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常常有人问我如何欣赏书法,便一时有语塞之感。当我尝试着用概念和逻辑来表述书法审美体验的时候,那种真实的体验似乎就变得越来越模糊。诚如张怀瓘言:"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非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然世间万物,为交流思想故,又不得不言。这种无奈常常困扰着我。也许,从专业的角度,我本可自信满满地说,欣赏书法,当线条如何、结构如何、章法如何。

  • 标签: 书法审美 自信满满 张怀瓘 杳冥 书论 话语方式
  • 简介: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习惯上把“象……似的”这样一种语言单位叫做比况短语(词组、结构),它由“象”加“……似的”组成。如:①水从悬崖上象飞练似的泻下。(碧野《天山景物记》)②几十名工人象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杜鹏程《夜走灵宫峡》)

  • 标签: 现代汉语 比况助词 天山景物记 杜鹏 灵宫 泻下
  • 简介:比况短语是现代汉语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短语,本文举例分析了比况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句法功能。

  • 标签: 比况短语 短语构成 句法功能
  • 简介:文章对日语中提示助词「ハ」和主格助词「ガ」进行了考察分析,在总结以往日本学者有关「ハ」和「ガ」的用法的基础上,对主题这个概念以及「ハ」和「ガ」的使用范围作了具体分类,就其用法要点进行了简要解释。

  • 标签: 主题 主语
  • 简介:比况助词通常黏附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构成表示比喻或推测意义的比况结构。本文从共时角度,研究了比况短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在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位置、搭配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比况助词对黏附对象的状态化作用等等,以期对这一语言现象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 标签: 比况短语 句法 语义 功能 状态化
  • 简介:如果指示代词"那么"、"那般"、"那样"的前面有摹状喻词"像"与其搭配使用,就组成了能表达比喻义和对比义的比况结构.从句语功能讲,"那样"结构与一般比况结构相似,"那么"和"那般"结构则有很大不同.

  • 标签: “那么” “那般” “那样”
  • 简介:怎样看助词“て”大连理工大学乔国钧在现代日语中,助词兼有格助词、提示助词、终助词和接续助词几种属性。作为前三种助词它具有表义性;而作为接续助词,严格地说是不具有表义性的。一、有表义作用的作为格助词主要用于较为随便的会话体中,表示引用和同位关系。就其表...

  • 标签: 接续助词 提示助词 格助词 终助词 表义性 同位关系
  • 简介:“の”不是格助词宋元明前些时候在一篇谈的文章(见本刊94年3月号)里,说到有几种词性的用法,其中之一是格助词。现在应当说明,说是格助词,是迁就现在通常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不论在日本或在我国的教学界都把划为格助词,延续已久;词典上也都是这样注解的。...

  • 标签: 格助词 “の” 逻辑关系 连体修饰 名词的格 主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前言"呢"是现代汉语主要语气助词之一,前人对其来源和发展过程,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囿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这个问题至今尚未能完全解决。在前人的研究中,通常认为近代汉语里"聻、那、在"等几个助词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来源有关,这几个助词在唐五代成书的禅宗史料集《祖堂集》中均多次出现.本文拟以上述几个助词在《祖堂集》中的使用情况为中心,对比、参考唐、宋、元其它史料,对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发展情况和与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关系,作一简单的描写和探索。

  • 标签: 祖堂集 现代汉语 语气助词 疑问语气词 近代汉语 用例
  • 简介:遵义方言的助词"来"其意义用法与普通话不同。"来1"用于句子或先行分句末尾表过去时—动作行为发生并完成于说话之前,同时兼有"归来"的实义,有离开某地实施动作后又回到原地或向原地移动的意思。"来2"用于分句或句子末尾,表示先完成某种动作、出现或实现某种情况或者到了某个时间再进行另一动作。

  • 标签: 遵义方言 助词 来1 来2
  • 简介:浅析格助词“ヲ”(二)石舟[解说](一)的语法功能有多种,最主要的是直接对象(受事)。什么是直接对象?承受动作作用发生变化的就是直接对象。变化一词要联系谓语的词义作广义的理解。有的是有形的,具体的,有的是无形的,抽象的。里的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本的“...

  • 标签: 格助词 自动词 基本用法 直接对象 日本语 意志性
  • 简介:下面对一次助词与二次助词进行比较详尽的考察。众所周知,句子成立,必须是语言断止。即词在此处断止。所谓词断止,是指词汇的语言形态,只看词即可。但语法的语言状态通常必须表现出某

  • 标签: 终止形 格助词 宾位 补格 语言形态 文语
  • 简介:“囖lo^33”在台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附着于句末,与普通话“了2”的语义及其功能相似。本文通过研究“囖”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在各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同但具关联性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得出“囖lo^33”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对处于某种进行阶段(即将发生、出现并持续、已然完成)的事态的肯定,并指向当下语境”。

  • 标签: 句末助词 句类分布 肯定语气 当下事态
  • 简介:元代以后,“将、着、的”等动态助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用法上均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发展,这在由明人创作又刊行于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反映。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将、着、的、子”等动态助词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 标签: 动态助词 《金瓶梅词话》 用法 反映 新发展 使用情况
  • 简介:本文对韩国语助词“”和“”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再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局限于研究其语法功能,而是在兼顾考虑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的使用条件,从而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和“”的话题标志功能、特别指定功能的合理性。第四章分别探究了“”和“”在使用上的具体条件。从句子的语用功能上考虑,“”的的对比功能、旧信息标志功能都可视为其话题标志功能的延伸,而“”不可作为话题标志,它主要表示“确认”和对事件的说明。

  • 标签: 语用功能 话题 信息 事件说明
  • 简介:摘要《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属上古传世文献。助词在古代汉语语法学中被归为虚词一类,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繁。经计算,在《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助词分别是“之”、“者”、“所”。本文借鉴古代汉语语法学理论对它们进行整理,并对其用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 标签: 《论语》 虚词 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