IL-18的血清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在肝虫病中表达异常,提示炎性小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展过程。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NLRP3炎性小体 免疫逃避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肝虫病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虫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术后腹胀、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8±3.8)hvs(3.1±2.2)h;(8.1±2.2)hvs(24.2±4.5)h;(16.5±3.1)hvs(25.5±3.7)h;(8±2)dvs(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9.30%vs12.20%;(4.9±1.8)万元vs(6.2±1.3)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虫病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采取加速康复护理,能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减少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护理能加快肝虫病根治性切除术病人的术后康复速度。

  • 标签: 肝泡型包虫病 根治性切除术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