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在决策中更为关注经济性问题,而对保护的状态检修也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为此,本文针对继电保护装置自身的特点,定义保护年均经济损失,基于经济损失最少为目标函数来确定保护最优预防性检修间隔时间,同时利用算例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电力系统 保护 可靠性 最优检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重症医学科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患者的影响,以为患者压力性损伤处理与预防提供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3月25日/2020年11月29日(开始/结束)的8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对照R组(予以4h/次翻身干预)、实验2h组(予以2h/次翻身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Braden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2h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评分、Brade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R组( =5.000,t=11.957、13.697、7.04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可以采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的有两次分娩史的经产妇(二孩产妇)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对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盆底功能检查的2 357例二孩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数据,并进行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依据不同分娩方式组合下两次分娩间隔时间与盆底肌肉Ⅰ、Ⅱ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曲线拟合,求得分娩间隔时间-肌力的函数方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最大曲线下面积和相对误差率验证函数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57例产妇,以两次分娩方式分组: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共589例;阴道分娩-剖宫产组,共480例;剖宫产-剖宫产组,共1 273例;剖宫产-阴道分娩组,共15例。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为二次曲线,取Ⅰ类肌纤维肌力>35 μV、Ⅱ类肌纤维肌力>40 μV时适合的分娩间隔时间: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为6~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为5~10年,剖宫产-剖宫产组为1~11年;其中二次曲线达到峰值的年份为: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7~8年,阴道分娩-剖宫产组7~8年,剖宫产-剖宫产组6年。各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曲线的最大曲线下面积均>0.6(P均<0.05),相对误差率平均为4.909%。结论二孩产妇盆底功能随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先升高再下降,呈二次曲线形态,出于保护盆底功能的角度考虑,二孩产妇的分娩间隔时间取6~8年为宜。

  • 标签: 生育间隔 盆底疾病 危险因素 接生,产科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联合远端造口术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间隔时间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联合远端造口后实施IVF-ET的274例患者,按间隔时间分为3组。A组:手术与IVF-ET间隔1个月(n=114);B组:手术与IVF-ET间隔2个月(n=92);C组:手术与IVF-ET间隔3个月或以上(n=68)。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子代出生情况(包括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和出生缺陷)。因移植胚胎种类可能影响上述观察指标,所以本研究对卵裂期胚胎和囊胚进行分别比较。结果三组患者行卵裂期胚胎移植或囊胚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子代出生情况方面,移植卵裂期胚胎后单胎分娩新生儿中B组出生体质量[(3.61±0.31)kg]显著高于C组[(3.25±0.60)kg,P=0.014];移植囊胚后双胎分娩新生儿中C组出生孕周[(36.22±1.44)周]显著大于B组[(34.14±3.11)周, P=0.012]。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近端结扎联合远端造口术后间隔1个月、2个月或≥3个月行胚胎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但可能对子代出生孕周和出生体质量有一定影响。

  • 标签: 输卵管疾病 输卵管造口术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TDC(时间数字转换器)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基于FPGA实现TDC,具有设计灵活、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等领域。本设计在Quartus II开发平台上,使用verilog语言实现粗细时间测量,其中粗时间在ModelSim实现仿真,最终该设计成功在工程项目中进行应用。

  • 标签: 格雷码计数器 波形联合 TDC FPGA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对焦虑症患者采取经颅微电流治疗,对其影响睡眠时间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40例焦虑症患者筛选自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艾司唑仑片);实验组(20例,经颅微电流治疗)。观察2组治疗结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颅微电流 焦虑症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乌鲁木齐某社区不同睡眠时间居民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5月在乌鲁木齐某社区进行慢性代谢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2 049名居民的数据,选取资料完整、年龄19~80岁的居民共1 822人,测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集静脉空腹及2 h血浆血糖,同时测尿酸、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1)睡眠时间≤6.0、6.1~8.0和>8.0 h/d的调查对象分别有363人(19.9%)、1 349人(74.0%)和110人(6.0%)。不同睡眠时间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状况及锻炼状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余2组。(2)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腹围、总胆固醇、LDL-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睡眠时长组组间上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空腹血糖、HbA1C、尿酸、三酰甘油、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校正年龄、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其余糖脂代谢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睡眠时间≤6.0 h/d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未校正:OR=1.65(95%CI1.18~2.32),校正后:OR=1.48(95%CI1.04~2.08); P<0.05]。结论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睡眠时间≤6.0 h/d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睡眠时间 糖代谢 脂代谢 乌鲁木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30~79岁成年居民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在广州市抽取12 747名30~79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体格检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高血压患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别绘制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的剂量-反应曲线。结果12 747名调查对象年龄为(52.68±12.17)岁,高血压患病率为36.6%(4 664/12 747),PSQI得分为(4.70±2.88)分,睡眠时间为(7.00±1.32)h。PSQI得分与高血压患病呈线性关联;与PSQI得分0~2分组相比,PSQI得分3~5、5~8、≥9分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 OR(95%CI)值分别为1.14(1.02~1.27)、1.17(1.03~1.34)和1.41(1.21~1.64)。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U”型关联,与6~8 h睡眠时间相比,睡眠时间<6、>8 h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27(1.12~1.43)和1.20(1.05~1.38)。结论成年人睡眠差、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均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 标签: 睡眠 高血压 横断面研究 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环形电切除术后子宫切除术时间间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组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我院临床就诊并复查检出近期确诊病例患有恶性宫颈癌的中年妇女和女性患者共74例,随机两组分为定期观察检查组和临床对照组,各组37例。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癌环形电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两种手术间隔时间范围为≤4周,观察组两种手术间隔时间范围为>4周。观察并对两组围术患者的具体围术期生理指标(包括出血量、住院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风险。结果:与同期对照组3例相比,观察组3例患者的阴道出血病例数量更少(p

  • 标签: 宫颈癌环形电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时间间隔 围术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00名本社区民众进行研究。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应按照所选民众睡眠时间进行分组,分别为甲组(每天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至8小时之间)及丙组(每天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三组均有200人。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应对所选三组民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数据不难得出,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26人、30人、19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13.00%、15.00%、9.50%,与甲组及丙组对应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乙组民众的发病率较低,(p<0.05);甲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85人、88人、82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42.50%、44.00%、41.00%,丙组所选200人中分别有77人、69人、70人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占比分别为38.50%、34.50%、35.00%,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微小,(p>0.05)。结论: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合理的睡眠时间为6小时至8小时之间,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睡眠时间
  • 作者: 文/王向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2-03-30
  • 出处:《中国教师》 2021年第31期
  • 机构:这是一处农家的小庭院,庭院中有面积不算大的拱形葡萄架,架上挂满了亮晶晶的葡萄。葡萄架的下面摆放着二张四方小木桌,这就是所谓的农家乐了。这是一家离我们公司最近也是这个村子里面唯一的一家农家乐,虽然看似简陋,但它确确实实是一家农家乐。今晚能到这里吃饭,完全要归功于和我同行的车间主任老王,是他首先发现了这个环境清幽的地方。作为前哨兵,他前几天刚来这里踩过点,觉得这里各方面都还不错,于是才有了今晚的相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认知正常老年人睡眠时间和关键认知功能脑区体积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18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受试者,根据睡眠时长分为短睡眠时间组(n=46,睡眠时间<7 h)和长睡眠时间组(n=72,睡眠时间≥7 h)。采集T1 MRI数据并使用Freesurfer 6.0软件分割脑区。分别分析睡眠时间和关键认知功能脑区体积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睡眠时间≥7 h组,睡眠时间和关键认知功能脑区体积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睡眠时间<7 h组,睡眠时间和左侧丘脑(r=0.445,P=0.030)、尾状核(r=0.371,P=0.048)以及右侧海马(r=0.334,P=0.076)、杏仁核(r=0.445,P=0.030)、丘脑(r=0.371,P=0.048)、尾状核(r=0.414,P=0.036)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睡眠<7 h认知正常老年人中,睡眠时间和多数关键认知功能脑区体积呈正相关。老年人睡眠时间可能与脑区神经退行性改变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时间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 脑区分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睡眠时间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收集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接受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的1 75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按夜间睡眠时长将患者分为短(≤6 h)、中等(>6 h且≤8 h)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8 h)。baPWV≥1 600 cm/s定义为动脉硬化。短、中等和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9.7%,30.8%和38.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长夜间睡眠时间组和短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317(P<0.05)和1.169(P>0.05)。对性别进行分层,与中等夜间睡眠时间组相比,女性和男性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组baPWV≥1 600 cm/s的OR值分别为1.735(P<0.05)和1.131(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长夜间睡眠时间与baPWV升高有关,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睡眠时间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糖尿病,2型
  • 简介:摘要75岁女性因“咳嗽、气短”行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网格影,小叶间隔明显增厚,双侧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贫血、血癌胚抗原明显升高和低氧血症,进一步行胃镜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综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考虑肺内病变为胃癌伴肺淋巴管癌病。小叶间隔增厚是一个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肺淋巴管癌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掌握其特征,有助于缩小弥漫性肺病的鉴别诊断范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份城乡成年男性居民吸烟状况与睡眠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吸烟状况和睡眠时间的18~64岁成年男性共计4 419人,其中城市1 713人(38.8%),农村2 706人(61.2%)。依据调查对象是否吸烟以及吸烟者每日吸烟数量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吸烟、轻度吸烟(1~14支/d)、中度吸烟(15~24支/d)和重度吸烟(≥25支/d)4组。根据睡眠时间长短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分为睡眠不足(<7 h/d)、睡眠适宜(≥7 h/d且<9 h/d)和睡眠过多(≥9 h/d) 3类。利用两水平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成年男性吸烟状况和睡眠时间的关系。结果城乡男性的吸烟率分别为45.7%和53.8%。城乡男性重度吸烟者中,睡眠适宜的人群比例最低(分别为66.7%和68.1%),而睡眠不足人群比例最高(分别为15.3%和20.3%)。农村男性重度吸烟者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比不吸烟人群减少了0.21 h (β=-0.21,95%CI:-0.44~-0.01),且重度吸烟者患睡眠不足的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83倍(OR=1.83,95%CI:1.03~3.23)。结论重度吸烟与我国农村地区成年男性居民睡眠时间减少及睡眠不足的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 标签: 吸烟 重度吸烟 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