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细胞类癌(GCC)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例阑尾GCC进行研究。结果本例阑尾GCC为男性。镜检肿瘤主要由细胞构成,内含黏液,核位于一侧,无明显异型性,以小巢或腺泡状结构排列为主,腺泡中央无腔隙,癌组织侵及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但阑尾腔表面黏膜未见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gA,NSE,CEA,CK均阳性,Ki67阳性率为6%。结论阑尾GCC由散在的多潜能细胞分化而来,具有神经内分泌和黏蛋白分化特点,是阑尾类癌的一种亚型,诊断主要依靠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综合观察,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可能和肿瘤组成成分及浸润程度有关。

  • 标签: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临床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 标签: 阑尾肿瘤 腺癌 杯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72岁;例2男,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细胞腺癌,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大小2.5 cm×2.0 cm×1.3 cm,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可见或印戒样肿瘤细胞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菊形团样、小梁、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细胞腺癌均示APC、p53、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微卫星状态均为微卫星稳定,但2例均有FAT1基因点突变。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和67个月,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直肠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阑尾原发细胞腺癌类似,直肠细胞腺癌分子检测提示FAT1基因突变导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上起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阑尾细胞腺癌的研究,分析1例以右侧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的阑尾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细胞腺癌伴右侧卵巢转移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女性,年龄48岁,行右侧卵巢切除,术中冰冻结果(右侧附件)间质内见大量印戒样细胞浸润,低分化癌浸润或转移不能除外。与临床沟通建议检查胃肠道及阑尾。追加阑尾切除,术中冰冻结果(阑尾)见印戒样细胞浸润,细胞腺癌可能,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病理显示典型的细胞腺癌成分。免疫组化:CK7,CK20,SYN,CgA,CD56均阳。结论:阑尾的细胞腺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大部分没有明确的肿块,术前检查难以发现阑尾病变。以盆腔包块为首发症状,冰冻中见大量印戒细胞时,要考虑到阑尾的细胞腺癌可能,找到原发病灶,为临床进行正确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 标签: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 印戒样细胞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讨论阑尾细胞类癌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等。方法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阑尾细胞类癌。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背景,管壁增厚,增厚处可见形态、大小较一致的细胞三五成群呈小巢、腺泡或条索从黏膜下层起向外浸润性生长,达浆膜层,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粘液。可见神经及脉管侵犯。肿瘤侵及阑尾长度大于2cm。免疫组化CD56(散在+),Syn(灶+),CgA(-),CK(+),Ki-67(15%+)。结论阑尾细胞类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具有类癌和腺癌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有侵袭性。Ki67阳性指数对肿瘤分级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阑尾肿瘤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原发细胞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9年3月及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例胃原发细胞腺癌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HER2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78岁;女性1例,50岁。胃镜活检均诊断为腺癌,肿瘤分别位于胃体和胃窦。镜下见肿瘤细胞团及腺体在胃壁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均可见及印戒样肿瘤细胞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实体小巢、菊形团样及小梁结构。部分细胞巢中央可见小的腺管结构。例1表现为单纯细胞腺癌。例2中可见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传统腺癌成分。2例细胞腺癌成分均表达细胞角蛋白8/18、突触素,1例表达嗜铬粒素A;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双色原位杂交检测2例HER2基因均未见扩增。结论胃原发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方面与原发阑尾的细胞腺癌类似,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阑尾细胞腺癌(GC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诊断的2例阑尾GCA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均以阑尾炎症状、体征为主。光学显微镜下肿瘤由胞质富含黏液的细胞和神经内分泌样细胞呈巢团状或微腺样排列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表达癌胚抗原、CK20、CK7 (1例不表达);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Syn、CD56、CgA。肿瘤细胞MLH1、MSH2、MSH6、PMS2蛋白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和10%,β-catenin胞核、p53均阴性。1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到TP53基因缺失。2例均行单纯阑尾切除术,随诊13和17个月无复发。结论阑尾GCA诊断依赖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TP53缺失对阑尾GCA发生、发展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腺癌 类癌瘤 诊断,鉴别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子烟对小鼠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及结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18只雄性c57BL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只。A组不做任何干预,B组采用0 mg尼古丁电子烟进行干预,C组采用12 mg尼古丁电子烟进行干预。每日2次,每次30 min。干预12周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上皮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ucin 5AC阳性表达的细胞的改变。各组间结果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分析。结果:干预12周后,A组上皮细胞层数为5.0±0.7,而B、C组上皮细胞层数分别为7.0±0.7和7.0±0.6,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0,P<0.001),而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明显减少(F=153.50,P<0.001),长度变短(F=29.54,P<0.001),排列紊乱。在结膜穹隆部的上皮中,B组和C组的Mucin 5AC阳性细胞数目比A组明显减少(F=420.10,P<0.001),但是B组和C组之间Mucin 5AC阳性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烟会损伤小鼠角膜上皮的组织结构,减少结膜细胞的数目。

  • 标签: 电子烟 角膜上皮 结膜杯状细胞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GCA)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消化系统GCA 22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将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和24例腺癌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岁。22例肿瘤中发生部位位于阑尾17例,阑尾外5例。后者包括胃3例、十二指肠1例和肛管1例。17例阑尾GCA均为纯GCA,5例阑尾外GCA中1例胃GCA为纯GCA、2例胃GCA伴NEN或腺癌,十二指肠GCA伴NEN和腺癌,肛管GCA伴NEN。低级别GCA由数量不等的细胞、潘氏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构成肠隐窝管状或簇结构,分布于消化系统管壁中。管状和簇结构缺乏黏附性。细胞呈柱状,位于基底、胞质透明、细胞核小、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不常见;细胞外黏液和变异型细胞核的印戒细胞在部分病例可见。常可见神经纤维束侵犯及脉管内瘤栓。高级别GCA则缺乏小管状和簇结构,结构较复杂。肿瘤细胞混合性地表达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标志物。与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的表达模式类似,CD200和INSM1在GCA中呈点或斑片状阳性表达。结论GCA是一种消化系统不常见的肿瘤,呈现神经内分泌-腺上皮双向分化特征。准确地诊断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腺癌 杯状细胞 神经内分泌瘤
  • 作者: 夏言 胡丹 刘艳 赵明 茹国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病理科,杭州 31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14,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上海市肿瘤医院宁波病理中心组织病理科,宁波 315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细胞腺癌(GCA)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阑尾GCA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基因改变、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1例GCA患者多以阑尾炎临床表现就诊,行阑尾单纯切除或肿瘤广泛切除,部分辅以化疗。病理学检查提示低级别肿瘤12例,中高级别肿瘤9例。肿瘤细胞表达CEA、CK20、SATB-2,Syn(19/21)、CgA(18/21)、CD56(18/21),增殖指数范围Ki67(+,10%~50%),1例BRAF有基因突变。肿瘤浸润深度(r=0.716,P<0.001)、TNM分期(r=0.816,P<0.001)均与GCA的分级呈正相关。术后随访19~98个月,1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结论阑尾GCA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的肿瘤,其形态及生物学行为谱系较宽泛,尤其高级别更具有侵袭性,临床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阑尾肿瘤 杯状细胞 腺癌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耳畸形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且分型复杂,目前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耳畸形的治疗除采用传统的经典手术方式外,近来一些新的术式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作者结合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对目前国内外耳畸形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杯状耳 耳廓畸形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d仔猪,随机等分成17、21、28、35d断奶4个处理组(处理1、2、3和4),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d开始补饲,7~28,29~42,42~56d分别采食日粮Ⅰ、Ⅱ、Ⅲ。处理1、2、3、4分别于18、22、28、36、22、28、36、43、28、36、43、50和18、22、28、36、43、50d剖杀每次每个重复1头,共计54头。剖杀取得的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样品用于测定仔猪肠粘膜水解酶、糖原和上皮间淋巴细胞(IEL)、细胞(GC)数。

  • 标签: 淋巴细胞 断奶日龄 水解酶 仔猪 肠道粘膜 上皮
  • 简介:树突细胞(DC)在诱导和调节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在人类和小鼠,产生干扰素(IFN—α)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能在体外调节同种T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C也能在体内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些细胞也许能介导负免疫应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器官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移植免疫 Ⅰ型干扰素 T细胞
  • 简介:基底鳞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同期矫正蝶形耳廓合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蝶形耳廓合并耳畸形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9.2岁。采用软骨瓣折叠矫正耳畸形,同时采用耳垂瓣及耳廓复合组织瓣相向推行及耳甲腔软骨片游离移植,修复蝶形耳廓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并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本组13例耳廓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无耳廓上部再次悬垂病例,1例患者出现耳后切口轻度瘢痕增生,经药物外涂及耳夹夹持6个月后瘢痕软化变平。所有单侧畸形患者中,患侧容貌耳长均小于健侧,有1例患者患侧容貌耳长与健侧容貌耳长的差值达0.7 cm,其余患者均小于0.5 cm。所有患者患侧容貌耳宽与健侧容貌耳宽的差值均小于0.3 cm。结论采用软骨折叠及耳垂瓣、耳廓复合组织瓣结合游离耳甲腔软骨片可同时矫正蝶形耳廓及耳畸形,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耳廓 蝶形耳廓 杯状耳 耳廓复合组织瓣
  • 简介: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排斥反应,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一大难题。诱导受者机体对移植物产生耐受反应是彻底克服器官排斥的理想措施。研究表明,未成熟树突细胞(immaturedendriticcells,iDC)在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中至关重要,其通过分泌内源性物质可诱导器官产生免疫耐受,

  • 标签: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慢性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cells 内源性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树突细胞(DC)是一类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不仅启动免疫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还在调节免疫反应与免疫耐受的平衡中起决定性作用.肝脏因其固有的移植耐受性而在免疫耐受研究中深受关注,肝移植物容易存活,伴有肝移植的其他器官(如心脏、肾脏等)移植存活时间也较其单独移植明显延长.最近有人提出,在肝移植耐受中DC可能起关键作用,但因其难于分离培养,国外仅美国Pittshburgh大学在做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1.肝非实质细胞的分离:取6~8w小鼠,麻醉后无菌开腹,门静脉插管,用前灌液(PBS+肝素500μ/100ml)灌流2~3min,改用注射器缓慢推注2mlⅣ胶原酶(GIBCOL公司,0.05%);取材后剪碎,15mlⅣ胶原酶液(0.05%)体外消化30min.尼龙网过滤,PBS液清洗(400g×5min离心)两次,稀释成4~5ml细胞悬液.下铺细胞分离液Percoll(Pharmacia公司)制成的不连续密度梯度液,500g×30min离心后,细胞分三层,先吸弃最上层细胞碎片,再吸取两液体界面的肝非实质细胞,避免吸到最底层的血细胞,RPMI1640液(GIBCOL公司)清洗两次,400g×5min离心,即可得肝非实质细胞.2.肝树突细胞(HDC)的培养:将肝非实质细胞用含灭活的10%胎牛血清(GIBCOL公司)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5×106/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ml,加GM-CSF(GIBCOL公司)10ng/ml.培养第三天轻轻吸去未贴壁细胞,换液.后隔天半量换液,培养第7~8d可收取HDC.结果与讨论每只小鼠可得肝非实质细胞约1.0~1.5×107个,细胞大小不一,类型较多.培养24~48hr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少量HDC前体细胞半贴壁散在分布,经筛选、扩增,第4d时HDC数量增多,出现6~8个细胞组成的小集落.第7~8d,HDC数量增多,此阶段细胞有一明显的增殖高峰,有大量半贴壁半悬浮的集落,集落表面的细胞有小的突起.第7~8d,每只小鼠HDC得率约为2~3×106个.因HDC难于分离培�

  • 标签: 分离培养 杆树突状 树突状细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