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维柯的新科学旨在探索关于“人类的形而上学”,让历史真正获得哲学和科学的荣誉,揭示出人类事务的普遍价值和永恒理想,为历史的真理性进行辩护。在维柯的新科学中,历史科学的可能性,历史的确定性或现实与真理性或理想,历史的形而上学的人性基础等诸多问题都获得了深入的探讨。也正是在维柯那里,历史作为科学和哲学的对象,真正上升到了人性的形而上学高度,获得了科学、哲学乃至神学的合理性辩护。

  • 标签: 真理性 确定性 永恒理想历史 人性设定 天神意旨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出现了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来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现代性的道德问题所产生的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来看.功利论和道义论无法解决人们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现代性德性危机 西方德性伦理 复兴 功利主义 康德主义
  • 简介: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的求学经历?

  • 标签: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 简介:《掌中论》和《取因假设论》是陈那前因明时期的理论探索阶段的两部重要著作,体现了陈那有关认知对象的思想的早期发展。陈那在《掌中论》中引入了“假设”的概念,并在《取因假设论》中详尽剖析了“假设”的本性。在后一著作中,“假设”被认为只有在它与其他假设的关联中才可言说。这已蕴含了陈那晚期“他者之排除”的反建构的意义理论。但由于阿毗达磨佛教的影响,此时的陈那尚未走出假实之辨的理论模式,尚未提出自相、共相的截然两分。此外,陈那的《观总相论颂》首次以“不相离性”来概括语词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可将它的写作确定为《正理门论》和《集量论》之间。通过梳理陈那前因明时期的著作和思想发展,就能说明陈那后来建立的因明一量论体系采取了一种反建构的立场。正是这一思想立场,使佛教因明一量论有别于以往的佛教哲学,成为一个独立、全新的传统,并促成了中晚期佛教哲学的“知识论转向”。

  • 标签: 取因假设 陈那 他者之排除 阿毗达磨佛教