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9年1月19日,一代思想启蒙大师梁启超在北平逝世,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许多烦恼,又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第二天,胡适约了任鸿隽、陈寅恪与周寄梅等,到广慧寺参加梁启超的葬礼,并写下挽联:

  • 标签: 梁启超 革命观 思想启蒙 任鸿隽 陈寅恪 胡适
  • 简介:依据文学的本质理论,对近代文学的“文体革命”所涉及的内在矛盾,文学与启蒙的“吊诡”以及审美迷思,进行重新的美学检视和文学反思。其中,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新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对于近代“文体革命”的经验是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的。

  • 标签: “新文体” 启蒙 审美 功利
  • 简介:<正>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学识渊博。1895年春赴京会试期间,他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向清王朝联名请愿,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他在北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他向光绪帝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和康有为等实施变法主张,史称"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梁启超逃亡日本。在日期间,他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宣传改良主张,同时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 标签: 《清议报》 《新民丛报》 传统教育 公车上书 学识渊博 政治学说
  • 简介: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在“中央集权/地方自治”的框架下,强调了地方自治的价值与功能。在辛亥革命期间,梁启超针对“各省独立之事实”,在“单一制/联邦制”的框架下,论述了建立单一制国家的必要性。梁启超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认同,是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其西方渊源,主要是经日本人转手的伯伦知理的国家主义;其东方渊源,主要是古代中国的法家思想。梁启超希望借助单一制国家结构,在列国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实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体现了一个中国式“反联邦党人”对于国家结构以及国家建构皓想象与期待。

  • 标签: 梁启超单一制国家结构 辛亥革命反联邦党人
  • 简介:1903年梁启超"大、小民族主义"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从东渡日本之初不时声言"革命排满"到游历美洲后提出"大、小民族主义",梁启超这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中国传统"夷夏之辨"、"天下观"等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对接与调适。其中,梁氏本人对瑞士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借鉴至关重要,它促使中国传统主要以文化取向为主的"夷夏之辨"、"天下"思想最终转化为以国家取向为特征的"大、小民族主义",进而衍化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 标签: “夷夏之辨” 革命 “大、小民族主义”
  • 简介:康梁一起变法,曾亲如父子,但康梁的性情又差别很大,康有为多少有些趋炎附势,喜欢到处捧场;梁启超则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军阀吴佩孚过50大寿,给康梁都发了请帖,梁启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拒不捧场;康有为不仅亲往捧场祝寿,而且绞尽脑汁,送上贺联:“百岁功名才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

  • 标签: 梁启超 康有为 吴佩孚 变法 军阀 祝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5
  • 简介:提之力也是梁启超所界定的最神奇的艺术感染力,只有经过梁启超的‘新文体’把大量文言词汇、新名词通俗化,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

  • 标签: 中国文学 审美意识更新 文学审美意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3
  • 简介:梁启超在与李夫人同居一室之口,尚且暗度陈仓,以致珠胎暗结;而在檀香山遇到美丽漂亮、才华出众的何蕙珍,两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梁启超竞能坐怀不乱,“坚持原则”,就不免让人生疑了,除非梁启超当时刚好得了什么病了。

  • 标签: 梁启超 暗度陈仓 檀香山 才华
  • 简介:<正>梁启超一生写过许多评论孔子的文章,他对孔子的看法也与其政治主张一样,是多变的,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少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基本上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坚决的保教派。1898年写的《读<春秋>界说》更发挥了康氏的观点,认为“《春秋》立三世之义,以明往古来今天地万物递变递进之理,为孔子范围万世之精意。”此为其第一阶段之思想。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由提倡保教变为反对保教。同时,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责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蟊贼”,由尊孔变为批孔。此

  • 标签: 梁启超 孔子 中国学术 思想变迁 康有为 政治主张
  • 简介:徐志摩是在1918年6月,经其前妻张幼仪之兄张君劢先生介绍,拜梁启超为师,从而成为粱启超的入室弟子。徐志摩对恩师粱启超极为崇敬爱戴,他曾说:"先生之文章矫若神龙之盘空,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淋漓沉痛,固不独志摩之低首慷慨,举凡天下之有血性之人,无不攘胜激发,有不能自已者矣!"同样,梁启超也十分喜欢他这位"新月派"弟子。

  • 标签: 梁启超 震惊 徐志摩 粱启超 张君劢 新月派
  • 简介:最近迷上了"五四运动",很喜欢周策纵的那本《五四运动史》。循着这些千丝万缕的线索,我一点点地寻找并梳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五四"及受"五四"影响的蛛丝马迹。喜欢上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梁启超梁启超在晚清以来对中国政治及文化的影响不用我赘言。胡适曾说

  • 标签: 胡兰成 张爱玲 梁启超 五四运动史 汪精卫 日本人
  • 简介:变法维新运动时期的梁启超,是以政治家、思想家、宣传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他当时提出的革新鼎故的主张,不仅涉及政治、文化方面,而且涉及经济方面。

  • 标签: 梁启超 农业思想 中国 清朝 农本思想
  • 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术大师。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一生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梁启超1915年定居天津,在这里策划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梁启超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中,在其故居和“饮冰室”书斋潜心学术研究、治学、读书,著述颇丰,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 标签: 梁启超 中国社会现代化 纪念馆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政治活动家 学术大师
  • 简介:<正>戊戌变法中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阶级斗争与社会思想领域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与变化的时代.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传统封建文化转向西方

  • 标签: 梁启超 教育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教育史 康有为 女子教育
  • 简介:引进外资是近代经济的产物。在近代历史上,最先提出利用外资问题的是经济学家马建忠,他在《借债以开铁路说》一文中,把引进外资称为“借债”。梁启超在一定程度上受了他的影响,但在阐明外资输入的利弊、吸引外资的方法、利用外资的原则等方面论述更深,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外资思想。

  • 标签: 引进外资 梁启超 利用外资 近代经济 近代历史 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