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方式对解除老年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改良灌肠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0%(P<0.05);结论观察组在肠腔保留时间长,刺激性小,液体不易外流,患者痛苦减少,安全系数大,较适合老年便秘患者,以提高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改良后灌肠方式 老年便秘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保留灌肠术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34例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4例,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肠方法,而实验组则采用改良灌肠方法。结果实验组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保留灌肠方法能减少药液外溢,延长保留时间,充分发挥药效,增加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老年便秘采取3种改良灌肠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确诊为便秘的120例老年病例,均于2021.01~2022.02期间就诊,以双盲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纳入40例做对比。甲组采取改良开塞露灌肠治疗,乙组采取不保留小量灌肠,丙组采取不保留大量灌肠。对比三组排便效果、保留灌肠液时间、舒适度及灌肠液外流率。结果:甲组排便有效率高于乙丙组(P<0.05);对比保留灌肠液>10min占比,乙组>甲组>丙组(P<0.05);乙组舒适度高于甲丙组(P<0.05);甲乙组灌肠液外流率低于丙组(P<0.05)。结论:老年便秘采取改良开塞露灌肠的效果更为理想,可提升排便效果和舒适度,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 便秘 灌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灌肠法联合护理干预在灌肠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接受灌肠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灌肠法,观察组行改良灌肠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肠道准备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灌肠患者开展改良灌肠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出血、穿孔及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灌肠 改良灌肠法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应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6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为溃疡性结肠炎病症,且行改良的保留灌肠法予以治疗,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粘液性脓血便等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以及整体治疗效果明显提升,药液溢出来大幅度降低(P<0.05)。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而言,在其行改良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期间予以综合护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其各症状的恢复,更可切实提高药液保留时间,降低外溢现象的发生,整体治疗效果较优。

  • 标签: 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0月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患者舒适度,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良法优于传统法,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改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妇科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5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2组患者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清洁灌肠 体位 插管 效果观察
  • 作者: 王环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2
  • 机构:永吉县岔路河镇中心卫生院 外科门诊处置室   1322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改良灌肠法与综合护理的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改良灌肠法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时间段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随机分组法的应用下,落实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按40例抽取,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对组与组之间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灌肠阶段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概率值为更低(P<0.05)。对应策略落实之后,观察组的症评分更低,消退时间更短(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用于患者治疗中,能减少灌肠的不良反应,加速临床症状的消退。

  • 标签: 改良灌肠法 综合护理 不良反应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灌肠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进行灌肠法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时间段为2021年4月至2023年11月。在随机分组法的应用下,落实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按40例抽取,对照组使用老式输液架,实验组使用改良灌肠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症状积分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症状积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退时间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灌肠架用于灌肠患者治疗中,能减少灌肠的不良反应,加速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改良灌肠架 不良反应 症状 住院时间 老式输液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灌肠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100例行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灌肠方法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改良灌肠法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清洁灌肠所需次数更少,肠道准备质量更好,肠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灌肠法与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灌肠患者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改良灌肠法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脾胃病科收治的60例中、重度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中、重度胰腺炎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气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肠黏膜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观察组血清D-乳酸、DAO、内毒素、L/M值以及血清IL-6、IL-8、CRP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灌肠联合改良灌肠技术治疗中、重度胰腺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炎 中、重度 清胰汤灌肠 改良灌肠技术 肠道黏膜屏障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急性肠梗阻疾病,在肠梗阻总数中占比20%左右。全球肠套叠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在中国和亚洲比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血便、阵发性腹痛或哭闹和呕吐等,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和正确医治急性肠套叠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成效。在理论指导下将煎好的中药通过特定工具滴入肠道中或灌入肛门内留存一段时间达到医治疾病的方法称作中药灌肠疗法,如今应用广泛。B超引导下中药灌肠液水压灌肠复位治疗该疾病行之有效,这种方法安全、简便且高效。文章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B超诊断、中药灌肠治疗进行了分析,为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提供参考。

  • 标签: []肠套叠 B超诊断 中药灌肠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开塞露灌肠在老年便秘病人中的疗效。方法将88例住院伴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改良灌肠灌肠。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灌肠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成功率为70%,对照组排便成功率为34%。结论开塞露改良灌肠治疗老年病人便秘优于传统灌肠法。

  • 标签: 开塞露 改良灌肠 老年病人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内镜检查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9例需要清洁灌肠的患者,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实施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教科书提供的清洁灌肠法。结果改良清洁灌肠法在肠道清洁效果及减少患者的灌肠并发症增加患者舒适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灌肠法。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安全、实用、效果好。

  • 标签: 改良清洁灌肠法 安全性 实用性
  • 作者: 徐月红陈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徐月红陈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0014基金项目: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一般项目(编号:YKK12154)作者简介:徐月红(女,1977-)江苏南京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管护师;陈超(女,1977-)江苏盐城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主治儿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改良保留灌肠在小儿RSV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诊治的80例小儿RSV肺炎患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肺炎1号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RSV肺炎患者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肺炎1号传统保留灌肠;肺炎1号改良保留灌肠;小儿RSV肺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应用改良法为老年便秘患者清洁灌肠,能减少漏灌现象及不良反应,提高灌肠效果,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和损伤。

  • 标签: 老年患者 便秘 清洁灌肠 技术改进
  • 简介: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灌肠是解除病人便秘的有效治疗措施,也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为提高其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对灌肠器进行了改良,用吸痰管连接输液器代替一次性灌肠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一次性灌肠器 有效治疗 便秘 改良 临床应用 排便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