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控制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对控制转移绩效的影响。以1994—2007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转移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从长期绩效来看,亏损公司控制转移后,业绩明显上升;盈利公司被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明显下降,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没有明显变化。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的市场反应明显优于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

  • 标签: 收购方性质 控制权转移 绩效
  • 简介:摘要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3和2004年沪深二地140起控制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用市场预期的基本思想,对控制转移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本文得出市场对控制转移事件做出了正的回应,在转移前的短期窗口内,上市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但在控制转移后的窗口内却有显著为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同时得出了我国控制转移市场存在着信息的提前泄露的结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转移事件一年内行业发生变化因素均对短期财富效应有一定水平的显著影响。

  • 标签: 控制权转移 市场反应 市场预期
  • 简介:本文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预期下,以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股权融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决策时,会兼顾股权融资收益和控制威胁成本。在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通过融资攫取控制私利的程度能够得以改善。

  • 标签: 全流通预期 控制权 融资决策
  • 简介:关联出售与收购资产项目的交易金额也是T+1年度大大高于T+0和T+2年度的合计金额,T+2年度交易次数和金额都为0,尤其是与上市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通过该项目的交易从上市公司获取了大量现金

  • 标签: 上市公司控制权 控制权转移 效应分析
  • 简介:李曜、梁健斌(2006)[4]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对上市公司MBO后的隧道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而在MBO案例中交易金额占比最高(57.19%)的关联销售与采购项目在PBO案例中却很低,交易次数和交易金额分别占总交易次数的30.36%和总金额的57.19%

  • 标签: 上市公司控制权 控制权转移 效应分析
  • 简介:关联出售与收购资产项目的交易金额也是T+1年度大大高于T+0和T+2年度的合计金额,T+2年度交易次数和金额都为0,尤其是与上市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通过该项目的交易从上市公司获取了大量现金

  • 标签: 上市公司控制权 控制权转移 效应分析
  • 简介:关联出售与收购资产项目的交易金额也是T+1年度大大高于T+0和T+2年度的合计金额,T+2年度交易次数和金额都为0,尤其是与上市公司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通过该项目的交易从上市公司获取了大量现金

  • 标签: 上市公司控制权 控制权转移 效应分析
  • 简介:本文认为不确定性导致产权中的控制及其重要,控制是企业产权的主要权益,而所有权是控制之和.本文在分解企业产权权能的基础上,对经理层次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 标签: 企业 控制权 收益权 产权权能 所有权 产权制度
  • 简介:在浦发银行(SH600000)于2005年末召开的董事会上,第四大股东及战略合作伙伴花旗银行表示将继续增持其股份至19.9%,但双方同意根据《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相互终止相应排他性条款。

  • 标签: 控制权 战略合作伙伴 浦发银行 补充协议 董事会 大股东
  • 简介:一、控制收益的内涵控制收益又称控制私人收益(privatebenefits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rossmanandHart(1988)提出的,它指的是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谋得的利益。而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赞同控制收益就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本文对控制收益的解释与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出发角度不同:侵害论是从中小股东受侵害的思路去解析控制收益,本文站在中立的角度,把控制收益看作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成果;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中小股东 控制性股东 经营活动 侵害
  • 简介:会计控制是指控制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获得的能够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权力。会计控制可分为会计规则制定和会计监督。而会计规则制定又可划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规则制定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会计监督可划分为政府的会计监督和企业的会计监督

  • 标签: 会计控制权 会计规则制定权 会计监督权
  • 简介:控股股东被认为能够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能够利用控制牟取控制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后者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控制收益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控制收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尝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成本 商誉
  • 简介:本文从市场微结构的视角,利用上市公司的高频分笔交易数据,以控制转移事件中的目标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宣告日前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现象。本文的研究发现宣告日前后的买卖价差、交易量等指标显著提高,同时在宣告日前的事件窗口中,买卖价差与交易量之间显著正相关,证实了在控制转移事件中,宣告日前确实存在着信息泄露。此外本文的研究表明不能以股价的上涨作为判断信息泄露的标志。

  • 标签: 控制权转移 信息泄露 买卖价差 交易量
  • 简介:多数文献将控制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收益。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企业能力理论
  • 简介:采用配对的方法,对2006--2008年发生控制转移的上市公司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市场为基础,一般用于解释上市公司控制发生转移的战略动机理论假设、约束理论假设、价值低估理论假设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股价/每股净资产等指标也不能对上市公司是否会发生控制转移进行解释和预测。

  • 标签: 并购理论 市场行为 财务指标
  • 简介:通过对2012—2016年我国A股市场第一大股东控制转移的实证发现,原第一大股东在控制转移过程中大部分能获取正的控制私有收益,但不同上市公司获取控制私有收益的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第一大股东控制转移会对中小股东利益产生侵蚀。同时,国有类上市公司在第一大股东控制转移交易时,获取控制私有收益要小于非国有类上市公司,非国有类上市公司在控制转移过程中对中小股东实施了更多的利益侵蚀。这一研究结论,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保护制度,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第一大股东 控制权转移 私有收益
  • 简介: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79起控制转移事件作为样本,测度和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本文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从主并公司股权结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转移前后短期市场反应的关系,本文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有益的补充。

  • 标签: 主并公司 股权结构 控制权转移 市场反应
  • 简介:不同的人拥有公司控制会对公司实施不同的控制,带来不同的业绩。举文介绍了公司控制的变迁,得出与之相应的内部控制模式,并且针对有关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对策。

  • 标签: 内部控制 公司控制权 变迁
  • 简介:企业发展之下争夺控制不可避免,如何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以最小的成本,最巧妙的方法,来夺取或保护企业控制

  • 标签: 企业控制权 企业发展 公司治理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