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和的继续.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定量,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的地质资料,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编制出了全国范围的寒武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因此,在本文中,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是定量的和比较精细的,其他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在中国寒武,中寒武的"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依然存在.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这5个古地理单元的范围与中寒武的基本上相同,但他们的次级古地理单元的特征则与中寒武的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

  • 标签: 中国 晚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槽地 台地 地质资料
  • 简介:淮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中上寒武统灰岩,但同组岩性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含镁高,北部含钙高,形成不同矿产。本文基于多年灰岩勘查工作,系统分析南北矿区岩层特征,研究本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出形成差异原因。

  • 标签: 灰岩 富镁 高钙 南部 北部 淮北矿区
  • 简介:寒武纪末至早奥陶特马道克期(牙形类Cordylodusintermedius带至Serratognathus带),地处扬子陆块的湘鄂地区分为3个沉积区: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区、台地东南缘碳酸盐岩与泥质岩混合沉积区和较深水细碎屑岩沉积区。前两个沉积区的层序地层分为4个正层序,在同一陆块内不同沉积区这4个三级层序相互可对比,代表了4次三级海侵、海退旋回。其中牙形类Paltodusdeltifer带中、下部是特马道克期最大的海侵时期。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和晚期(Serratognathus带中、上部)分别发生过大的海退事件。各正层序的体系域岩相古地理格局能更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特马道克期古地理演化特征。特马道克初期(C.1indstromi带至C.angulatus带下部)自鄂西北至湘中地区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开阔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浅滩、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斜坡、黑色碳质页岩盆地的古地理格局。特马道克早期(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带)缓慢海退时期海水普遍变浅,自北向南依次为潮坪、潮间清湖白云岩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特马道克中期海进时期,生屑灰岩和页岩沉积向北超覆,扩展至青峰裹广断裂。湘鄂浅水碳酸盐沉积区为开阔碳酸盐台地,混合沉积区为较深水碳酸盐外陆架,湘中地区为深水泥质岩外陆架。特马道克晚期缓慢海退时期海水再度变浅,在湖北、湘西北开阔碳酸盐台地上,出现台内生屑浅滩、台地边缘生屑浅滩,浅滩上发育有海绵、苔藓虫礁丘。

  • 标签: 湘鄂地区 寒武世 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演化 层序地层
  • 简介:应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河南省中寒武以期为单位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探讨海陆分布状况及其演化规律。在毛庄期,华北台地西南部有熊耳陆,台地呈现为泥坪和坪间局限海。泥坪为豫鲁皖泥坪,局限海为晋豫局限海东南部,其中散布有1个准滩、2个雏滩。徐庄期熊耳陆变化不大,华北台地发生分化。豫鲁皖泥坪范围缩小为狭长的晋豫皖泥坪,晋豫局限海向东南扩展成为豫鲁皖局限海,其中分布有3个准滩和5个雏滩。熊耳陆西侧则成为豫陕局限海,发育1个雏滩。到张夏期,熊耳陆逐渐缩小,华北台地泥坪几乎消失,全部变为华北陆表海,为广阔的碳酸盐岩台地,鲕粒滩广布,共发育8个滩、2个准滩、3个雏滩。从毛庄期到张夏期,熊耳陆由扩大变缩小,华北台地泥坪面积逐渐萎缩,而局限海由西北向东南、再向西、向南逐渐扩展,最终占领全部海域。

  • 标签: 河南省 中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 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安徽淮北地区多细胞交织丝藻的属、种特征,及其在地层对比与丝状藻演化方面的意义。

  • 标签: 淮北地区 晚前寒武系 交织丝藻
  • 简介:本文是笔者等的中国早、中、寒武和早、中奥陶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对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奥陶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或概略性的.在中国奥陶,早、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一直存在的"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岩相古地理基本格局已经改变,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中的北山槽地和蒙辽吉槽地已不再是槽地而变成了台地.因此,准噶尔台地、北山台地、蒙兴台地、蒙辽吉台地和华北台地就连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北方台地群.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其他古地理单元也与以前各的大不相同或有所不同.这是奥陶晚期大规模海退的结果.

  • 标签: 中国 晚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 槽地 台地 地质资料
  • 简介:本文以晚明宦官金忠、车应魁所编规谏类版画《瑞良英》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背景、篇目结构与内容特色。明末朝局,动荡不安,司礼监金忠认为自己拥有与士大夫一样辅佐君主的责任,因而编成图文并茂的《瑞良英》,希望能以此教化世人,厚植士风。该书最终于崇祯十一年(1368)刊刻。通过对该书的考察,不但可以丰富对明代版画的认识,更可以对明宫廷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晚明版画 宦官 《瑞世良英》
  • 简介:摘要:大兴安岭松岭区北寒武世变质深成岩主要位于额尔古纳构造岩浆岩带与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的结合部位,通过对其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物源、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本期侵入岩该期混合岩化作用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形成时代在寒武

  • 标签: 大兴安岭 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 成因及构造环境
  • 简介:崇祯年间,贵州水西宣慰使安位死后无嗣,在水西安氏及周边四川镇雄府、乌撒府、乌蒙府等土司间展开了宣慰使一职的争夺.面对诸土司争袭,有的官员主张借机改土归流,但明廷采纳了总督朱燮元的的建议,实行了“分土官”的措施,撤销水西宣慰使,并分其疆土以予诸土目和有功汉人.但此举后来遭到水西土目的联合抵制,明廷遂恢复水西宣慰使,这说明晚明水西安氏土司全面改流的条件尚未成熟.

  • 标签: 晚明 水西土司 承袭 纷争 朱燮元
  • 简介:新疆乌什—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的小壳化石丰富,已描述了近50属90种,包括1个新属,15个新种。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单板类、腹足类、骨针类及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还有节肢动物门的高肌虫类。按小壳化石在地层纵向出现的次序及其代表性,可将玉尔吐斯组小壳动物群的比石划分为3个带,即1.Anabaritestrisulcatus带;2.Cambroclavus-Aurisella带;3.Adyshevitheca-Xinjiangella带。其中1带可与梅树村阶I.Anabarites-Protohertzina带对比;2—3带大致可与梅树村阶Ⅱ.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带—Ⅲ.Sinosachites-Lapworthella带对比。因Aanbaritestrisulcatus的发现,证实玉尔吐斯组的下界可与梅树阶的底界对比;玉尔吐斯组顶部发现的高肌虫有别于筇竹寺阶的高肌虫。前者与大量梅树村期小壳动物共生,可以认为梅树村期已经出现高肌虫的先遣分子。

  • 标签: 新疆 早寒武世 玉尔吐斯组 小壳动物群 高肌虫 化石带
  • 简介:本文在讨论陕南汉中与安康早寒武系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岩相古地理结合铀矿化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铀与伴生元素的相关关系,结合区内金属与非金属矿化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综合找矿思路。

  • 标签: 早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综合找矿 铀矿床 地质背景
  • 简介:通过对藏南地区上白垩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地恢复了该地区白垩岩相古地理。该地区自南向北沉积水体逐步变深,沉积相带展布依次为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外陆棚和内陆棚亚相)、大陆斜坡相及深海盆地相,局部地区浅海陆棚相之上发育碳酸盐岩礁滩相和孤立台地相等。盆地性质总体上仍然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盆,但已具备周缘前陆盆地雏形。

  • 标签: 藏南地区 晚白垩世 岩相古地理 被动大陆边缘海盆 周缘前陆盆地
  • 简介:为研究福建沿海的全新气候环境变化,对取自晋江龙湖的柱样进行了沉积相、粒度、磁化率、有机碳、有机氮等分析,结合加速器。4C测年结果,对龙湖的形成演化以及该地区中全新的气候环境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龙湖形成于约5580cal.a.B.P.,之前为河流相沉积;约5580—850cal.a.B.P.,该区为深灰色粉沙和砂质粉沙的湖泊相沉积;约850-470cal.a.B.P.,龙湖水位下降,变为沼泽湿地;之后,湖泊水位再次上升,再次形成湖相沉积。各种气候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自龙湖形成以来,当地的气候呈阶段性相对干、湿变化,并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的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福建沿海中全新气候的不稳定性,还反映了当地气候环境变化与太阳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有关。沼泽湿地的形成,反映当地降水的进一步减少,而湿地的形成年代,可与太阳活动、北大西洋冰筏、亚洲季风等突发事件对比,说明该沼泽层的形成与叠加在气候长期变化趋势下的突发气候事件有关。龙湖沉积记录也表明,气候变冷,福建沿海与台风有关的降水将减少;反之,全球变暖,福建沿海台风降水将增加。

  • 标签: 福建晋江 龙湖 全新世 沉积环境 古气候
  • 简介:自20纪80年代以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在聚落选址与地理环境、古气候与古蜀文明发展、灾变事件研究及史前人地关系综合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出现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应有很大关系;成都平原中—全新以来气候整体温暖湿润,其中有多次气候波动和降温事件发生;古洪水、古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基于成都平原诸多先秦遗址的人地关系综合研究表明,河流、地貌、气候等因素与史前聚落变迁有很大关系。总体上,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受限于研究材料和方法,目前仍然缺乏高分辨率古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成果;自然灾害与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古文化演变的一些重要节点的耦合关系仍不明确;今后还需要加强与河流地貌有关的聚落环境考古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定量和模型化研究史前人地关系也将是未来成都平原环境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全新世 环境考古 人地关系 成都平原
  • 简介:根据赣西三叠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时空演变以及区域地质构造变动特点,本文提出了赣西三叠拉裂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模式。并认为盆地的形成始于萍乡一带,逐步朝北东方向发展,与盆地轴向一致的上栗—宜丰、萍乡—高安、腊市—丰城断裂受区域地壳挤压扭动产生的局部拉裂是导致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晚三叠世 拉裂盆地 沉积作用 赣西
  • 简介: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侏罗世至早白垩的碎屑流、滑动流与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主要由斜坡相碎屑岩夹硅质岩和灰岩构成。在这个斜坡背景中出现了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与海底扇相等3种类型的岩相组合。其中,上斜坡以各种规模的滑动沉积为特色,下斜坡以不同性质的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海底扇具有完整的内扇、中扇与外扇组合,可划分出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序列类型.它们多半是由浊流形成的各种砂体组成的。

  • 标签: 藏南江孜盆地 侏罗世 白垩世 重力流 沉积 海底扇
  • 简介:寻求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测井替代指标是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向。测井曲线是地层岩石学、岩石物理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反映,具有连续性好、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为反演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松科1井作为专门为研究松辽盆地白垩重大地质事件与古气候变化而部署的一口科学探索井,具有系统的岩心资料和较完整的测井系列资料。文中在对松科1井南孔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论证了钍/钾比(Th/K)可以作为指示气候变化良好替代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期的气候干湿变化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从泉头组3段—嫩江组2段沉积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从潮湿向半干旱转化的趋势,垂向上可划分为3个完整的干湿变化旋回。这一研究结论与前人在松辽盆地南部采用古生物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表明根据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统计得出的Th/K值可以作为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

  • 标签: 古气候变化 松辽盆地 晚白垩世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简介:中上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主要发育庙坡组、宝塔组、临湘组(涧草沟组)、五峰组和观音桥组。笔者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其划分为潮坪相、浅海陆棚相和深水盆地相3种沉积相类型。潮坪相以沉积灰岩、白云岩、钙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为特征。浅海陆棚相主要沉积龟裂纹灰岩、瘤状灰岩、页岩和粉砂质页岩。深水盆地相主要岩性为黑色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与硅质页岩,产以营漂浮生活的笔石为主的生物组合。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奥陶桑比-凯迪早中期,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南板内碰撞挤压作用显著,汉南隆起、川中隆起、川西-滇中-黔中-雪峰隆起不断抬升扩大,中上扬子地区表现为海平面相对上升,原本镶边型碳酸盐台地被淹没,沉积了大范围的浅海陆棚相龟裂纹灰岩和瘤状灰岩。凯迪晚期-赫南特期,隆起面积继续扩大,构造围限作用加剧,中上扬子地区发育大面积黑色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页岩。尤其川东南宜宾-泸州,川北旺苍-南江及黔北渝东武隆道真地区五峰组黑色碳质和硅质页岩,具很好的生烃潜力,应视为下一步烃源岩及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区域。

  • 标签: 中上扬子地区 晚奥陶世 岩相古地理 油气地质
  • 简介:在分析广西二叠煤类及其平面分带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期煤的变质规律;根据影响煤变质的因素——温度、压力以及温度与压力持续的时间所引起的结果,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广西二叠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并且指出区域性深成变质作用起着主导地位。

  • 标签: 煤类 煤变质规律 深成变质 动力变质 接触变质
  • 简介:摘 要:本研究对达则错钻孔岩芯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分析,重建了自更新以来达则错流域的环境演变。将达则错沉积记录与季风区湖泊沉积记录进行对比,探讨了自更新以来达则错流域环境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达则错沉积物XRF岩芯扫描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来自陆源碎屑矿物的Al、Si、Ti、Mn、Fe、Rb、Zr元素与湖内碳酸盐沉淀的Ca、Sr元素呈负相关,可用来指示流域降水造成的地表径流输入的变化。并通过与江错和青海湖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达则错元素记录的19000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

  • 标签: 达则错 XRF岩芯扫描分析 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