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女,37岁,于今年1月25日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数日开始发热,体温在37~38℃不退。2月12日体温38.2℃,呼吸18次/分,脉搏114次/分,血压24/14kPa,化验白细胞3.3×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并做血培养,经鉴定液化。2月15日做便培养,经鉴定与血培养同

  • 标签: 液化沙雷氏菌 青霉素 血培养 中性粒细胞 丁胺卡那霉素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体检中肠道沙门和志贺的带菌情况。方法分别对我市2010~2014年共32866份健康人员体内肠道沙门和志贺进行常规检测,分析其带菌率各自的血清型群分布情况。结果32866份健康人员检测结果中以沙门为主,带菌率为0.28%,而志贺带菌率为0.04%;91株沙门分别分布于A、B、C、D、E5个血清群和19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13株沙门分别分布于A、B、C、D4个血清群和8个血清型,以B血清群为主。结论肠道沙门和志贺在健康人体内广泛存在,尤其以沙门居多,因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 标签: 沙门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带菌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常规检测分析了解我地区健康人群中肠道沙门和志贺的带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我地区14089例健康人群作为受检对象,采集所有受检对象的肛拭子作为标本分别进行肠道沙门和志贺常规检测,并进一步对所检行血清型群分布分析。结果14089例健康人群中共检出沙门44株、志贺3株,带菌率分别为0.31%、0.02%;其中44株沙门主要分布于A、B、C、D、E共五个血清群的15个血清型中,其中以B血清群分布居多,共28株,占比63.64%,其次为C血清群、E血清群、A血清群、D血清群,分别为9株(20.45%)、4株(9.09%)、2株(4.55%)、1株(2.27%);3株志贺分布于A、B两个血清群的3个血清型中,其中A血清群分布1株(33.33%),血清型为痢疾志贺,B血清群分布2株(66.67%),血清型为福志贺1a型、福志贺b型。结论我地区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肠道沙门和志贺,尤以沙门居多,二者血清型群分布均较广,应密切关注并加强健康体检,避免阳性漏检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 标签: 健康人群 健康体检 肠道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带菌情况 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门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方法总结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3年5月期间64例沙门感染病人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沙门感染病人使用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患者病情均能痊愈。各项异常指标均能恢复正常。结论沙门确诊后,经使用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后,一般平均5.37天可达到体温正常,平均8.27天各项异常指标正常、症状好转。

  • 标签: 沙门氏菌属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
  • 简介:从腐败的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株产耐高温蛋白酶的细菌ZL0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属于。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isin、双乙酸钠、山梨酸钾与Na2EDTA组合防腐剂能显著抑制ZL01的繁殖。

  • 标签: 肉制品 沙雷氏菌属 耐高温蛋白酶 复合防腐剂
  • 简介:居泉是临床少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多为土壤和水、植物中的寄生,多属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感染较为少见,致脓毒症的报道更罕见。2016年我院收治1例居泉致脓毒症患者,为增加临床对居泉认识,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居泉沙雷菌 脓毒症 人类
  • 简介: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近年来志贺型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防治志贺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的新鲜粪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把分离出的志贺作血清学鉴定,并按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71株志贺基本上是福志贺,占95.8%;而福志贺又以福2a型为主,占94.1%。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而对青霉素则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结论拉萨市5年来志贺以福2a型为主要流行群。志贺的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医师应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 标签: 拉萨地区 志贺氏菌属 菌型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粘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文报道了从一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到一株产红色色素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标本中分离得到的粘质的生化特性,本属于肠杆菌科,经微生物学鉴定该为粘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粘质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磷酶素、克林霉素、利福平等敏感(S),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敏感性下降为中介1,对头胞类、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等耐药(R)。该菌株耐紫外线照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对小白鼠有致病力。

  • 标签: 粘质沙雷氏菌 分离 生物学特性
  • 简介:台北医学大学专家指出,动物试验显示,摄取含B的酸奶能够抑制大肠癌早期病变,相当于每天喝一瓶180毫升含有此的酸奶,就有肠胃保健升级的效果,不过已经检测出癌症的患者,还是要就医治疗。

  • 标签: 早期病变 大肠癌 酸奶 动物试验
  • 简介:摘要:文中首次报道了史蒂芬块菌Stephensia在中国的分布。史蒂芬块菌发现于滇中地区呈贡县,生于1株栽培的天麻旁边,附近长有云南松和榛属植物。标本的特征与文献中对于该种的描述一致,即子囊果表面具褐色绒毛,产孢组织有曲折的脉沟,脉沟向中心辐聚,中心有时形成空腔,孢子球形,直径18~25μm,无油滴,包被(外囊盘被)角胞组织。中国标本的ITS序列与北美和欧洲样品有99%的相似性,其LSU序列仅有3个碱基与北美样品不同。史蒂芬块菌在分子系统上与腔囊块菌Hydnocystis和地杯Geopxyis近缘。

  • 标签: 地下子囊菌 史蒂芬块菌 分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粘质败血症治疗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月来142例婴幼儿粘质败血症的住院病历资料,这些病例分布在各个科室。对这些患儿血培养、药敏情况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前半月103例,后半月39例,前后半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142例患儿药敏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后半月通过宣传、彻底消毒以及加强感染控制后患儿人数明显减少。此外,与药敏结果出来后使用抗生素(n=75)相比,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住院天数明显减少(67;4±0.3vs7±0.5,P<0.05)。结论粘质败血症院内感染,尽早经验用药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婴幼儿 粘质沙雷菌 败血症 治疗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病区黏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病区发生的6例黏质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环境微生物学检测.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行干预.结果6例患者均为手术后感染黏质.环境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负责理发备皮的护工手部及理发的刀架上均分离出黏质.强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后,未再出现此类感染病例.结论医院感染危及患者的医疗安全,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及环境微生物学检测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医院感染的防控;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及重视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可以准确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黏质沙雷菌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居泉(serratia fonticola),近年其少见的人体感染与部分多重耐药已引起临床重视。恶性肿瘤合并居泉的报道罕见。2019年4月我院收治1例巨大腮腺恶性肿瘤合并居泉感染的病例。入院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单次剂量3 g,每8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联合局部伤口换药,每天2次。局部感染控制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术后2个月于当地医院行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左侧术区+双侧颈部Ⅰ~Ⅴ区共放疗50 Gy。术后6个月复查,头颈部及全身无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记载和描述了伞菌目(Agaricales)、小皮伞科(Marasmiaceae)、脉褶(CampanellaHenn.)真菌3种,确认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暗淡脉褶[Campanellatristis(G.Stev.)Segedin]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提供线条图。

  • 标签: 伞菌目 小皮伞科 暗淡脉褶菌
  • 简介:漳县元代汪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成员的墓葬)。

  • 标签: 元代 漳县 文物保护单位 族属 家族 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