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对于药物及手术普遍反应不良的难治致盲眼病。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有效,及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控制视网膜缺血性原发病可有效减少新生血管在眼前段的发生率。当发生明显的房角粘连时,可行传统的滤过或引流管植入手术,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手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被认为是改善预后的一种新方法,但对眼压的控制结果不良。一些新兴的针对睫状体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改善眼压可获得较好效果,然而针对NVG患者哪种治疗选择更好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88-193)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是非常难治疗的眼部疾病,具有导致患者失明的风险。广泛视网膜缺血是引起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主要发病原因,以控制眼压和控制视力为主要治疗措施。本文针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新生血管青光眼(NVG)的病因、预防及病例管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3例白内障术后发生NVG的临床资料。结果白内障术后发生NVG的时间为3个月。就诊时NVG为闭角型青光眼期或开角型青光眼期。引起NVG的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其眼底特征为视网膜出血不严重,容易漏诊。2例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1例因无光感,行引流阀植入术。结论对于伴有未控制稳定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有诱发新生血管青光眼的风险,故在白内障术前尽可能详细检查视网膜,尤其是合并全身基础病的患者,及时发现合并存在的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在白内障术前先治疗视网膜病变。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病因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血管青光眼发病原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统计我院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患者主要发病因素。结果本组56例患者中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者24例(42.9%),为第1位,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者17例(30.4%),占第2位,另外还有由眼缺血综合征、眼外伤、慢性闭角青光眼以及慢性色素膜炎引起者,均在10.0%以下。结论就国内目前现状而言,新生血管青光眼发病原因主要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又以中央静脉阻塞者为主,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占第2位。

  • 标签: 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 发病原因 视网膜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其主要症状包括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严重者甚至失明。根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生成与否将AMD分为萎缩AMD(dAMD)与新生血管AMD(nAMD)。nAMD预后相对不良。本病引起的失明占全世界失明人口的 8.70%,预计2040年,AMD患者将达3亿。我国患病人数逐年增加,预计2050年发病率升至7.64%。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 中药 中成药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血管痴呆的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认知功能损害提出的背景及其必要,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新近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痴呆到血管认知功能损害定义的演变说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这一定义的重要,指出寻找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诊断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NVG)是一种继发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难治青光眼。缺血的视网膜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导致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堵塞房角或收缩牵拉引起房角关闭,从而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应用抗VEGF药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部分NVG患者的眼压,甚至挽留患者的一部分视功能;但NVG的治疗仍然极具挑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密切的随访。目前对于NVG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高等级临床医学证据,开展不同治疗方案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以为指导NVG的治疗提供医学依据。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收治的10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00眼;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中均25例患者(25眼),A组患者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方式;B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切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D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四种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眼压以及视力较手术前均有所改善,A组中患者总有效率为17例(68.00%),B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21例(84.00%);C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18例(72.00%),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3例(52.00%),各组间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将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作为主要治疗目的,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探讨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重点对患者进行眼疼以及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预防措施,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任何可引起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定期做眼科检查,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预防 护理
  • 简介:血管痴呆(VaD)系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认知功能障碍。血管痴呆的两项核心要素是:临床痴呆综合征及作为痴呆病因的脑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青光眼(NVG)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26例(34眼)NV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18眼)和对照组13例(1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眼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可作为早期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VEG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护理效果。方法:针对80名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的研究组,每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效果以及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术后效果强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常规护理 系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焦虑评分上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3.33%)较对照组(20.0%)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小,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合并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既有利于积极预防并发症,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综述总结了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进展。新生血管青光眼是一种由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难治青光眼,其发病机制复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因。综述涵盖了药物治疗、光凝治疗、外科手术干预和新兴治疗策略。综述的内容有望为NVG的治疗提供参考,并突出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 青光眼 预防盲目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