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碱性角蛋白堆置脱毛法对兔皮进行脱毛处理,对脱毛工艺的用量、石灰用量、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了最佳的堆置脱毛方案。同时对经不同情况处理的毛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强度测试,探究该方法对兔毛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量为皮重的0.05%~0.09%、温度为32℃、时间在4h时堆置脱毛,可以有效除去兔皮上的兔毛,并且对脱下的兔毛质量损伤较小,该脱毛工艺可以有效回收兔毛,为兔毛和兔皮的深加工提供原材料。

  • 标签: 兔皮 角蛋白酶 堆置酶脱毛
  • 简介:为了探究口含烟烟碱(NIC)在人体胃部的吸收特性,配制了特定浓度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使其pH=2.0,并在该条件下配制不同浓度的烟碱溶液样品,随后用该样品作用于胃蛋白,利用多种光谱学方法(分子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烟碱前后胃蛋白的光谱学变化,初步研究了NIC与胃蛋白(Pepsin)相互作用机理。光谱学与分子模拟对接结果表明:1)NIC与Pepsin之间为静态荧光猝灭机制;2)NIC与Pepsin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自发的发生相互作用;3)NIC与Pepsin之间存在着一个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4)NIC和Pepsin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使Pepsin中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加,同时使得Pepsin多肽链的C=O、C-N和N-H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Pepsin的构象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同时NIC的加入对Pepsin活性呈明显的增强效应。以上研究结果对口含烟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烟碱 胃蛋白酶 光谱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MMPs)家族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且依赖于钙离子和锌离子的蛋白,对于维持细胞外基础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会出现MMPs的异常表达,使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稳定性被破坏,导致脑组织出现继发性的损伤,而在血管、轴突再生和轴突髓鞘形成过程中,MMPs也都有参与,本文将MMPs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 颅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带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和指导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白带标本中分离的300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测定,同时测定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3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其中蛋白活力高、中、低检出率分别为83.7%(251株)、12.7%(37株)、4.0%(12株)。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17.3%、11.3%、63.3%和44.6%。结论白带中白色念珠菌具有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白带 蛋白酶 耐药性
  • 简介:本文采用碱性蛋白对不同比例毛涤混纺的织物进行水解处理,分析比较蛋白处理前后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耐磨性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织物经碱性蛋白处理后,产生失重现象,手感也变得柔软.在织物处理的可承受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织物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悬垂系数、和耐磨损失变化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 标签: 一浴法蛋白酶 毛涤混纺 水解 失重率 透气性 透湿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糜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呼吸道雾化吸入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取我科于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5例COPD急性期患者呼吸道氧气雾化吸入,比较护理后患者近期效果(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和随访的远期(6个月)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效果综合比较有效。结论COPD急性期患者呼吸道雾化吸入,能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缩短其咳嗽症状消退时间,应在临床后期路径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糜蛋白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氧气雾化吸入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9(MMP-9,)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的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摘要基质金属蛋白(MMPs)家族是一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且依赖于钙离子和锌离子的蛋白,对于维持细胞外基础环境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在发生颅脑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完整性被破坏,会出现MMPs的异常表达,使血脑屏障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稳定性被破坏,导致脑组织出现继发性的损伤,而在血管、轴突再生和轴突髓鞘形成过程中,MMPs也都有参与,本文将MMPs与颅脑损伤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 颅脑损伤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病应用胃蛋白原Ⅰ与胃蛋白原Ⅱ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72例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16例胃癌,24例慢性胃病,20例胃溃疡,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胃蛋白原Ⅰ与胃蛋白原Ⅱ抗体含量。结果胃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原Ⅰ中位值显著高于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慢性胃病患者,慢性胃病与胃癌患者的血清胃蛋白原Ⅰ与胃蛋白原Ⅱ比值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慢性胃病血清胃蛋白原Ⅱ显著低于胃癌、胃溃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论血清胃蛋白原水平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患者的胃粘膜变化,能够有效筛查出慢性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患者,同时对胃溃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病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目的为了探索基质金属蛋白9(MMP9)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进展中的潜在调节机制。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pcDNA-MMP9质粒和pcDNA-Ang2质粒分别转染至原代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s)中。分别利用MTT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存率与凋亡情况。同时探索了MMP9与血管紧张素2(Ang2)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RMCs分别在正常血糖水平与高血糖水平下用MMP9处理2天。此外,通过Western印迹测定细胞凋亡蛋白MMP9、Ang2、Bax2、Bcl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PARP)降解产物、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3(caspase3)降解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MMP9组细胞生存率显著增长而MMP9过表达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MMP9过表达组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而siRNA-MMP9组中则下降。MMP9表达由Ang2显着调节,而当MMP9表达改变时,Ang2表达无明显变化。再者,高血糖组中MMP9的表达显著性增加,而正常血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高血糖组中Bax2,Bcl2,PARP降解产物、caspase3降解产物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相应地对照组与正常血糖组则没有显著性改变。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MP9通过由Ang2调控或定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如Bax2,Bcl2,PARP降解产物、caspase3降解产物)诱导细胞凋亡,在DR进展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9 ANG2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和基质金属蛋白-8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格检查正常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血浆中D-二聚和基质金属蛋白-8水平等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中D-二聚和基质金属蛋白-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D-二聚和基质金属蛋白-8表达水平高,可将此作为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胸主动脉夹层 血浆 D-二聚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8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血浆分泌型白细胞蛋白抑制剂(SLPI)在治疗期间的变化。方法以152例MPP患儿为对象,分析患儿病例资料,并测定入院时和恢复期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结果所有患儿胸部X线均可见片状阴影,临床以发热(92.11%),咳嗽(83.55%),肺部啰音(71.05%)为主要表现。患儿进入恢复期后,中性粒细胞数和hs-CRP分别为(3.7±1.6)×109/L、(6.8±2.4)mg/L,较入院时显著下降(t=3.973、7.482,P〈0.05)。恢复期WBC与入院时无显著差异(t=0.124,P〉0.05)。入院时SLPI为(9.2±4.6)ng/mL,恢复期SLPI为(12.7±6.3)ng/mL。恢复期SLPI较入院时显著升高(t=3.664,P〈0.05)。治疗7d后,治愈86例(56.58%),好转64例(42.10%),无效2例(1.32%),治疗有效率98.68%。住院时间4~18d,平均(10.2±3.6)d。所有患儿出院时,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体征消失。结论MPP患儿在发病期间,以咳嗽、高热、肺部啰音为主要症状,X线可见片状阴影,白细胞未见异常变化,但是中性粒细胞、hs-CRP和SLPI有异常表现。

  • 标签: MPP SLPI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α-糜蛋白单纯液化引流与应用尿激酶冲洗抽吸引流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54例颅内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尿激酶冲洗抽吸引流)20例及观察组(应用α-糜蛋白单纯液化引流)34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死亡率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死亡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d、5d、7d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血肿治疗中应用α-糜蛋白单纯液化引流取得的效果优于应用尿激酶冲洗抽吸引流,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引流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alpha -糜蛋白酶 尿激酶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为实验对象,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Westernblot、qPCR技术来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迁移能力,MMP-2、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Raji的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当雷帕霉素浓度为1n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aji细胞中MMP-2、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浓度依赖性,mRNA的表达水平在作用48h时最低。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迁移能力,降低MMP-2、MMP-9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淋巴瘤细胞的转移。

  • 标签: 雷帕霉素 伯基特淋巴瘤 MMP-2 MMP-9 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对便秘型小鼠模型通便功能、胃蛋白活性和对淋巴细胞增值的实验研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和观察组建立便秘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观察组10丸/d麻子仁丸溶水灌胃。1次/d,疗程7d。通过墨汁推进法计算肠道推进率观察小鼠通便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肠道病理学情况;检测胃蛋白活性,并通过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表达情况。结果:1)观察组和模型组的粪便粒数、粪便重量、粒粪便重量和肠道推进率均较空表组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通便功能明显改善(P〈0.05)。2)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涧,肌层变薄,经过药物治疗后,炎性反应有所改善,肌层有所增厚。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2h胃液量和胃蛋白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的2h胃液量和胃蛋白活性明显提高(P〈0.05)。4)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中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均身高(P〈0.05)。结论:麻子仁丸能有效改善便秘型小鼠通便功能,提高小鼠胃液蛋白活性,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了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数和CD4~+/CD8~+比例有关。

  • 标签: 麻子仁丸 便秘型小鼠 通便功能 胃蛋白酶活性 淋巴细胞 增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的确诊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但其为有创性检查方法且有些病人难以耐受,不幸的是目前正在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EA和CA199对胃癌的检测不够敏感和特异。找到一种简便、价格低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几年研究发现血清胃蛋白原(PG)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胃癌及胃部癌前期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清胃蛋白原的特性、检测方法、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与慢性胃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幽门螺杆菌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