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党中心主义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但学界对其起源的四种分析范式,即传统延续论、革命需要论、苏联影响论与发展中情形论,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政党中心主义处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两端的谱系之间。因此,一种新的解释模式是将政党中心主义所处的政治生态置于自由民主主义与专制主义之间的谱系中。从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文化要素与行动者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会发现,“国家一社会”结构的“双弱”格局、政治派系结构的“两极化”、政治文化的“对立性张力”、执政党的严密组织性是政党中心主义起源的关键成因。俄国、中国、法国三个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政党中心主义特质可以为这种新的解释模式提供验证。当然,政党中心主义并非一个固化的政治现象,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党中心主义也面临不同的发展取向。俄国与法国都恢复到专制主义,而中国则继续探索政党中心主义的政治现代化模式。

  • 标签: 政党 政党中心主义 自由民主主义 专制主义 政治生态
  • 简介: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为从制度层面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审判中心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刑事程序法治化的体现,强调在刑事诉讼构造模式中,审判(尤其是第一审程序)居于侦、控、审各个环节的中心,是决定被告人有罪与否及其刑事责任轻重的最后阶段和关键环节.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虽然得到了我国诉讼法理论界的普遍认可,但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得以确立和贯彻.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制度改革 路径 司法公正 中共中央 刑事诉讼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完善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社会主义不仅要彰显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要关注理想价值的主体生成。理想价值主要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上,因此凝练核心价值将成为重中之重。在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作为价值社会主义的发起者和实践者,倡导"自由、平等、团结"的基本价值,注重核心价值的文化继承性、制度实践性、内容多层次性、表述简洁性。因此,积极吸收其合理凝练方法,有利于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拓展核心价值的建设平台。

  • 标签: 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处处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时刻牢记的真理光芒,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彻底地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为了人民的利益,就不怕别人批评;为了人民的利益,就要努力奋斗;为了人民的利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灵魂。

  • 标签: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现实意义
  • 简介:2015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框架性的规定,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标签: 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 参政党 民主建设 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
  • 简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既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一脉相承,又顺应世界政党发展的现代化趋势。基本途径就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只有不断学习的政党,才能长久执政、提高适应性、加强凝聚力;本质要求就要建设服务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角色、功能和合法性的现代化。根本动力是建设创新型政党,实现党建理念的更新、执政基础的扩大、执政方式的完善。

  • 标签: “三型”政党 政党现代化 合法性 党的建设
  • 简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这一政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维护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相比西方多党制和苏联的一党制,它适合中国国情,适应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要求,体现着内在优势,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

  • 标签: 多党合作 政党制度自信 三重维度
  • 简介:随着"视觉中心主义时代"的来临,视觉污染已成为困扰我们现实生活的重大问题。当今中国公共景观污染和大众媒介中的图像污染甚嚣尘上:视觉内容上的色情、暴力和意识形态污染横行天下;视觉形式中的"反美"和"伪美"形式使人眼花缭乱;感觉方式上的视觉统摄、同化其他感觉的缤纷图像让人心醉神迷。如此诸种视觉污染导致了个体心灵损害、身体规训、欲望催长的严重后果。然而,对这一视觉文化前沿问题,理论与实践,皆缺乏系统深入关照。实质上,视觉污染横行泛滥,源于对公共领域象征资本的争夺,导致视觉图像的无序竞争。因此,治理视觉污染,根本在于彰显公共精神,构建一个视觉图像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与管理者四位一体、权责分明的视觉管理体系。

  • 标签: “视觉中心主义” 视觉污染 象征资本 图像竞争 视觉教养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已经成为司法改革中的热词,审判中心主义的含义要比当前司法机关诠释“以审判为中心”内涵更为丰富。本文试图解释审判中心论与诉讼阶段论的对应关系,揭示“以审判为中心”内涵限缩为以庭审为中心、增强庭审实质化背后的原因,以及侦查重心形成的深层结构原因,就以庭审为重心涉及的庭审实质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审判变成真的审判,需要起诉状一本主义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不进行这些改革,以审判为中心难以持久和固化。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诉讼阶段论 侦查重心主义 起诉状一本主义
  • 简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对加强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群关系建设、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和领会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学习型政党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 简介:20世纪初期,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国粹主义思潮。尽管名称相同,但是精神思想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在对待孔子思想的态度上,两国国粹派就是不一致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两国的孔子思想内涵有所不同,两国的国粹主义跟政治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 标签: 国粹主义 孔子思想 差异 比较
  • 简介:作为一种刑事司法理念,庭审中心主义来源于司法改革实践的提炼,其实质内涵仍需在学理上加以系统阐释。庭审中心主义所追求的直接目标是庭审的实质化,最终目标是树立审判权威。从这两个目标出发,庭审中心主义内在的涵盖了关于法庭审理的若干属性,包括法庭审理的集中性,庭审程序的正当性,裁判形成的庭上性,审理、裁判的合一性以及庭审对侦查、起诉的导向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庭审中心主义的实质内涵。

  • 标签: 庭审中心主义 实质内涵 庭审实质化 审判权威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概念的提出,创新并丰富了多党合作理论,不仅对提升参政党的政治地位,也对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眼于打造理论特色.我国参政党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又是“独一无二”的政党类型.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滞后不仅削弱了党派成员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认同,也不能抵制西方政治思潮的不利冲击.因此,加强参政党理论建设,以理论创新推动参政党的工作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政党建设 多党合作理论 政党理论 西方政治思潮 理论创新
  • 简介: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新一轮政治交接的必然要求,是增进政治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各民主党派工作的有力牵引。民进各级组织坚持"有思有行、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结合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工作主线,贯穿于加强自身建设和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定位和作用的自我认识,切实承担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

  • 标签: 参政党建设 民主党派工作 政治交接 政治共识 自我认识 参政议政工作
  • 简介: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强调审判工作是诉讼程序的中心环节。宣判作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标志着庭审工作是否流于形式化,表现着举证质证是否影响了法官心证的形成,决定着被告人罪名有无、刑期长短。因此宣判在一个完整的庭审过程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逐步摒弃为人诟病的择期宣判方式,转而采用当庭宣判方式,走好刑事审判的最后一公里。

  • 标签: 当庭宣判 审判中心主义 意义 措施
  • 简介:在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背景下,践行庭审中心主义是深化司法改革的重头戏。在行政诉讼领域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庭审中心主义的观点。但其发展方向与庭审中心主义的内涵不谋而合。行政诉讼具有的当事人举证能力明显失衡、特有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以及案件审理中心固定化等独特元素对发挥庭审实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全面分析行政诉讼独特性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实现庭审中心主义的道路进行思考与选择。

  • 标签: 庭审中心主义 行政审判 内心确信 证据规则
  • 简介: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呈现出一体多元的结构设计、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非对称性的地位作用、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的显著特征。这种和谐政党关系具有无与伦比的内在价值和比较优势,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尽管中国政党关系业已具有和谐特性,但是还有诸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

  • 标签: 和谐 政党关系 协商民主
  • 简介:多民族国家的政党是族际政治整合的重要主体,对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政党对族际政治整合的态度不同,发挥作用和影响不同.印度独立后,实行的多党制,按印度政党类型和影响范围,本文拟从国大党、印度人民党和地方性政党三个方面探析印度族际政治整合作用及影响.

  • 标签: 政党 族际政治整合 国大党 印度人民党
  • 简介: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政党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特征、价值、历程、存在问题、发展路径、与政协协商民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对已有的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政党协商民主 研究 现状
  • 简介:1920年代创刊于中国大连的《亚》被公认是体现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特点的重要杂志,而同期创刊于广州的《铜锣》则被视为具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重要杂志,代表了日本1920年代广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另一个谱系。本文以《亚》和《铜锣》为中心,从两者创刊时的历史语境、不同的都市背景,以及杂志中心人物安西冬卫与草野心平各自不同的越境体验等方面,论述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的至深关联。

  • 标签: 现代主义诗歌 大连 广州 安西冬卫 草野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