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体膜疗法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79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2例,采用中药体膜疗法合并10%水杨外擦;对照组37例,单独采用10%水杨外擦。两组治疗均连用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体膜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中药体膜疗法 水杨酸软膏
  • 简介:摘要:本文以甲苯为原料,在常压条件经过磺化、卤化、去磺化、氧化和水解数个操作对水杨进行合成,结果表明,制得的水杨产品转化率为41.9%,纯度为98%。与其他实验室制备水杨的方法相比有原料易得、品质较好、操作简单、反应温和等优点,但还存在着单程转化率还较低,过程较多的问题。

  • 标签: 水杨酸,甲苯 ,对甲苯磺酸,制备
  • 简介:烷基水杨盐颜色过深导致产品销售不畅,面临着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威胁。本文通过对不同催化剂的筛选,确定以江苏化工学院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阳离子树脂催化剂为烃化反应催化剂,通过对烃化反应及羧基化工艺的优化得到了较佳的烷基水杨盐色泽改进工艺,所得烷基水杨盐产品的外观色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色度较原产品降低了两个单位,产品的综合性能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 标签: 烷基水杨酸盐 色泽 烷基酚 催化剂 烃化反应 羧基化工艺
  • 简介:目的:测定菊蓝抗流感片中乙酰水杨水杨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乙酰水杨水杨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6:30:64:0.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3~3.4);检测波长:228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乙酰水杨回归方程为Y=5.627×10^7X-2.042×10^5,r=0.9999,线性范围为1.0148~20.296μg,平均回收率为98.3%;水杨回归方程为Y=2.957×10^7X-5.442×10^4,r=0.9999,线性范围为0.3094~12.376μg,平均回收率为99.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提高和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HPLC法 菊蓝抗流感片 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制备水杨微乳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吐温-80作乳化剂,肉豆蔻异丙酯为油相,借助伪三元相图的研究手段确定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最佳配比,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杨微乳,并从含量测定、透光率、pH值、比重、黏度测定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吐温-80与1,2-丙二醇的配比为15:1,其微乳区最大,几种浓度的水杨制剂均能形成微乳且稳定分散于制剂中。结论微乳能增加水杨在制剂中的溶解度,方便于临床应用和提高了治疗效果。

  • 标签: 水杨酸 微乳 三元相图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研究以超强酸树脂D001-AlC13为催化剂,水杨和甲醇为原料合成水杨甲酯。并考察了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强酸树脂D001-AlC13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10%(相对水杨)、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5~80℃、醇酸比21(mol,加带水剂),收率可达到91%以上。

  • 标签: 催化剂 合成 水杨酸甲酯 工艺
  • 简介:水杨和对氯苯酚为原料合成光稳定剂水杨对氯苯酯,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该方法合成水杨对氯苯酯的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对氯苯酚与水杨的摩尔比为1:1.15,对氯苯酚与三氯化磷的摩尔比为1:0.5,水杨对氯苯酯的产品收率94.44%,产品纯度98.5%。

  • 标签: 水杨酸对氯苯酯 水杨酸对氯苯酚 紫外线吸收剂 合成
  • 简介:水杨和乙酸酐为原料,经O-酰化反应合成乙酰水杨,比较了草酸、柠檬酸、无水碳酸钠、三氯化铝4种不同催化剂以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催化剂和最佳反应条件,即水杨(3.0g)与乙酸酐(7.5g)摩尔比为1:3,以柠檬酸为催化剂,用量为1.0g,反应时间为40min,反应温度为70℃,乙酰水杨产率可达89.8%.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简单、快速、经济,产品质量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 标签: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催化 合成
  • 简介:目的建立维A酸软中维A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2%冰醋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46nm,柱温:45℃。结果维A酸浓度在1.0-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158.1C+4.159(r=1.0000,n=6),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0.97%(n=9)。结论本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维A酸软制剂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 维A酸软膏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评价尿素乳酸软(商品名"干芙美")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局部用药,2次/d,疗程4周.结果:共入组手足皲裂患者26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两组之间的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1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尿素乳酸软治疗手足皲裂症具有很高的疗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使用方便.

  • 标签: 手足皲裂症 尿素乳酸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鞣酸软的配制工艺,更好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并观察其疗效。建立鞣酸软中鞣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工艺优化后的鞣酸软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对鞣酸软的配制进行单因素考察,以优化搅拌速度及水浴温度。对比是否加入抗氧化剂对外观性状的影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鞣酸的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验证。将工艺优化后的鞣酸软应用于患有尿布性皮炎的新生儿患者,考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鞣酸在0.004mg/ml~0.02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C(mg/ml)=0.0304A-0.0014,加样回收率为100.4%,相对标准偏差为0.19%。  结论:鞣酸软的配制工艺得到合理优化,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鞣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可用作鞣酸软质量控制,进步保障了药品质量和安全。临床研究表明,工艺优化后的鞣酸软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患者的尿布皮炎及红臀等症。

  • 标签: 鞣酸软膏 工艺优化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临床应用
  • 简介:饮料常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水杨作为禁用的防腐剂近年来也有发现在饮料中使用。目前,我国对水杨的测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方法,作为快速定量分析更是卫生检验工作的急需。我们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用乙醚萃取样品中的水杨,然后用乙酸铜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其反应生成黄绿色络合物。样品中的水杨与生成的颜色强度成正相关,以此定量。通过大量实验,笔者探讨了饮料中水杨快速定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检测禁用防腐剂提供了新方法。现将实验过程介绍如下。

  • 标签: 饮料 水杨酸 饮食卫生 卫生监督 快速定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确诊为痤疮的89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采取外涂维A酸乳膏治疗)和治疗组(47例,采取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3.8%低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6%,治疗组患者的丘疹个数、脓包个数、结节个数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数量少,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组间对比分析(χ2=0.686,P>0.05)。结论痤疮采取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皮损,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水杨酸 红蓝光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奈德软膏联合夫西地酸软治疗面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面部中至重度湿疹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周至一个月之间共96例。患者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夫西地酸和地奈德联合治疗夫西地酸软先涂患处,5分钟后待药膏吸收后涂用地奈德软膏,一日三次;对照组单用地奈德软膏涂抹患处,一日三次。连续用药6—15天。至皮疹和痒感完全消失后3天停用。在不同的观察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7天后显效和痊愈率达82.0%(41例),对照组显效和痊愈率为34.7%(16例)。结论地奈德软膏联合夫西地酸软治疗面部湿疹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地奈德 夫西地酸 联合 缩短
  • 简介:以碘作催化剂,以水杨和乙酸酐为原料,通过超声辐射快速合成了乙酰水杨.最佳合成条件为:原料比n(乙酸酐)∶n(水杨)∶n(碘)=100∶50∶1,超声功率300W,辐射时问15min,产率96.2%.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环境友好,节约能源,产率高.

  • 标签: 超声辐射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碘催化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